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英语  数学  小学  初中  高中  化学 

高考考试改革大都无疾而终

   日期:2024-12-31     来源:www.nnntw.com    浏览:496    
文章简介:30年来,学界专家们不断地试图引进西方先进教育理念,对高考考试招生规范进行颠覆性改造。“免试保送”规范,“校长实名推荐”,“专长生加分”,“笔试+面试”,“中学学业评价+大学自主考试”,废除统一命题,“3+x”,“3+x+综合”,等等等等,...

  30年来,学界专家们不断地试图引进西方先进教育理念,对高考考试招生规范进行颠覆性改造。“免试保送”规范,“校长实名推荐”,“专长生加分”,“笔试+面试”,“中学学业评价+大学自主考试”,废除统一命题,“3+x”,“3+x+综合”,等等等等,在中国的考场上试了一溜儿够。

  结果,大家都看到了,但凡专家们所热烈倡导的,老百姓几乎都不同意。大多数如此的改革试验由于实在没办法操作,最后都无疾而终。正如本报此前报道曾说的:决策偶然,上马仓促,轰轰烈烈推出,无声无息结束。

  只有少量的改革,由于获得了强大的利益集团支撑而一直延续下来,每天每时的为教育部门制造着反对民意——譬如说,对农村考生极端不利的英语以150分为最高分,而且加考听力,由于有职员海量、收益丰厚的英语课外培训集团挺着,而很难摇撼。再譬如分散学会在体育、民族、侨务、公安甚至科协等“各有关部门”的加分政策。

  作为媒体人,大家应该反省自己:所有这类立意超级好,但最后由于民众坚决反对,或者技术上完全不可行而被废弃、被鄙弃的改革举措,主流舆论都过去大张旗鼓、满腔热情、自觉自愿地为之呼吁过、叫好过、歌颂过,并且还总是为其得不到民意的支持而惋惜过、痛斥谴责过。

  “春天高考考试”是多么英明呀,“打破一考定终身”、为考生增加一次选择的机会!手段颁布之时,可说是“舆论一律”、百分之百的叫好!结果如何呢?死拖硬撑了好些年,终究还是没玩儿成。第二次考试的成绩好似复读成绩一样,大学看不上,而且学校课表没法排,用人单位就业计划没安排,所谓“一流的教育理念”只好一边儿歇着去!

  “一张试题从北大清华考到高职高专”是多么不合理呀,把本、专科高考考试分开是多么英明!从2002年起,广西试验一年考两次,本科考完后再考专科。这项旨在“给考生和学校更多选择”的分层考试改革,得到了学界高度评价,却遭到大学、中学、师生、父母的几乎一致反对,从第二年开始每年往回抽抽,磨叽到第四年彻底消失。

  “中学校长实名推荐”是多么与国际接轨,比只看高考考试分数高明多少倍!然而,学者们赞扬声还没有落地,北大兜出了实底儿:俺弄这事儿的初衷就是为了“掐尖儿”,跟清华争夺高分生源的!

  “数学考零分的钱钟书在今天考不上大学!”耽误偏才怪才的规范是多么混账,门门高分总是就意味着门门平庸!所以,大家为韩寒只凭一篇好作文就能上大学而热情欢呼,大家为专长生加分、免试而呼吁。这类建言被采纳并且逐年推而广之,享有加分的考生愈加多,“裸考生”愈加少。加分政策终于变得臭不可闻。

  左看右看都该折腾。文科生不识高斯、牛顿是多么愚昧,理科生不晓唐宗、宋祖是多么不该,数学大师苏步青旧体诗词写得多好,“两弹元勋”钱学森是多么全才!广东和河南实验的“3+大综合+1”对症下药,是多么英明!然而,却忘了考试考哪几科因此增加到了9门,让那些已经被原来6门课的考试负担就压得直不起腰来的学生是多么愤怒!作为最受改革者推崇的策略试验田,广东死撑硬熬了11年,终于在上个月溜了肩膀。

  这样等等。其实学界还一直有一个很响亮的声音,呼吁彻底废除高考考试,完全像美国那样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加中学教师推荐信录取。这种呼声甚至已经有代表讲到了全国人大会议上。只不过这张方子太毒了,教育部门不敢接招儿。

  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一万次,爬起来还要继续奔向那块石头。归根结底,是对高考考试招生规范的核心理念——“分数面前,每人平等”——8个字不认可。

  无人对这8个字完全认可。问题是,如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刘海峰教授所言,古往今来,选拔人才的方法不外两类:一为推荐,二为考试。就像学者们特别爱讲,相比专制“民主是最不坏的规范”一样,相比推荐,考试也得算“最不坏的规范”不是?

  假如真要痛下决心,调整利益结构,增进社会公正,我举双手赞成对这一规范动大手术。假如还好似以往,是为了“能够帮助高等学校选拔人才、能够帮助中学推行素质教育、能够帮助高等学校扩大办学自主权”三项原则,而把公平正义的原则撇在一边,如此的改革还是省省吧!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