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辅导孩子作业,不是鸡飞狗跳,就是伤筋动骨。
这是为何?
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培养了,一辈子受用;不好的习惯培养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困难。”
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讲,学习的好坏,会受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非智商原因影响,其中习惯占有要紧的地方。
小学是学习态度的培养期,父母无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是总是一不小心就走进了教育的误区,这比较容易会干扰孩子之后的进步,从此和其他孩子拉开了差距。
误区1、自由放任
高效学习习惯是在平常学习过程中经反复训练和纠正才得以形成的,而不好的习惯却是在平常的自我放任和父母的“姑息”下才培养的。
部分父母,可能对某些教育观念理解出现了偏差:
一提到“张扬个性”“释放天性”就觉得对孩子要少约束,少管教,从而放任孩子的惰性,学习也一落千丈;
一提到“快乐学习”就觉得只须是孩子不喜欢的就不逼着他去学,于是对孩子一再让步,于是孩子一事无成。
误区2、包办所有
孩子应该尽快培养独立能力,而不是每件事依靠爸爸妈妈。
有部分爸爸妈妈一直过分的关注孩子:书包替孩子背,水替孩子倒好,书桌替孩子整理,铅笔替孩子削好,然后坐在旁边看着孩子写作业,一旦发现有错字或不工整的字立刻用橡皮擦掉……
如此的伴随总是换来的是什么?
孩子抱怨学习累,无主见,注意力不集中,一旦父母不在旁边就做各种小动作。
1、小学二年级是转折期,如何做?
小学一小学二年级是学习态度培养的黄金期,也是生活道路的又一个要紧转折期,特别是从小学一年级升到小学二年级这期间,他们渐渐由依靠爸爸妈妈向依靠教师和自我过渡,说话也从“母亲说”渐渐转变为“老师说”“书上说”。
因此,把握这个关键时刻,给孩子培养好习惯,到中高年级甚至中学时就会格外省心省力。
☑ No.1有计划有筹备
“任何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孩子六岁左右开始引导他们对时间有定义,知道怎么样拟定一项计划。 可以让孩子自己画个表格,或者买个现成的白板表格贴在冰箱上,跟孩子一块商量一天的安排。
假如倾向给孩子较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不如先让他订一个小目的。
☑ No.2平常积累非常重要
当孩子们上小学一年级时,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学会程度几乎相同,但小学三年级之后差距却慢慢扩大了。
为何?
每一个人都了解,幼苗在播种时有什么区别并不大,决定它们是不是能从地上爬起来长成参天大树的重点原因是树根。平常的课外积累,构成了幼苗的根。
在《中国诗词大会》“飞花令”环节一战封神的武亦姝,满足了大伙对“古时候才女”的所有幻想。但大伙意料之外的是,文采超群的武亦姝,居然是个理科生,而且考取了清华大学。
在不少关于武亦珠家庭教育的文章中,几乎都能发现如此一个点:她的爸爸妈妈会放手手机陪她一块学习,有文章特别提到她的爸爸,下午四点半之后就不需要手机,专心陪两个孩子。
当爸爸妈妈扔掉手机好好地培养孩子的学习态度、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孩子的“基础”就会继续进步,当根系庞大时,成长就会遵循自然规律。
☑ No.3重视学习梳理
巩固常识,固然必要。但同时,给孩子梳理常识的结构也必不可少。
学习是要讲究办法的。
学期开始,应该引导孩子从教程的目录学起,让孩子对全册教程有个整体知道。平常在每一个单元开始之前,先将短期内将要学习的内容浏览一遍,如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心中会有个前后联系的意识。
假如父母在时间和办法上有所缺失,不如试一试借用老师的专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