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么样教育爱打人摔东西的孩子
孩子有“暴力倾向”
有的孩子在平常的游戏中会表现出爱打人摔东西的行为,让父母感到无可奈何。这种行为常常让父母困惑,不了解怎么样正确地教育如此的孩子。
早教专家说孩子打人摔东西有这几种缘由
早教专家指出,孩子打人摔东西的行为可能是由于感觉统合失调所致使的。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孩子的触觉过分敏锐或过分迟钝,致使他们在面对陌生环境时感到害怕,表现出依恋、挑剔、暴躁等行为。这种失调是大多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历程的一个阶段,可以通过父母的引导和练习来纠正。
触觉练习是缓解感觉统合失调的有效办法
早教专家建议父母可以进行触觉练习来减缓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触觉练习包含按摩全身、用沐浴球搓澡、用电吹风给孩子吹身体等办法。除此之外,多伴随孩子打游戏,多参加户外活动也能够帮助缓解孩子的触觉敏锐问题。
误会了父母的“称赞”
在早期教育中,父母有时会错误地引导和强化孩子打人摔东西的行为。当孩子在嬉戏中无意识地拍打父母的脸时,假如父母夸奖他们或感觉这是一种卡通动作,就会致使孩子喜欢打人摔东西的行为。除此之外,孩子在语言发育过程中会发出类似“打”的发音,并伴有拍打的动作,这是孩子语言发育的一个阶段,父母不必过于担忧。
正确的情感模式教育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除去教给他们基本的生活方法和常识,还要教给他们正确的情感模式。比如,教孩子亲吻父母、轻轻爱抚父母,以表示对其他人的爱,从而替代打人的行为。
孩子用打人在试探
有的孩子在群体交往中会打小伙伴,这是他们试探与人交往的方法。他们可能是想表示友好、引起其他人的注意,或者用肢体语言与其他人交流。
教孩子与人交往的方法
父母可以因势利导,让孩子学习与人交往的方法。通过教育和引导,让孩子了解打人不是正确的交往方法,可以通过言语表达个人的需要和情感。
为了不受冷落才打人
在孩子自我意识飞速发展的阶段,他们会非常在乎其他人是不是注意到自己。当孩子发现自己被冷落时,常常会产生不安的情绪,表现出哭闹、摔东西、打人等异常行为。
不要冷落孩子
为了防止孩子因被冷落而产生不安的情绪,父母在忙碌的时候或者人多的地方应该注意不要冷落孩子。即便在忙于其他事情时,也要让孩子感到自己仍然关注他。
孩子爱摔东西是在游戏
1岁左右的孩子喜欢玩扔东西的游戏。他们会将玩具扔到地上,然后大叫,等待大人捡起来给他们。这种行为是孩子自我意识进步的一部分,可以通过爸爸妈妈的耐心配合来引导。
扔东西训练孩子的体力和自我意识
爸爸妈妈可以让孩子自己扔玩具,然后爬或走过去将玩具捡回来。如此的游戏不只能训练孩子的体力,还能增强他们的自我意识,让他们渐渐认识到自己与客观事物有什么区别。通过以上的对策,父母可以更好地教育爱打人摔东西的孩子。早期教育专家的建议和办法可以帮助父母理解孩子行为背后是什么原因,并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法。通过正确的引导和练习,孩子的不好的行为可以得到纠正,让他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