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英语  化学  初中  高中  数学  小学 

永远不要说伤害孩子的话

   日期:2024-11-24     来源:www.zhundei.com    浏览:759    
文章简介:或许你从来没想到过,自己随意讲出的一句话,会对孩子的心灵产生多么重大的影响。你所用的语句可能让孩子愈加乐于合作,愈加自信,但也会令他们感到挫败和失去信心。

或许你从来没想到过,自己随意讲出的一句话,会对孩子的心灵产生多么重大的影响。你所用的语句可能让孩子愈加乐于合作,愈加自信,但也会令他们感到挫败和失去信心。

或许你从来没想到过,自己随意讲出的一句话,会对孩子小小的心灵产生多么重大的影响。那样,什么话会带来解决问题并让孩子开心的魔力,而什么话应该是永远从大家的大脑中抹去的呢?

即使是要表达同样的意思,你选择哪种表达方法和哪种词汇都将对孩子有非常大影响——即使你觉得他们有时根本没听到你在怎么说。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无论你是提出需要,给出答案,或者与他谈谈条件,达成妥协。

你所用的语句可能让孩子愈加乐于合作,愈加自信,但也会令他们感到挫败和失去信心。所以,永远不要说伤害孩子的话。

提起对孩子的伤害事件,大家第一想到的是让人打劫、勒索、欺负、性侵害与被爸爸妈妈或教师体罚,等等。但,孩子们怕的“软”伤害远胜过这类“硬”伤害,在他们的心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软性的“语言伤害”。

“中国少年孩子平安行动”组委会曾公布了一项内容为“你觉得最急迫需要解决的校园伤害”的专项调查,结果显示:81.45%的被访小学生觉得校园“语言伤害”是最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常常遭受“语言伤害”,孩子的心灵就会扭曲,即便成年之后也会出现较多的行为障碍和个性弱点,很难适应社会。

为了孩子健康成长,爸爸妈妈们要对不好的语言的紧急后果予以高度关注,不要以为区区几句过头话不会对孩子导致多大风险,气急之下就口不择言地说很多刺激孩子的话,对孩子导致了心理伤害,却浑然不知。要了解这种心灵的伤害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紧急。

爸爸妈妈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最亲近的朋友”,切不可成为如此的伤害者,让孩子感觉“最亲近我的人伤我最深”,因而疏远、躲避爸爸妈妈。

作为一位妈妈和祖母,玛丽丝也面对过如此的尴尬和冲突。

有一次,她和女儿携带6岁的外孙到西班牙度假。在一家商店里,外孙非要买滑板,但母亲说:“你已经有两个了,不可以再买。”

小孩子一下就躺在地上尖叫起来:“我就要,目前就要!”

玛丽丝说:“作为一个孩子精神心理专家,我感到十分羞愧,我就走出去了。”

在外面站了一会儿,玛丽丝感觉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就进来对外孙说:“我了解你非常伤心,非常生气,有些时候生活就是这么叫人沮丧。不过我有个好主意,你想试一试吗?”

小孩子感觉姥姥理解他,又想尽力帮自己,就停止了尖叫。

玛丽丝说:“你想要滑板,可我和你母亲都不想给你买。爸爸妈妈们可以到别的商店看看,有没商店想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你。”

小孩子高开心兴拉着姥姥的手来到另一家商店,姥姥把他介绍给售货员,问是不是能满足孩子。售货员说“不,爸爸妈妈们没。”

两人走了四家商店都碰了钉子,到了第五家,小孩子说:“我不买滑板了,我还是玩家的那个吧。”

“在这样的情况下,爸爸妈妈可以做些什么呢?一般情况下,爸爸妈妈们的反应都是‘STOP’,爸爸妈妈们会说‘你不应该尖叫’、‘不许哭’。但作为一个人,出现这类情绪是正常的。爸爸妈妈们应该尊重孩子的情感,允许他们表达。

假如爸爸妈妈们不许孩子表达情感,他们就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是我错了,居然会有如此的想法;要么是父母不喜欢我了。慢慢地,他们就会习惯把情感藏起来。同时作为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们也要允许自己有情感体验。爸爸妈妈们不可以禁止爸爸妈妈们的情感涌现,只不过爸爸妈妈们不要把情感付诸行动。”

如何才能防止对孩子导致情感伤害呢?有时候,孩子的行为让爸爸妈妈头疼,而且也是错误的。爸爸妈妈要防止对孩子的“语言伤害”,并非件难事。下面的建议,可以作为爸爸妈妈们的参考。

第一,要清醒认识到“语言伤害”的紧急程度,在思想上高度看重。

第二,要多鼓励孩子,使用积极性语言教育孩子,无时无刻注意不对孩子说伤害他们的话,特别是在“恨铁不成钢”或气急的种种状况下,更要维持理智,控制好情绪,努力做到和风细雨、循循善诱。

第三,讲究批评的艺术,要以提醒、启发来代替指责、训斥。如用“我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鼓励孩子有更努力的动机,用“没关系,慢慢来,尽力而为”帮助孩子调整焦虑、紧张的情绪,等等。

第四,要做好自我调整,以平时心看待我们的孩子,依据孩子的生理、心理特征,因地制宜。防止说出诸如:“你如何越大越……”,“你都这么大的人了,居然还……。

”,“你如何就不可以像人家……那样呢?”,“我刚刚是如何告诉你的?”之类的话。这类话语都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和心灵。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6月寒”,同样是语言,效果却完全不同。爸爸妈妈们若要科学地教育孩子、关爱孩子,就该多用“良言”,禁用“恶语”,以免对孩子导致“语言伤害”,酿成没办法挽回的过错。

爸爸妈妈朋友,为了孩子,从目前开始,改变我们的说话方法吧。

 
标签: 家庭教育
打赏
 
更多>相关推荐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