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进步
一 选择题
1.2020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15周年。下列哪一部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
2.目前电视剧中,常常出现与史实不符的“穿帮”镜头。下列情景是“穿帮”的是
A.光绪皇帝下诏打造京师大学堂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布废止科举考试
C.慈禧太后在拍摄照片
D.1912年3月,南京街头一群青年拿着剪刀探寻留长辫的男性
3.下列说法能体现文学巨匠鲁迅、美术大师徐悲鸿、人民音乐家聂耳和冼星海的作品之一同点的是
A.弘扬年代精神,批评封建愚昧,讴歌光明,鞭挞黑暗
B.参加过新文化运动,其作品促进了大家的思想解放
C.科举制废除后中华文化的复兴
D.无情地揭露封建规范和封建礼教
4.做好课堂笔记是历史课堂学习的要紧环节,但有时因粗枝大叶而出现错误,以下是摘自某同学习历史笔记的部分内容,其中表述完全无误的一项是
A.《新闻报》《大公报》《解放日报》都是戊戌变法时期的著名报纸
B.中华书局成为解放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要紧阵地
C.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年
D.徐悲鸿的代表作《奔马》融会中西画技,别具一格
5.一个外国记者在听了一部音乐作品后说了如此一句话:“这个拥有黄河的民族是不可能被征服的。”你觉得这是外国记者听了哪部音乐作品后发出的感慨
A.《义勇军进行曲》 B.《黄河大合唱》
C.《走进新年代》 D.《我的祖国》
6.某班举办鲁迅小说念书会。下面选择正确的是
A.《狂人日记》 《孔乙己》 《阿Q正传》
B.《女神》 《狂人日记》 《小二黑结婚》
C.《家》 《阿Q正传》 《骆驼祥子》
D.《雷雨》 《狂人日记》 《暴风骤雨》
7.下图所反映的出版机构创立的时间、地址是
A.1897年 上海
B.1900年 北京
C.1901年 南京
D.1937年 重庆
8.《申报》是1872年创刊于上海的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下列“新闻”可能被刊登的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洪秀全金田起义 D.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9.在晚清像李鸿章、袁世凯那样的重臣均非科举出身,其次像张謇中了状元也不做官,而是经商办实业。这反映了当时
A.科举规范不适应社会进步,不可以培养实用人才
B.清政府大力进步实业
C.清朝已经废除去科举规范
D.帝国主义操纵科举规范
10.“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科教兴国”都强调了教育的重要程度。下列近代中国教育进步过程中的几件大事,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设立京师大学堂 ②兴办福州船政学堂
③废除科举规范 ④创办北洋西学堂
A.②④①③ B.②④③①
C.③②④① D.④①③②
二 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要紧,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严复对废除科举的评价
材料二
材料三《阿Q正传》继承国内小说的民族传统,用“传”的形式构成全篇。小说紧紧围绕阿Q而“传”,自始至终以阿Q的活动作为惟一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写出阿Q短暂而可悲的一生。
材料四
科举规范最早开始于什么朝代?废除于何时?为何严复说废除科举规范是“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
图一《申报》、图二商务印书馆在近代文化进步史上地位怎么样?有什么用途?
材料三中的《阿Q正传》是哪个的作品?他的杂文有什么特征?
《歌女红牡丹》拍摄于哪一年?地位怎么样?
赵丹、周璇是家喻户晓的影星,他们为大家留下了什么经典影片?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CBADB AADAA
二 非选择题
隋朝。1905年。由于科举制的废除有益于培养适应年代进步的人才,有益于社会的进步与进步,这是中国近代教育进步进步的表现。
《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它报道准时,覆盖面广,深刻影响着大家的平时生活。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促进了文化事业的进步。
鲁迅;他的杂文思想深刻,语言犀利,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光辉篇章。
1931年。是国内第一部有声电影。
《十字街头》《马路天使》《渔光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