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是孩子积累常识的基础,可以为以后的进步提供广阔的智商背景。它甚至会干扰孩子以后的生活观和世界观的形成。然而,要维持长期的阅读习惯,孩子需要培养好的阅读习惯,将阅读当成生活的一部分。
每一个父母都期望我们的孩子可以培养好的阅读习惯,但有的父母发现我们的孩子并不喜欢阅读,甚至在成长过程中渐渐对阅读产生了厌恶的情绪。面对孩子的这样的情况,父母应该深思自己是不是出现了以下问题:
1、母亲给你选,你等着就好
当孩子刚开始接触书本时,他们就已经有了选择的能力和欲望。有些孩子会选择图片鲜艳的书,有些会选择造型可爱的,还有些会选择有声音的。这种选择是孩子依据我们的爱好本能而做的决定,也是孩子对书本产生兴趣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孩子长期阅读兴趣的第一步。
伴随孩子渐渐成长并对书本有了更多的接触,他们将会拥有更强的选择能力,孩子的兴趣喜好也会通过他们的选择而显现出来。父母此时应尊重孩子的选择,这代表着对孩子兴趣的一种尊重。孩子可以在父母的尊重中感觉到被认可,也会在阅读中体验到快乐。
然而,孩子的选择能力是有限的。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父母要进行“把关”。第一,父母要知道书本的内容,防止出现不合适孩子的内容。同时,父母应该注意孩子阅读的多样性,防止孩子由于我们的爱好而阅读单一种类的书本。也就是说,在孩子选择书本的过程中,尊重与监督缺一不可。
2、你一个人看吧,父亲/母亲还有事呢
“母亲,母亲,你给我讲《小兔彼得》怎么样?”
“你一个人看吧,母亲目前有事,等忙完了给你讲。”
孩子在还不会认字的时候,可以独立观看绘本里的图片,并且依据我们的理解来感知和理解故事内容。当孩子开始认字时,就能开始尝试阅读带字的书本,渐渐培养起连续和流畅阅读的能力。虽然这个过程看着孩子可以自己完成,但父母是不是参与其中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将产生至关要紧的影响。
在孩子小时候,当父母和孩子一同阅读一本书时,父母可以给孩子讲述故事情节,也可以让孩子给自己讲述。伴随孩子的成长,父母和孩子一同阅读时可以选择不一样的阅读方法,比如,父母看一本书,孩子看另一本书,或者两人一块看同一本书。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能够帮助孩子形成持久的阅读习惯。
父母和孩子一同阅读不止是为孩子提供了好的阅读环境,还能够帮助孩子形成对阅读的浓厚兴趣。打造一个好的阅读环境比给孩子买一堆书本但却没时间去阅读愈加要紧。在这种环境中,孩子更容易在潜移默化中对阅读产生兴趣,并最后形成好的阅读习惯。
3、听我说完后,你再说一遍
“我刚刚讲了什么?再重复一遍给我听听。”
“嗯,你刚刚讲了一个小兔子不哭不闹的故事。”
“我给你说了那样久,你只听懂这个吗?”
每一个孩子对同一个故事都有不一样的理解,甚至对于同一时间也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假如父母一直需要孩子在听完故事后重复一遍,这或许会致使孩子在整个阅读过程中的关注点出现偏差。在阅读过程中,孩子应该关注的是故事本身,而不是故事的表述方法。
有的父母觉得让孩子重复故事可以让他们愈加认真地倾听和阅读,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强迫孩子重复故事事实上是在变相强迫他们阅读。长此以往,这或许会增加孩子对阅读的反感,渐渐消磨他们的阅读热情。尤其是当孩子不可以重复故事而遭到父母的训斥时,更容易给孩子一种阅读中充满挫败感的错觉。
因此,假如父母期望孩子培养好的阅读习惯,第一应该增加孩子对阅读的兴趣。比如,让孩子自己讲故事给自己听,或与孩子一块讨论书中的内容。换句话说,父母的角色是帮助孩子打开阅读世界的大门,让孩子看到其中的五彩斑斓。
4、我讲你听就好
“母亲,为何这个小兔子在哭啊?小熊为何不和朋友一块玩啊?”
“我讲你听,不要问这么多问题!”
大家不可以忽略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在孩子阅读的过程中,他们或许会想到不少奇思妙想,并提出不少问题。有的问题可能与故事无关,但这也是孩子考虑的表现。有时,父母会觉得孩子不认真听故事,或者会打断我们的讲述,或者觉得某些问题根本不必回答。
其实,孩子提出问题,说明孩子已经投入到故事中,开始考虑和想象。父母的回答也是与孩子互动的好机会,也是拓展孩子想象力的好机会。假如父母觉得孩子的问题非常简单,可以反问孩子,让孩子自己探寻答案。
假如孩子在听故事时常常提问,父母可以在每一个段落后专门留出时间回答问题,以便更好地与孩子互动。同时,父母也可以告诉孩子在提问之前要举手示意,不要随意打断其他人,让孩子掌握更好地倾听。
5、这个字认了不少遍了,如何还不认识?
“豆豆,告诉母亲这个字是什么?”
“嗯……是‘弟’吗?”
“不是,是‘鼠’。你看了这么多遍,如何还是不认识?你都看了些什么呢?”
听故事和认字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定义,父母应该不同对待。虽然孩子可以通过阅读掌握更多的汉字,也能获悉字的语境和作用与功效,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在阅读过程中看到的所有字都需要认识。假如父母把阅读等同于认字,会误导孩子对阅读的正确理解。
在阅读中认字应该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父母天天给孩子讲故事时,可以读故事的标题、简短的语句,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书中的字产生印象,从而识字。如此的过程不会对孩子导致任何负担,同时孩子也会由于认字而感到收获感。假如孩子有不认识的字,父母可以和孩子一块探讨,一块探寻答案,帮助孩子理解和记忆这类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