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考试刚刚结束,又迎来了2011年高考考试复习的开始。在高考考试的每个科目当中,物理是高考考试中同学们遇见困惑比较多的学科之一。如何打好高考考试物理一轮复习总攻的第一枪?大家特别邀请安徽物理特级教师张北春老师,回答同学们比较关注但又不太明确的问题,记者把一些具备代表性的问题整理一下,供同学们参考,可能你能从中得到一些领会和收成。
学生:高中三年级一年的复习时间,那样长,如何合理地安排复习才更有效呢?
老师:高中三年级复习时间看上去不少,其实有效的复习时间并非不少,因此要系统地安排复习时间。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复习都有其相应的特征和需要。
一般从2010年9月到2011年3月上旬为第一个阶段,习惯上称为第一轮复习。这个阶段的复习基本上是根据教程章节顺序进行复习。在第一轮的复习中要点的复习很细致、系统,但与高中一年级、高中二年级新讲课不同,这个阶段主如果帮助同学们回忆学习过的要点,在回忆的基础上再进行巩固和提升。上课的时候必须要主动听课,不可以被动听课。
从2011年3月中旬到2011年4月底,大约45天的时间,习惯上称为第二轮复习。在这期间里一般是进行专题复习,将打破章节之间的限制,主要从学科常识、办法的角度设置专题进行复习。
从2011年4月底到5月底,大家一般称为第三轮复习,主如果以训练卷为主实战训练,进入6月份,就是考试前的调整阶段。在这个阶段主如果看看教程和卷子上做错的题目。
学生:你刚刚说的主动听课的意思是?你能具体的讲解一下吗?
老师:高中一年级、高中二年级上课的时候,课堂上,你的大多数时间是在仔细听老师解说,你的思路是跟随老师的思路进行深入的考虑,课堂上边听课边记笔记然后在课下再消化、理解、巩固。在高中三年级的课堂,如此做就是低效率了,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将来,你需要主动积极考虑,假如不可以立刻回忆出这个要点,你再听老师的解说,如此就能了解什么要点是自己不会的,什么要点是自己会的。课下把不会的要点必须要弄懂弄通,不可以留下要点的死角。举例吧,比如当老师问“假如把力根据性质来分类有什么力呢?”,这时你就应该回忆有什么力,假如能回忆起来就说明你这个要点没遗忘。再譬如老师问“这个力做功是正功还是负功呢?”,假如你回忆不起来如何判断力做功正负的办法,这就说明这部分要点有遗漏,这就是我说的主动听课。
学生:听说第一轮复习将做很多的习题,市场上的教辅资料可谓汗牛充栋,使用哪种资料最好呢?在资料的用法上有哪些诀窍吗?
老师:我本人不倡导高中三年级的学生做很多的习题,整天泡在题海中,但不做题是不可以的,需要经过实战演练才能了解什么常识在理解上或者应用上还有不足。对于教辅资料我觉得不要太多,有两本已经足够。在自己选择教辅资料时,我建议应该选择难易适度的。标准是如此的,假设一章有10道考试试题,假如你发现几乎没不会的,那样这本教辅资料对你来讲就是过于简单了,假如有7到8道题经过长期考虑都没解题思路,那就是过于难了。过于简单和过于难都会浪费你宝贵的复习时间,如此的教辅资料对一轮复习是不适合的。对于教辅资料的用法也应该注意一下什么时间:
什么题是一看就会的,什么题是经过深度考虑才能做对的,什么题是经过深度考虑后一点思路都没的,这类题需要做好不一样的标识。
对那些一点思路没的习题,需要通过同学或老师的帮忙使之变成有思路的习题,这类要点就是你们备考路上的“拦路虎”,必须要把他们都“消灭”了。
要按期回头复习那些经过深度考虑才做出的习题,保证思路上的畅通。
要把自己不会的习题、做错的习题进行归类,看看什么题是办法上的错误,什么题是计算上的失误,什么题是定义理解不透导致的错误,设计一个表格记录下来。
学会自己犯了错误的种类,就为防范错误做好了筹备,整理一个错题本是复习的一个好方法,便于集中查阅自己犯过的错误。当看到过去出现过的问题,应该随时翻看课本里面相应的内容,如此边记边看成效会更显著,不会的要点就会愈加少了。
学生:都说要跳出题海,少做题还能得高分吗?
老师:物理学科不做题是不可以的,但没必要做很多的习题,在做题的过程中要抓住物理模型的本质、习题条件变换、多过程多对象的拆分。
注意物理题的模型。大家所学到的规律都是经过简化将来物理模型所对应的规律。只有找到题目所述的是哪种模型,才可以用这个模型所对应的物理规律来解决问题。
注意题目条件的变化。高中所学的模型不多,但题目千变万化,缘由是每一道题都有不同于其他题目的条件。审题的重点是将这种条件找出来,也就是大家平常所要找的初始条件、边界条件、临界条件等。
能把多过程和多对象进行拆分。对于多过程、多对象的问题,审题了解未来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把整个过程分解为多个子过程,把多个研究对象分别隔离作为单个物体来研究,或者将几个对象作为整体来研究。
学生:有一个问题使我特闹心,就是有的题老师一讲我就了解,等自己做的时候就不会了,这可如何解决啊?
老师:我常常遇见与你存在同样疑问的学生。对于常识的学习分为不一样的层次,一般分为了解、理解、应用、评价这四个层次。你说的“了解”那是停留在了解的层面,可能没理解或者没达到应用和评价的层次。而高考考试题对要点的需要是达到理解和灵活应用的层次。比如仅记住力做功的公式 是不可以的,你还需要理解这个公式中的力需要是用途在物体上的恒力,当是变力的时候就不可以应用这个公式求解变力做功了,对于公式中的位移应该是物体相对地面的位移,公式中的夹角应该是力的正方向和位移正方向间的夹角。你不会独立做题是什么原因也会是没学会一些解决考试试题方面的程序性常识,或者对于处置这类问题所需要的常识不可以以模块化的方法呈现出来。比如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或者是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等。
学生:大家立刻要进行力学的复习了,高考考试对需要考查的力学要点有什么?针对不一样的要点要学会到何种程度?
老师:《考试概要》是高考考试命题的指挥棒,也是高中三年级复习的纲领性文件,《考试概要》中有明确的要点的需要及需要学会的程度,对本辑设计的力学内容,ⅱ类需要的要点主要有:速度和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力的合成和分解;共点力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牛顿定律的应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抛体运动;向心加速度。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等.ⅱ类需要是指对所列常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常识的联系,可以进行叙述和讲解,并能在实质问题的剖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与课程标准中"理解"和"应用"相当。除ⅱ类需要的要点以外都是ⅰ类需要的常识,ⅰ类需要是指对所列常识要了解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辨别和直接用,与课程标准中的"知道"和"认识"相当。预计2011年《考试概要》对力学的需要变化不大,复习时可以以2010年的《考试概要》为指导。
学生:本辑所涉及的力学内容在高考考试中的命题特点是什么,怎么样针对这类特征有效复习?
老师:本辑所涉及的力学内容可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要依据2011年高考考试命题特征进行有效复习:
直线运动的命题特征:直线运动更多的是与牛顿定律、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等结合起来,作为综合考试试题中的一个要点而加以体现。
力与物体的平衡命题特征:侧重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的定义及变化规律等常识,另外也要重视电场力,磁场力及复合场的平衡问题。
牛顿运动定律命题特征:命题形式倾向于应用型、综合型和能力型,易与生产、生活、军事科技、工农业生产等紧密联系,还可以以力、电综合题形式出现。
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定律命题特征:抛体运动及圆周运动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万有引力定律与现代航天科技的综合是高考考试的热门。
同学们在复习时应多注意这类常识的综合练习和应用。
学生:2010年高考考试题中出现联系社会的热门问题,复习力学时如何密切联系实质?
老师:伴随科学的进步、社会的进步、区域性突出事件的增加,也给高考考试物理的内容增添了不少新的素材。如:上海“世博会” 绿色公交问题,场馆中的节能问题;广州“亚运会” 径赛中的运动学问题,田赛中的动力学问题;马上发射的“神八” 卫星的发射速度与环绕速度问题,卫星在转换轨道过程中机械能守恒问题等。总之,社会的热门、政府的重点、老百姓关注的焦点,都将成为高考考试考查能力的一大闪光点。
生:实验题在物理高考考试中一直占有相当要紧的地位,力学实验主要有什么?
师:高中必学课物理学生分组实验由长度的测量、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六个实验组成的一个大的力学实验板块。占《考试概要》上所列出的学生分组实验的32%。物理实验是每年高考考试必考的要紧内容,也是决定考试成败的重点之一。
在复习物理实验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由于任何一个中学习物理实验都有如下的常识结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装置、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的察看、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数据的处置、实验结论。
把每一个实验的大框架弄了解将来,才能具体到某一个实验的特殊需要:控制什么变量条件、实验仪器的用法、数据怎么样记录、结论得出与误差剖析等。
只有上述实验的常识结构了解了,才大概去借鉴学过、做过的实验设计简单的新实验策略。同学们觉得比较难的设计实验考试试题的命题基本原则是理在书内题在书外。
生:2010年高考考试题中出现不少模型问题,力学模型主要有什么?
师:忽视次要原因、突出主要原因,将实物或过程等抽象为模型的办法是物理学中要紧的研究办法之一。纵览近几年的高考考试考试试题,无不体现对物理模型应用的考查。力学容易见到物理定义模型有:质点、单摆、轻绳、轻杆、轻弹簧、弹簧振子等;过程模型有: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物理实验模型有: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模型等。预计2011年高考考试中模型问题将继续出现,同学们要看重对模型的复习。
生:复习力学部分,需要学会什么解题办法和思维办法?
师:复习力学,要熟练学会解答物理问题的基本解题办法,如隔离法、整体法、总结法、演绎法、实验法、剖析法、图像法、综合法和基本思维办法,如实验证明的思想、化归的思想等。譬如解连接体问题常见的隔离法、整体法;处置复杂曲线运动常用运动合成与分解法;物理实验中的控制变量和等效思想等,均为中学习物理中基本的思维办法。这类思想与办法,要好好总结与学会。在解题中运用这类办法,总是能大大提升学习力。
生:老师们都说审题很重要,如何培养好的审题习惯?
师:提升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好的审题习惯上。有些同学为了加快答卷速度,题还没有来得及看了解就着急去写,写到一半才发现写的不对,原来题没审清,结果是想快反到浪费了不少时间,所以,审题环节非常重要。具体来讲,好的审题习惯就是在求解物理问题时,应拥有好的思维习惯。如正确选择研究对象及受力剖析,在对状况、过程剖析时画出状况过程的示意图,将抽象的文字条件形象化、具体化。为了尽量少出错误,解题时可以遵循如此的思路:画草图—想情境—选对象—建模型—剖析状况和过程—找规律—列方程—检查结果。当然,应用能力的提升还取决于对入门知识学会的程度,基础为第一。
生:老师曾说,规范解题是细节,但细节能决定成败,怎么样做到解题的规范化?
师:在历年的统考、高考考试的阅卷过程中,都会出现较多的因为书写或解题不规范而导致的误判或丢分现象,这就好比足球比赛的临门一脚没踢好而没办法得分一样,而且这是一个习惯问题,一旦培养了就非常难改正。所以在平常的学习和一轮复习中务必应该注意培养规范解题的习惯。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规范:
对于非题设字母、符号的说明。
对物理量关系的说明与判断,如“两物体共速时,电流为零”,“两物体共速时,弹簧弹性势能最大”等。
说明方程式的研究对象和过程。
说明方程的依据。
说明计算结果中符号的物理意义,说明矢量的方向。
对题目所问有所回话。
说明正方向的规定、势能零点的规定。
题目所问是计算结果的反用途力时,推理要严密.
不以分数或者无理数表示结果,注意题目需要最后保留几位有效数字,若没需要,一般保留2-3位有效数字。
结果表述的科学计数法中,乘号用,不需要·等。
对于每个同学来讲,高考考试都是生活中的要紧一环,期望大家的复习建议可使你打好高考考试总攻的第一枪,考试成绩更高中一年级筹。最后预祝同学们在高考考试中考出认可、理想的成绩!(物理特级教师 张北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