快要期末考了,父母最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估计就是:
“这次可不要再粗心了!”
提醒孩子做题认真一点,不要再把“54”看成“45”;
提醒孩子审题细心一点,不要再把整道题漏掉忘做;
提醒孩子做完题要检查,不要再出现写错字、算错数的小失误;
……
父母为了让孩子不粗心,真的操碎了心。
但,孩子真的只不过由于粗心而丢分,这么简单吗?
01
粗心只不过结果
真的是什么原因不要再忽略!
每次考试后,我都需要学生剖析试题,写上失分点和失分缘由。
有个学生回回写的都一样:“老师,其实我都会,就是太粗心了才没做对。”
我都无语了,要真由于粗心,何至于同一道题错了3遍,还是做不对。
粗心只不过结果,导致粗心是什么原因有不少,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
1.粗心,是由于注意力不集中。
有的孩子就算在考试中,也非常难集中精神。
读题时会读漏字词或句子,或者上一秒刚读了题目下一秒就忘了。
特别是遭到干扰后,孩子在读取信息时就会出现偏差,输出的结果就是“粗心”。
2.粗心,是由于学习态度不好的。
譬如审题时不会给关键字划线,写完卷子后不会回过头来检查。
不要小瞧这类小习惯,总是就是这类可有可无的环节让孩子丢分。
3.粗心,是由于对常识学会不透彻。
上文所说那个“同一道题错3遍”的孩子,就是由于没学会常识,才会一错再错。
不少孩子以为上课听懂了就等于掌握了,但课后不复习又不做训练,就一直没将“老师讲的常识”转化成“我们的常识”。
也有的孩子混淆了常识,用A的定义去解答B的题目,张冠李戴乱答一通,本质上也是没学会常识。
4.粗心,是由于没足够的考虑空间。
更深层次是什么原因,是父母总需要孩子“写快一点”,致使孩子没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考虑。
在考试时也会求快不求稳,只停留在题目的表面而不去深入考虑,如此如何可能不“粗心”!
这样看来,“我太粗心了,其实我都会”就是个自欺欺人的借口。
父母和孩子务必要透过粗心的表象,发现深藏其中是什么原因和问题。
02
对孩子粗心认知的误区
可能会使问题愈加紧急
不少父母对孩子粗心的问题,力不从心,就了解心急。
也有父母对孩子的粗心认知不正确,用错了教育办法,反而把事情弄得更糟糕。
以下这三个误区,父母必须要避开。
误区1、主观地觉得孩子不努力。
孩子出现粗心的问题,父母常常觉得是孩子不认真,太粗心,缺少对学习的责任心。
这其实冤枉了孩子,会使孩子愈加抗拒学习,甚至自暴自弃。
不是孩子不想好,而是孩子的能力没达到,更需要父母的耐心培养。
误区2、片面关注学习态度,忽略生活里做事的条理性。
孩子粗心,不止反映了学习上的问题,也可看出他在日常非常粗心,常常丢三落四。
有研究表明,在生活上缺少条理性的人,在学习上同样会存在粗心的问题。
父母若只纠正了孩子的学习态度,不去培养孩子平常做事的条理性,照样治标不治本。
误区3、用太单一的重复办法来改变孩子,会引起心理疲倦。
孩子的粗枝大叶,光靠父母唠叨“细心一点”“回头检查”,是改不过来的。
他们不了解要如何戒掉粗心,当他发现连父母也无计可施时,自己也不会看重了。
父母处置粗心这一问题的方法,直接影响孩子的想法和做法。
防止直接打击孩子,致使孩子没信心去改变;
防止太多唠叨说教,使孩子宁可逆其道而行;
防止责骂处罚孩子,使孩子愈加害怕学习。
父母应该注意,不要总说孩子“粗心”,要找到孩子粗心是什么原因,多找原因,少去责骂。
03
改掉粗心的问题
重点在于培养好习惯!
从根本上说,粗心也是一种不好的习惯。
想要改掉粗心,就要清空孩子之前的不好的表现,用好习惯为孩子打下更结实的基础。
1.考试时,要专注!专注!再专注!
好好读题,读得慢,读得仔细,并且用笔标注出题目给出的条件和关键词眼;
有序答卷,不要前面做一道后面做一道,先在脑子里过一遍答案再下笔;
书写工整,尽可能不写错别字,草稿写在草稿纸上,计算题必须要验算;
维持专注,做题的时候不要受外面影响,摒弃所有杂念,完全沉浸入题目当中。
2.学习时,要细致!细致!再细致!
独立做完作业,写作业时不翻书、不看答案,把每次作业当成人高考试,练习自己对考试的适应程度。
不要畏惧难点,多开动脑筋考虑,掌握探索出答卷思路和解题规律。
不会的立刻问,主动请教老师和同学,当天不会的当天解决,防止越积越多。
坚持课后复习,天天晚上复习当天的常识,每周复习一周的常识,一点点夯实基础。
3.日常,要有序!有序!再有序!
从生活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孩子好的习惯和性格。
譬如让孩子整理我们的床铺、书桌和房间,孩子会变得仔细、有条理;
让孩子自己拟定作息时间表和学习计划表,孩子会变得有计划、有顺序;
给孩子生活在一个和谐、民主、平和的家庭环境,孩子会变得不骄不躁、从容不迫。
有句话说得好:粗心是失败的伴侣,认真是成功的诀窍。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让孩子再认真一点,再仔细一点,再专注一点,再有条理一点。
不要总用“粗心”二字以偏概全,教会孩子正确学习、擅长学习、高效学习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