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奉贤区南桥镇十校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联考初二语文试题
1、文言文阅读(26分)
1.(10分)默写
(1)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雁门太守行》
(2)__________,沉醉不知归路。《如梦令》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________。《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__________,星河欲转千帆舞。《渔家做》
(5)陶渊明《饮酒》(其五)中表明诗人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安静的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4分)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各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3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歌中“不胜簪”的意思是__________
(2)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__________
A.首联写景,描绘出国都沦陷后山河依然却残破不堪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回家途中的艰难。
B.额联中“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此联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运用了对偶的修辞办法。
C.颈联中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尾联中用“搔更短”和“不胜簪”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苍老之态。
D.这首诗在内容上集中表现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诗风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深沉含蓄而不浅露。
3.(5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其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可以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__________河曲智叟亡以应。
(1)上段文字选自由__________(人名)编的《列子》一书。
(2)用现代权语翻译下列句子。
甚矣,妆之不惠!
(3)上文中的面线句可以看出愚公具备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品质。
4.(7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孙泰
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①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②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取其女弟③。”姨卒,泰娶其姊。或诘之,泰曰:“__________。”
众皆服泰之义。尝于都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
【注解】①姨妹:姨母的女儿 ②二子:两个女儿 ③女弟:妹妹
(1)讲解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①少师皇甫颖 | 少 | __________ |
②泰亟往还之 | 还 | __________ |
(2)、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
A.那人身体有残疾,不嫁我孙泰就能出嫁了。
B.那人身体有残疾,不嫁我孙泰就不可以嫁了。
C.其中一人身体有残疾,不嫁我孙泰就不可以嫁了。
D.其中一人身体有残疾,不嫁我孙泰就能出嫁了。
(3)孙泰“操守颇有古贤之风”的具体表现: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4)、文中与“古贤之风”相照应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
2、现代文阅读(28分)
5.(12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苏州园林》(节选)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每个不同。可是苏州每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一同点,好像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什么点上,眼前一直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谢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所有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达成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__________。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仿佛故意防止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何?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需要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止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感觉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的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倘若成河道模样,总是安排桥梁。倘若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极少砌齐整的石岸,一直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获得从每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成效。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天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④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一样的多种花树相同,这就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阅兵式似的道旁树:__________。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讲出。
⑤游览苏州园林势必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楼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质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合的地方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涨了一倍。
(1)选文第②段中划线句有哪些用途是__________
(2)第④段中划线句“由于依据中国画的审美看法看,这是不足取的”,句中“这”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
(3)剖析选文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苏州园林总的特征:①__________ | ||
四 个 讲 究 | 讲究②__________ | 整 体 特 征 |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 ||
讲究③__________ | ||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
(4)第③段中加点字“大多”不可以删去的原因是__________
6.(16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腊月,怀念一种花
①腊月,在故乡,过去是一种花盛开的季节。
②多年来我一直回味着那个大年三十晚上的幕,当爸爸将一种幽闭多年的“鲜花”复活于窗格子里时,大家的世界明亮了很多。
③那个晚上,当爸爸将彩色纸认真地叠出方格,戴上老花镜,将剪刀插进纸里的时候,我还不知他要干什么。他剪着剪着,手头不由停了下来,仿佛一个迷失方向的孩子。然后接连抽上好几锅烟,重新动手……就如此,爸爸花了好长期才完成一种对美的“复兴”。我记得当一幅活脱脱的“喜鹊迎春”在爸爸手中呼之欲出时,爸爸眼里含着泪花。除夕夜的吉祥,很大地激励了爸爸的创作热情,伴随新年脚步的临近,“三羊开泰”“节庆有魚”“万象更新”等都在爸爸手下dàn生。就凭对美的感觉和执著,我万分佩服爸爸。
④记得那晚大家几次将窗花贴反。爸爸说,不要紧,可以重来。暖黄色的油灯下,爸爸极耐心地教大家怎么样调制糨糊,怎么样小心涂抹,怎么样搭色彩搭配彩,怎么样组织图案。我心中暗暗诧异着美的生产过程是这样地富有学问富有秩序。贴完最后一格窗花,爸爸将几盏油灯都点上,挑亮灯花,挪到窗台,你们出去看看。
⑤大家雀跃而出,站在已是银装素裹的院子里。后来上美学课时老师说过一个“审美紧张”的词,用在这儿恐怕再合适不过了。大伙都被一种意料之外的梦幻天国似的意境给震住了,以致忘了纷纷扬扬的大雪,直到那个串门的表哥“啊”地叫了一声,才回过神来。不一会,院里就拥满了人。我的两腿开始发抖,嗓子发干,心灵经受着一种难言的情绪的袭击,我想仅仅用激动和感动是没办法概括的。
⑥爸爸的窗花能看山看水,爸爸的窗花能喜人养人。目前想来,爸爸不单单是创作了一种艺术,也是为简单的生活增添了份诗性。但,这种美在老家已经只能靠记忆来回味了。
⑦小花格窗换成了大玻璃窗,白纸换成了窗帘……不知是大家没时间剪窗花,还是怕糨糊弄脏了玻璃,反正,我是好几年没看见窗花了。爸爸也永离得远远的开了大家。
⑧现在,临到腊月,我常常会翻出抽屉里的窗花对儿子说:知不知道,这就是窗花。
(1)依据拼音写汉字。
dàn__________生
(2)第③段加点词“呼之欲出”的在文中的意思是。
(3)阅读第③④⑤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 内容概括 | “我“的感受 |
第③段 | ①__________ | 我万分佩服爸爸 |
第④段 | ②__________ | 我心中暗暗诧异 |
第⑤段 | 大家赏窗花 | ③__________ |
(4)对本文主旨理解最适合的一项是__________
A.抒发了作者对窗花这一民俗文化的怀念。
B.社会进步仍然需要守护并传承传统文化。
C.呼吁现代人竭力挽救那些濒于遗失的美。
D.窗花引发作者对家庭温馨和幸福的回忆。
(5)联系全文,简要剖析文章结尾的妙处。
3、综合运用(6分)
7.(4分)为了让学生接触更多出色文静作品,主张全员阅读,建设书香校园。 你们学校决定举行了“书香校园”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将推荐书目信息补充完整:
推荐书目:《昆虫记》作者:__________
(2)下列对联中,比较适合作本次活动座右铭的是__________
A.春风吹绿千枝柳,时雨催红万树花。
B.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C.蹉砣莫以韶光老,生活唯因念书好。
D.白发高堂游子梦,青山老屋故园心。
8.(2分)请你任选一位同学的发言,提一条念书建议。(低于60字,注意语言得体)
甲同学:面对茫茫书海眼花缭乱,心里够烦的,厌学。
乙同学:目前太忙,做习题上补习班都来不及,没时间读。
丙同学:我读过不少书,但读过就忘,找不到好办法。
我选__________同学。建议:__________
4、作文(40分)
9.(40分)花是有脚的,由于它们的足迹处处皆是:有些开在山间崖畔,有些开在房前屋后,有些开在床头案上,有些开在胸前发梢……而有一些花(如:友善之花、诚信之花、谦虚之花、坚强之花、自信之花……),一旦栖落于心灵的沃土上,就会生根发芽,抽枝展叶,开出漂亮的花来。
请以《开在心中的花》为题,写一篇文章。
需要: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②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019-2020学年上海奉贤区南桥镇初二(上)期末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与考试试题分析
1、文言文阅读(26分)
1.(10分)默写
(1)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雁门太守行》
(2)__________,沉醉不知归路。《如梦令》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________。《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__________,星河欲转千帆舞。《渔家做》
(5)陶渊明《饮酒》(其五)中表明诗人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安静的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剖析】该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和古文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常的学习时,要按部就班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功近利。第一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第二是在默写时应该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
【解答】答案:
(1)塞上燕脂凝夜紫(注意“凝”的书写)
(2)常记溪亭日暮(注意“暮”的书写)
(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4)天接云涛连晓雾
(5)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注意“庐”的书写)
【点评】做该题时第一要认真了解题目,不要张冠李戴;第二在平常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是注意错别字,对于这类应背诵内容,只须平常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2.(4分)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各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3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歌中“不胜簪”的意思是__________
(2)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__________
A.首联写景,描绘出国都沦陷后山河依然却残破不堪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回家途中的艰难。
B.额联中“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此联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运用了对偶的修辞办法。
C.颈联中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尾联中用“搔更短”和“不胜簪”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苍老之态。
D.这首诗在内容上集中表现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诗风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深沉含蓄而不浅露。
【剖析】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致使发白而稀疏,表现了诗人爱国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词句含义的理解。尾联两句的意思是: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导致白发疏稀插不上簪。“不胜簪”的意思是“插不上簪”。“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是忧国思亲的诗人形象的真实写照。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赏析。
ABD.正确;
C.有误,尾联中用“搔更短”和“不胜簪”强调诗人忧思之深致使发白而稀疏,表现了诗人爱国之情。
故选:C。
答案:
(1)插不上簪
(2)C
译文:
都城沦陷只有山河依然,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
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
战火硝烟3月不曾停息,家人信件珍贵能值万金。
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导致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点评】解答此题,学生要熟悉诗的内容,能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才能概括出诗歌描绘的画面,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5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其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可以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__________河曲智叟亡以应。
(1)上段文字选自由__________(人名)编的《列子》一书。
(2)用现代权语翻译下列句子。
甚矣,妆之不惠!
(3)上文中的面线句可以看出愚公具备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品质。
【剖析】译文: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如何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便我去世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男孩;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强,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解答】(1)本题考查文学知识。本文选自列御寇编的《列子》一书。
(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用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重点词汇:甚,太、很。惠,同“慧”,聪明。句意:你简直太愚蠢了!
(3)本题考分数查询析人物性格,画线句可以翻译为:即便我去世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男孩;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强,还怕挖不平吗?从中可以看出愚公具备坚持不懈,志向坚定的性格特征。
答案:
(1)列御寇。
(2)你简直太愚蠢了!
(3)坚持不懈,志向坚定。
【点评】文言语句翻译的具体办法:
1、增,即对省略部分要增补出来。比如,有时句中常常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状况;2、删,即对无实在乎义(表语气、停顿等)的文言虚词删去不译; 3、留,即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人名、时间、专用名词等)保留不译; 4、变,即对与现代汉语习惯不一样的句子使用意译;5、调:就是有一些文言句子古今语序不同,翻译时需要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把其中某些成分的地方调整过来。文言文中经常见到的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如此的文言句子在翻译时需要调整过来。
4.(7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孙泰
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①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②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取其女弟③。”姨卒,泰娶其姊。或诘之,泰曰:“__________。”
众皆服泰之义。尝于都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
【注解】①姨妹:姨母的女儿 ②二子:两个女儿 ③女弟:妹妹
(1)讲解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①少师皇甫颖 | 少 | __________ |
②泰亟往还之 | 还 | __________ |
(2)、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
A.那人身体有残疾,不嫁我孙泰就能出嫁了。
B.那人身体有残疾,不嫁我孙泰就不可以嫁了。
C.其中一人身体有残疾,不嫁我孙泰就不可以嫁了。
D.其中一人身体有残疾,不嫁我孙泰就能出嫁了。
(3)孙泰“操守颇有古贤之风”的具体表现: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4)、文中与“古贤之风”相照应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
【剖析】参考译文:
孙泰是山阳人,年轻时拜皇甫颖为师,志行品德非常有古时候贤人的风度。孙泰的老婆是他的表妹。起初是姨母年龄老了,把两个女儿托付给孙泰,说:“长女一只双眼瞎了,你可以娶她的妹妹。”姨母过世了,孙泰娶了姨母的长女为妻。有人问他的原故,孙泰说:“那人双眼有问题,除去嫁给我就嫁不出去了。”众人都佩服孙泰的正义。孙泰过去在都市遇到一座铁灯台,把它买了下来,叫人洗刷,原来是银制品。孙泰赶忙前往归还卖主。
【解答】(1)本题考查的是常用文言实词的意义和使用方法,容易见到的文言现象: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是文言文词汇考查的重点,也是学生需要重点识记的常识要素。
①句意是:年轻时拜皇甫颖为师。少,年轻。
②句意是:孙泰赶忙前往归还卖主。还,归还。
(2)此题主要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文言文句子要抓住翻译的重点得分点,得分点基本上都是句子中的关键字语和特殊句式,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在本句中重点词汇是:其,那个人;适,出嫁。
翻译:那人双眼有问题,除去嫁给我就嫁不出去了。
故选:B。
(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总结。做此种类考试试题需要理解文意概括总结。
孙泰“操守颇有古贤之风”表目前娶了残疾的姐姐和归还银烛台两件事。
(4)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总结和重点词汇的综合考查。与“古贤之风”相照应的应该是形容词,因此可以找出是“众皆服泰之义”的义。
答案:
(1)①年轻②归还
(2)B
(3)①娶了残疾的姐姐;②归还银烛台
(4)义
【点评】词汇:
或诘:有人责问
卒:过世
师:从师学习
2、现代文阅读(28分)
5.(12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苏州园林》(节选)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每个不同。可是苏州每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一同点,好像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什么点上,眼前一直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谢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所有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达成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__________。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仿佛故意防止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何?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需要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止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感觉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的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倘若成河道模样,总是安排桥梁。倘若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极少砌齐整的石岸,一直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获得从每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成效。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天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④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一样的多种花树相同,这就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阅兵式似的道旁树:__________。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讲出。
⑤游览苏州园林势必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楼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质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合的地方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涨了一倍。
(1)选文第②段中划线句有哪些用途是__________
(2)第④段中划线句“由于依据中国画的审美看法看,这是不足取的”,句中“这”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
(3)剖析选文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苏州园林总的特征:①__________ | ||
四 个 讲 究 | 讲究②__________ | 整 体 特 征 |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 ||
讲究③__________ | ||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
(4)第③段中加点字“大多”不可以删去的原因是__________
【剖析】选段源于《苏州园林》,首段介绍了苏州园林总的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什么点上,眼前一直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从四个方面介绍了设计者和匠师们是如何达成这个特征的。文章结构是总分。
【解答】(1)本题考分数查询析语句用途。细读第二段划线句可知,这句话介绍的是国内传统建筑的布局,是极为讲究对称的,这就与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形成了对比,突出了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的特征。
(2)本题考查代词的指代内容。某句话中代词的指代内容一般会出现这句话的前面或是后面。依据前后句子意思,可知“这”指代的内容是“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3)本题考查筛选信息。依据第一段中的“好像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什么点上,眼前一直一幅完美的图画”可作答第一空。依据第一段中的“讲究亭台轩谢的布局”可知第二空的答案。依据第一段中的“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可知第三空的答案。
(4)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为了说明的愈加准确,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表示修饰和限制的词汇。这句话中的“大多”表示范围,是说绝大多数都是引用活水的,但不排除有例外的状况。假如去掉,则成了全部是引用活水,与事实不符,语意过于绝对,所以不可以去掉,这个词汇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答案:
(1)把国内古时候建筑和一般住房讲究对称的特征与苏州园林进行比较,突出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的特征。
(2)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3)①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什么点上,眼前一直一幅完美的图画。②亭台轩谢的布局③花草树木的映衬。
(4)由于“大多”表示范围,不排除有不引用活水的状况,假如去掉,与事实不符。“大多”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点评】为了使说明语言准确严密,一般在表示程度、范围、数目、估计、时间等几个方面进行修饰限制,解答能否删去这类修饰限制性词汇的问题,步骤是:先表态,然后讲解词汇的本义和语境义,进而比较删除后的不同,最后明确词汇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6.(16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腊月,怀念一种花
①腊月,在故乡,过去是一种花盛开的季节。
②多年来我一直回味着那个大年三十晚上的幕,当爸爸将一种幽闭多年的“鲜花”复活于窗格子里时,大家的世界明亮了很多。
③那个晚上,当爸爸将彩色纸认真地叠出方格,戴上老花镜,将剪刀插进纸里的时候,我还不知他要干什么。他剪着剪着,手头不由停了下来,仿佛一个迷失方向的孩子。然后接连抽上好几锅烟,重新动手……就如此,爸爸花了好长期才完成一种对美的“复兴”。我记得当一幅活脱脱的“喜鹊迎春”在爸爸手中呼之欲出时,爸爸眼里含着泪花。除夕夜的吉祥,很大地激励了爸爸的创作热情,伴随新年脚步的临近,“三羊开泰”“节庆有魚”“万象更新”等都在爸爸手下dàn生。就凭对美的感觉和执著,我万分佩服爸爸。
④记得那晚大家几次将窗花贴反。爸爸说,不要紧,可以重来。暖黄色的油灯下,爸爸极耐心地教大家怎么样调制糨糊,怎么样小心涂抹,怎么样搭色彩搭配彩,怎么样组织图案。我心中暗暗诧异着美的生产过程是这样地富有学问富有秩序。贴完最后一格窗花,爸爸将几盏油灯都点上,挑亮灯花,挪到窗台,你们出去看看。
⑤大家雀跃而出,站在已是银装素裹的院子里。后来上美学课时老师说过一个“审美紧张”的词,用在这儿恐怕再合适不过了。大伙都被一种意料之外的梦幻天国似的意境给震住了,以致忘了纷纷扬扬的大雪,直到那个串门的表哥“啊”地叫了一声,才回过神来。不一会,院里就拥满了人。我的两腿开始发抖,嗓子发干,心灵经受着一种难言的情绪的袭击,我想仅仅用激动和感动是没办法概括的。
⑥爸爸的窗花能看山看水,爸爸的窗花能喜人养人。目前想来,爸爸不单单是创作了一种艺术,也是为简单的生活增添了份诗性。但,这种美在老家已经只能靠记忆来回味了。
⑦小花格窗换成了大玻璃窗,白纸换成了窗帘……不知是大家没时间剪窗花,还是怕糨糊弄脏了玻璃,反正,我是好几年没看见窗花了。爸爸也永离得远远的开了大家。
⑧现在,临到腊月,我常常会翻出抽屉里的窗花对儿子说:知不知道,这就是窗花。
(1)依据拼音写汉字。
dàn__________生
(2)第③段加点词“呼之欲出”的在文中的意思是。
(3)阅读第③④⑤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 内容概括 | “我“的感受 |
第③段 | ①__________ | 我万分佩服爸爸 |
第④段 | ②__________ | 我心中暗暗诧异 |
第⑤段 | 大家赏窗花 | ③__________ |
(4)对本文主旨理解最适合的一项是__________
A.抒发了作者对窗花这一民俗文化的怀念。
B.社会进步仍然需要守护并传承传统文化。
C.呼吁现代人竭力挽救那些濒于遗失的美。
D.窗花引发作者对家庭温馨和幸福的回忆。
(5)联系全文,简要剖析文章结尾的妙处。
【剖析】本文以窗花为线索,通过对爸爸剪窗花,教大家贴窗花及大家对我家窗花赞不绝口的反应的叙述,展示了家庭生活的温馨和幸福。结尾写了我将珍藏的窗花给儿子看,重温了那吉祥如意的美好。既抒发了对爸爸的怀念之情,也表达了作者期望窗花能代代传递的美好愿景,寄托了对后代能探寻并守护传统文化根脉的期望。
【解答】(1)本题考查给汉字注音的能力。“诞”注意不要写成“延”。
(2)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点词汇含义的能力。“呼之欲出”本义是形容人像画得逼真,好像叫一声就会从画中走出来的意思。这里依据上下文的环境,应理解为爸爸马上完成“喜鹊迎春”这副窗花的裁剪。
(3)本题考分数查询析概括能力。①空,应依据第③段的内容概括。这段文字主要写爸爸裁剪窗花的情景。②空,应依据第④段的内容概括。从段中“记得那晚大家几次将窗花贴反”及“贴完最后一格窗花”概括即可。③空,可从第⑤自然段中的“大伙都被一种意料之外的梦幻天国似的意境给震住了”这句话可以概括出我的感受。
(4)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辨析的能力。从第⑦自然段中“不知是大家没时间剪窗花,还是怕糨糊弄脏了玻璃,反正,我是好几年没看见窗花了”和第⑧自然段内容我对儿子说的话理解剖析,本文主如果表达了对像剪窗花如此传统文化能否被保护下来,能否继续得以传承的担心。故选B。
(5)本题考分数查询析文章结尾有哪些用途的能力。结尾“爸爸也永离得远远的开了大家”这句话,表达了对爸爸的思念之情。“我是好几年没看见窗花了”“我常常会翻出抽屉里的窗花对儿子说:知不知道,这就是窗花”这两句话则表现了作者对窗花这种传统文化遗失的痛惜,也表了作者渴望这种传统文化可以得到传承和保护。同时,在结构上,这同前文的内容照应,也使文章的主旨得以升华和深化。将上述内容概括出来即可。
答案:
(1)诞
(2)马上完成(马上诞生)
(3)①爸爸剪窗花 大家贴窗花 我心中为之震惊
(4)B
(5)结尾写了我将珍藏的窗花给儿子看,重温了那吉祥如意的美好。既抒发了对爸爸的怀念之情,也表达了作者期望窗花能代代传递的美好愿景,寄托了对后代能探寻并守护传统文化根脉的期望。与前文爸爸教大家贴窗花的温馨场景相呼应,进一步深化主旨。
【点评】文章结尾语段有哪些用途:
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考虑;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3、综合运用(6分)
7.(4分)为了让学生接触更多出色文静作品,主张全员阅读,建设书香校园。 你们学校决定举行了“书香校园”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将推荐书目信息补充完整:
推荐书目:《昆虫记》作者:__________
(2)下列对联中,比较适合作本次活动座右铭的是__________
A.春风吹绿千枝柳,时雨催红万树花。
B.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C.蹉砣莫以韶光老,生活唯因念书好。
D.白发高堂游子梦,青山老屋故园心。
【剖析】(1)本题考查名著阅读。《昆虫记》的作者是法国作家法布尔。
(2)本题考查对联的选择。由于所拓展的活动为“书香校园”,所以对联的内容应与其有关,表现“念书”的重要程度。
A.“春风吹绿千枝柳,时雨催红万树花”,表现春季的美景,与“念书”无关;
B.“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表现写文章不可“空谈”,是写作办法的指导,与“念书”无关;
C.“蹉跎莫以韶光老,生活唯因念书好”,表现大家要珍惜年少时光,勤奋念书。与念书活动的宣传主题最为契合;
D.“白发高堂游子梦,青山老屋故园心”,表现的是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与“念书”无关;
故选:C。
【解答】答案:
(1)法布尔。
(2)C
【点评】名著阅读的考查是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一种题型,在平时学习中,学生应该注意积累,要把考试范围内的名著分门别类进行整理,作者,内容介绍,作品主旨,其中的经典情节等要牢记。
8.(2分)请你任选一位同学的发言,提一条念书建议。(低于60字,注意语言得体)
甲同学:面对茫茫书海眼花缭乱,心里够烦的,厌学。
乙同学:目前太忙,做习题上补习班都来不及,没时间读。
丙同学:我读过不少书,但读过就忘,找不到好办法。
我选__________同学。建议:__________
【剖析】本题考查提建议。作答时,必须要认真读题,明确所提建议针对的同学的问题是什么,所提出的建议必须要有可行性,不可以是空洞的口号。甲同学“面对茫茫书海眼花缭乱”是选择的问题,可以参考我们的兴趣,有目的的阅读;
乙同学“没时间读”,事实上是时间的合理分配问题,调整学习时间安排即可;丙同学“读过就忘”,重点是学会记忆的规律和准时巩固,可以针对这两点提建议。
【解答】答案:
示例:选甲:你在日常有哪些有兴趣的事吗?你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书本开始读,慢慢地你就会尝到念书的甜头了。
选乙:其实长期做习题,头脑昏昏沉沉的。读一些课外书,正好调节紧张的神经,学习会有更好的成效。
选丙:读过就忘也是非常正常的。多读几遍,做摘录,写一点笔记是帮助记忆的好办法。况且,好书不厌百回读啊!
【点评】语言表达做到“六有”更出彩
1.言之有“礼”,即说话时要有礼貌,得体;
2.言之有“物”,即表达内容要具体、完整;
3.言之有“序”,即说话有适当的顺序,不颠倒混乱;
4.言之有“节”,即简明,字数适中;
5.言之有“度”,即有分寸,说话讲究方法;
6.言之有“旨”,即围绕中心,切忌偏离。
4、作文(40分)
9.(40分)花是有脚的,由于它们的足迹处处皆是:有些开在山间崖畔,有些开在房前屋后,有些开在床头案上,有些开在胸前发梢……而有一些花(如:友善之花、诚信之花、谦虚之花、坚强之花、自信之花……),一旦栖落于心灵的沃土上,就会生根发芽,抽枝展叶,开出漂亮的花来。
请以《开在心中的花》为题,写一篇文章。
需要: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②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剖析】【审题立意】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中的关键字语是“花”。在本题目中,“花”应该理解为其比喻意义:理想、信念、孝顺、宽容、善良、乐观、坚强、亲情、友情等等。“在心中”则说明“花”在自己心目中留下的深刻印象,给作者带来的深刻启迪、感悟。本文合适凶恶做记叙文或记叙散文。
【选材构思】可以写作记叙文。可以通过写几件事情,写源于己的语文老师乐于奉献,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在我们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作者学习。可以写母亲、父亲孝顺爷爷的事情,打动了自己幼小的心灵。模仿大人孝顺长辈等等。
【技法指导】本文应以记事为主,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法,如此的文章才能有血有肉,不干瘪。
【革新写作】本文可以写一篇抒情散文。写散文需要叙事或抒情的线索明朗,可以结合个生活活历程或依据我们的所思所感,选取真实的生活景象来写。同时要做到感情真挚,以情动人。
【解答】【范本】
开在心中的花
我站在你的面前,递给你一束火红的月季。“花非常香呢,你闻到了吗?”我问你。你,却不语。其实,你不回答,我也了解。由于,在我心里,早已开满了一样的,火红的月季。
还记得吗?小时候,我和你住在乡下。小小的园子里种满了月季。我一直淘气地跑到花丛中,贪婪地嗅着月季的香气,并且毫无恻隐之心地摘下你辛苦栽种的月季。每当我头上插满月季花,嬉笑着,一蹦一跳地来找你时,你总会弯下腰,捏一下我的脸,低低地笑骂:“真是个小淘气!”而后,又一直拉着我的手,走到月季园旁,指着满园的月季花问我:“囡囡,祖母种的花怎么样看?”我总会拍着手,跳着,笑着,叫着:“好看!祖母种的花儿最美!”你听了,脸上绽放出和蔼的笑容,用手拍拍我的胸部,说:“这里的花儿才最美。”我一时听不懂,纯真无邪地问:“哪儿?”你蹲下身,双手揽住我的肩:“囡囡心里的花儿才最美。”那时,我还小,似懂非懂地址点头,却不知道这句话的真的含义。
后来,大家搬到城里,与爸爸妈妈住在一块。城市里高楼林立,室外已没土地来开辟花园。于是,你在阳台上摆了几个花盆,依旧种上了火红的月季。那时的我,已与你一般高,常常扶着你在阳台上赏花。我看着你兴致勃勃的样子,不失机会地赞美:“祖母种的花儿真好看!”你转过头来,仍然慈祥地笑着,一字一顿地说:“囡囡心里的花儿才最美。”
那时,我才意识到,你所说的花儿,其实就是我啊!在你心里,我就是一朵最好看的、最娇的花儿啊!我终于了解,你对我的爱,就像土地对于花朵,永远无私,永远不求回报。
你病危的消息,对我来讲无疑是晴天霹雳。没等我赶到医院,你便溘然仙逝,从此睡在冰冷的泥土里。
我默默地站在你面前,只能看到一方小小的土丘。你在土丘里能否听到我的呼唤?嘿,祖母,你知不知道?我在心里种了大片大片的火红的月季,而你,就站在月季丛中,笑靥如花。
【点评】本文是一篇充满文化气息和强烈文人情怀的优美散文。意境淡远,文气贯通,语言和意境浑然一体,显示了作者的出色,使长辈对我们的关爱这一主旨揭示得愈加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