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婴幼儿期是培养孩子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刻。在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孩子形成好行为习惯的能力得到了增强。好的行为习惯对婴幼儿的成长进步至关要紧,因此大家应该帮助孩子培养以下好习惯:
小班习惯:
★ 可以自己进餐,专心吃完我们的饭菜。
★ 掌握漱口。
★ 不随便乱扔垃圾。
★ 可以穿脱简单的衣服。
★ 在一块游戏时遵守规则,不大喊大叫。
★ 集体活动时不推、不挤其他小朋友。
★ 不打人不骂人。
★ 可以记住老师和好朋友的名字。
★ 掌握排队等待。
★ 饭前、便后、手脏时可以主动洗手。
★ 可以基本自理大小便,并能准时告诉老师个人的需要。
★ 可以主动向老师、长辈问好或说再见。
★ 不将玩具、用品等放入口中。
★ 在得到其他人的帮忙时,能主动说谢谢。
★ 有自己喜欢探究的事物。
中班习惯:
★ 掌握整理我们的用品和玩具。
★ 可以自己穿脱衣服、鞋袜,并分清正反、左右。
★ 爱护书本和玩具。
★ 不挑食,少吃零食。
★ 可以认真听讲,并听懂老师的需要。
★ 了解正确的读写姿势。
★ 天天至少读一本绘本。
★ 可以简短地讲述小故事。
★ 想帮助其他人。
★ 了解好朋友之间的推荐。
★ 不欺负其他人,也了解保护自己不被欺负。
★ 可以自然、流畅地在集体中讲话。
★ 外出时了解一个人行动非常危险,不掉队。
★ 可以记住爸爸妈妈的电话和家庭地址。
★ 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
★ 学会洗手和洗脸的正确办法。
★ 饭后刷牙。
★ 不吃小摊食品。
大班习惯:
★ 坚持天天阅念书籍或绘本半小时以上。
★ 培养正确的读写姿势。
★ 每晚筹备好第二天的用品和衣物。
★ 早睡早起,维持规律的生活作息。
★ 主动与别人交朋友。
★ 主动洗我们的小衣物。
★ 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 可以控制我们的行为,自觉遵守公共场所的礼仪和规则。
★ 有明确的是非观念,了解对错,主动总结检讨。
★ 可以了解地叙述自己所见所闻,并表达我们的想法。
★ 了解尊敬老人和关爱幼童。
好习惯的培养对孩子的一生起着至关要紧有哪些用途,那样怎么样有效地培养婴幼儿好的行为习惯呢?
1、耐心教育、讲清道理
孩子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对于孩子的教育就需要更多的耐心。在讲道理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①要明确,不可以含糊其词。
需要与孩子明确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不可以含混不清。
②解说时要具体,将事情讲解、说明。
比如,孩子可能不太知道什么是礼貌,老师需要告诉孩子见到大人要打招呼,不打招呼就是不礼貌;打招呼时不可以直接叫大人的名字,孩子叫大人的名字也是不礼貌的。同时,孩子需要在早上来婴幼儿园、晚上离开婴幼儿园时和老师、父母问好、再见,假如不问好、不再见也是不礼貌的。
在必要的状况下,老师还应该示范礼貌的用语。通过反复地解说与反复的示范,使婴幼儿逐步加深印象,并形成认知。
最后,老师还需要与父母常常交流,提升父母对培养教育的认识,得到相互配合,一同为孩子打造一个好的教育环境。
2、家庭打造好环境,熏陶强化
婴幼儿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不能离开教师的引导,同样不能离开家庭的熏陶。
第一,爸爸妈妈要努力创设和维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环境。婴幼儿在这种家庭中才会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得到爱心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上进心。
第二,要创设优美整洁的家庭环境,使婴幼儿从小萌发爱美爱整洁,爱惜物品,生活有规律等好行为习惯。
最后,要将老师倡导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来,婴幼儿园需要孩子如何做的,在家同样这样需要孩子。如此,才能巩固好的行为习惯,达成家园共育的一同目的。
总之,婴幼儿期既是容易同意教育的时期,也是生活诸方面的奠基时期。为了让孩子培养好的行为习惯,大家将坚持不懈地做好孩子们的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教育!同时,期望父母和老师可以一同努力,为孩子的成长搭建起一个和谐、温暖的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