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测试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学校:___________名字: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得分:
1、单选题(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用图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能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浓盐酸与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
C.氯化氢分子比氨分子运动得快 D.实验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答案】C[来源:Zxxk.Com]
【分析】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备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铵。A、ab段变红,bc段变蓝可以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备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铵;C、b处产生白烟,说明氨分子运动的快,氯化氢分子运动的慢;D、在该过程有新的物质氯化铵生成,是化学变化。故选C。[来源:学+科+网Z+X+X+K]
2.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 B.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运动
C.分子是维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 D.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可再分
【答案】B
【分析】A、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错误;B、分子、原子都在不断运动,正确;C、分子是维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错误;D、在化学变
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错误。故选B。
3.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 )[来源:学。科。网Z。X。X。K]
A.核外电子层数 B.最外层电子数 C.核内中子数 D.相对原子水平
【答案】B
【分析】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尤其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关系,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4.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汞 B.石墨 C.水 D.氯化钠
【答案】D
【分析】A、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B、石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C、水是由分子构成的;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D。
5.下列物质中,既含有分子又含有离子的是
A.铜锌合金 B.氯化钠溶液 C.医用酒精 D.液态氧气
【答案】B[来源:Zxxk.Com]
【分析】A、铜锌合金是金属混合物,故只含有原子,故错误;B、氯化钠在溶液中以氯离子和钠离子的形式存在,溶液中的水以水分子的形式存在,故正确;C、医用酒精是酒精的水溶液,溶液中存在酒精分子和水分子,故错误;D、氧气
是由分子构成的,故液态氧气中只含有分子,故错误。故选B。
6.地壳中含有丰富的氧、硅、铝、铁等元素。结合下图剖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氧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6 B.硅元素是金属元素
C.铝原子在化学反应是易失去电子 D.铁的相对原子水平为55.85g
【答案】C
【分析】考试试题剖析:A.从图中可知氧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第一层为2;第二层为6。此项不正确。B.硅元素是非金属元素。此项不正确。C.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个,在化学反应是易失去电子。此项正确。D.铁的相对原子水平为55.85,此项不正确。所以应选C项。[来源:Z.xx.k.Com]
7. 2018.4月国家药监部门查处了一批借助废旧皮革加工医用胶囊的不法厂商。这种办法生产的胶囊重金属元素铬紧急超标,对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导致很大风险。右图是铬元素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铬原子中含24个质子 B.铬的相对原子水平是24
C.铬是非金属元素 D.化学科学对人类来讲是过大于功
【答案】A
【分析】A、从元素周期表中铬元素的信息可知,铬的原子序数是24,依据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所以一个铬原子中含24个质子,正确;B、从元素周期表中铬元素的信息可知,铬的相对原子水平是52.00,错误;C、铬元素带“钅”字旁,是金属元素,错误; D、化学在保证人类的存活并不断提升人类的生活水平方面起着尤为重要有哪些用途,所以化学对人类来讲是功大于过,错误。故选A。
8.将空的矿泉水瓶从高原区域带到平原,瓶子变瘪,瓶内气体
A.分子体积变小 B.分子水平变小 C.分子数目降低 D.分子间隔变小
【答案】D
【分析】考试试题剖析:将空的矿泉水瓶从高原区域带到平原,瓶子变瘪,瓶内气体分子间隔变小。故选D.
9.关于如图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②是金属元素 B.①、②都有相对稳定的结构
C.①是阴离子 D.①、②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答案】D
【分析】A、②的质子数为11,是钠元素,是金属元素,故A说法正确;B、①、②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故都有相对稳定的结构,故B说法正确;C、①的质子数为11,核外电子数为12,是阴离子,故C说法正确;D、①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②的核外有两个电子层,故核外电子排布不相同,故D说法错误。故选D。
10.一种铁原子的原子核内有26个质子和3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26 B.30 C.56 D.4
【答案】A
【分析】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26,故选A。
11.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氯化钠 B.金属铜 C.金刚石 D.氨气
【答案】D
【分析】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错误;B、金属铜是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错误;C、金刚石墨是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错误;D、氨气,是由氨气分子构成的,正确。故选D。
12.下列符号能表示两个氧分子的是
A.2O B.2O2 C.O2 D.2H2O2
【答案】B
【分析】A、表示两个氧原子;B、表示两个氧分子;C、表示氧气或一个氧分子;D、表示两个过氧化氢分子。故选B。
2、信息剖析题
13.(8分)下图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当M-N=10时,
该粒子是______(填“原子”、“阴离子”或“阳离子”);当N=8时,该粒子带有2个单位正电荷,则该粒子的符号是_______。
【答案】 原子 Ca2+
【分析】若M-N=10,说明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粒子表示的是原子;当N=8,核外电子数为18,该粒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则其核内质子数是20,为钙元素,该粒子表示的是阳离子,其离子符号为Ca2+。
14.(8分)下图分别是 X 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 Y 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1)X 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变成_____(填离子符号)。
(2)X 和 Y 所表示的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答案】 Al3+ AlCl3
【分析】(1)X 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变成了带有3个单位的正电荷的铝离子,符合为Al3+;(2)Y元素是氯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铝元素在化合物中显+3价,故X和Y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Cl3。
15.(8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分子的运动,实验如下图所示。图中试管A和装置D的试管中装有体积和浓度相同的浓氨水,试管B和C中装有体积和浓度相同的酚酞溶液。
[来源:学科网][来源:Zxxk.Com]
(1)实验①和实验②都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但出现此现象的快慢不同。
(2)请从微观的角度讲解产生上述现象快慢不一样的缘由是______。
【答案】酚酞溶液变红色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不同,分子运动速率不同(温度高时,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分析】(1)浓氨水具备挥发性,从氨水中运动出来的氨气分子进入酚酞溶液,并且显碱性,所以酚酞变红。(2)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D中温度高,所以氨分子先运动出来使酚酞溶液变红。
16.(16分)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
(1)图中具备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它的元素名字是__________。
(2)硼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X=____________。[来
(3)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上图中与其化学性质一样的元素是__________。
(4)图中所示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是什么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依据图示信息,确定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所含电子总数为__________。
【答案】 氖 5 铍 原子核外电子层为2 22
【分析】(1)依据相对稳定结构与最外层电子数关系考虑;(2)依据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考虑;(3)依据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关解答;(4)依据它们具备相同的电子层数进行解答本题;(5)依据原子中所含电子来进行计算解答。(1)最外层电子数为8(一个电子层最外层是2)是相对稳定结构,所以表中具备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是氖元素;(2)对于原子来讲核内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硼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X=2+
3=5;(3)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为2,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也为2,故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4)图中所示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是什么原因原子核外电子层为2;(5)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1个碳原子中有6个电子,1个氧原子中有8个电子,故1个一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2个电子。
[来源:学#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