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家以物易物的杂货铺,店主人是个老头子,有时大家会用现金从门店购买产品,但天天都会有人拿实物跟店老板换取自己需要的东西。
某天一个5岁的孩子,笑容满面拿着一颗小石头到了这家杂货铺,“老爷爷,给我换一颗糖!”当老头子看到孩子手中的石头迟疑了。这块石头并非什么稀世珍宝,而只不过一片普通得路边随眼可见的石头,只不过常常会被这个5岁的小孩子玩过家家时用来“购物”。迟疑一会儿后,老人还是笑呵呵地接过了。孩子拿着糖开心地走了。
旁人感觉到匪夷所思,老头说:“这石头对孩子来讲是一块有价值的石头,假如我以一个成人的规范告诉他,这石头一文不值,甚至责怪孩子用石头来骗零食,结果是我将伤害了一个孩子的尊严。”后来孩子被爸爸妈妈领着来道歉归还了糖的钱,还感谢老头的宽容和仁慈,叫人惊愕的是孩子也承认自己了解那是一文不值的石头,自己是在玩“假装游戏”。所有人还以为老头会大怒,没想到老头只不过耸耸肩,“哦,我小时候也玩如此的游戏”。
什么是“假装游戏”?
先看看下面两个婴幼儿教育例子,你非常可能能从中找到你家孩子的影子:
“父亲,加菲猫用粑粑当子弹射我!”说完便“哎呦”一声倒在地上,“哎呀,不好!加菲猫也在用粑粑当子弹射父亲了,惨,打中了你的头!”“扑哧”父亲装作中弹喷血状倒地,两父子的游戏疑惑了旁边的母亲,屋里根本没任何加菲猫,也没一个猫的玩具。但两父子玩得很投入特别高兴,他们嘴里的那只捣蛋的加菲猫把他们折腾得浑身都是“伤”,加菲猫到最后终于没了子弹落荒而逃后,两父子击掌大笑拥抱在一块,称兄道弟不亦乐乎,旁边的母亲硬生生被隔绝在他们的世界中。
“妈咪,菜鸟兔在跟我说话,它说肚子饿了,要吃青菜!你听,它的肚子在叽咕响呢!”一个小姑娘将一只玩具兔子放到了母亲的耳边。心情不好的母亲趁机挖苦孩子:“你太可笑了,这是假兔子,如何会肚子叽咕响呢!”孩子的满腔热情被泼了冷水,她的小小心灵遭到了伤害,由于在母亲眼里,自己已经是个自言自语的小疯子,这没什么比这个更难堪的了。她跟母亲的关系好像瞬间出现裂缝。假如母亲常常如此对待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好玩的有趣的都不敢告诉母亲了,害怕会被挖苦,日渐地孩子也会过早地成熟,“玩具兔子不会肚子饿,自己是多么的幼稚呀!”童年的快乐也会跟她擦肩而过了。这不是好事,相反却是孩子的悲哀。
“现实”的爸爸妈妈会毁掉孩子
通常来讲2~7岁的儿童会很热衷“假装游戏”,这其实是他们想象力进步的表现。他们的假装游戏越复杂,说明孩子的想象力越丰富,头脑越发达。婴幼儿说,他们或许会把被子当沙滩、把小书包当山崖、把我们的小鞋子当船,煞有其事地跟爸爸妈妈描述正在发生的故事,还会手足并用、表情生动,模仿里面的角色和剧情,甚至空空如也的手上也会装着某些神秘的宝物或可爱小生物。
作为尽责爸爸妈妈的你,请把自己也“假装”进孩子的想象世界吧,以百般的耐心全身心地跟孩子投入,模仿你该模仿的角色、饰演你该饰演的剧情,甚至像白痴般假装啃着孩子递过来的美味糕点(石头),你会惊讶地发现你跟孩子从没过的“亲密”,你获得了孩子的信赖,孩子也把你当成了最亲密的好朋友,作为爸爸妈妈你真的已经成功了一半,不是所有爸爸妈妈都能成为孩子的朋友。
但假如你是无趣的爸爸妈妈,甚至也不care孩子的想象力,“坚持现实”甚至冷漠地告诉孩子“要现实些“,”别幼稚”等,不只会伤害了孩子的热情和自尊,还会剪断了孩子想象的翅膀。如此的爸爸妈妈能不毁掉孩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