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化学  高中  数学  英语  初中  小学 

中医如何认识儿童多动症

   日期:2024-10-05     来源:www.tengzhei.com    浏览:440    
文章简介:依据儿童多动症的临床表现,中医觉得该病主如果肝旺阳亢,心脾不足,阴阳失调所致,是一种虚实挟杂证。有关人体的精神、情志活动的正常与否,在国内较早的古医籍《黄帝内经》一书中即有记载,《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依据儿童多动症的临床表现,中医觉得该病主如果肝旺阳亢,心脾不足,阴阳失调所致,是一种虚实挟杂证。

有关人体的精神、情志活动的正常与否,在国内较早的古医籍《黄帝内经》一书中即有记载,《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即人的精神情志活动正常有赖于阴阳平衡。《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说,阴静阳躁,人体阴静而阳动,并且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即阴以静而为阳之守,阳之动而为阴之使,故动静之变,本于阴阳,动与静是对立而统一的,静者为阴,动者为阳,正常以阴平阳秘保持了动静有常,变化有制。

正常的思维活动是通过意、志、思、虑、智的连续协同过程来达成的,如《内经灵枢邪客篇》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篇》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明代著名医学家张介宾曾在《类经》中指出:心为脏腑之主,而总统魂魄,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心所使也。儿童多动症病人的情志表现,少现忧恐,而多见静思艰难,注意涣散,性情急躁,易发脾气,故病机变化常常多为心肝脾的异常。

《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篇》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心焉。《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篇》说: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两段原文即叙述了肝的特质,肝为刚脏而性动,藏魂,在志为努怒,其气急、体阴而用阳,为人体罢极之本。

脾属土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其性静,藏意,在志为思。正常小儿生机蓬勃,发育飞速,相对成人来讲,且有活泼好动的特征。《内经灵枢天年篇》云:生活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这即论述了小儿成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生理状况。但小儿具备稚阴稚阳的特质,又为纯阳之体,且有脾常不足、肝常有余的病理特征。

因为小儿具备上述生理病理特征,若因先天或后天原因而致肝旺阳亢,肝气有余克伐脾土,脾运失健,则生化之源不足,子病及母,波及于心,气血亏损,血虚阴伤,阴虚则使肝阳愈亢,如此互为因果,而见病程缠绵。肝阳过亢则见病人多动、急躁、易发脾气。心脾不足,则心神失养,很难静谧,而现神不宁、魂不安、意不固、志不坚,临床则见注意力涣散,很难静坐,耐心差,常有丢失东西等现象。

 
打赏
 
更多>相关推荐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