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岁的女儿刚上中班,十分地乖巧懂事,甚至有的成熟。按理说,有个如此的女儿,母亲该感到非常幸福,由于不需要过多地为孩子操心,无论在家人、老师还是小伙伴面前,女儿都表现得非常完美。可是,我反而有的担心,女儿超乎年龄的成熟表现和小伙伴的纯真无邪幼稚相去甚远,有时,我甚至猜不透她的心思。
女儿竟了解人情世故
一次,我携带女儿去了姥姥家,我让女儿在旁边玩玩具,自己则和母亲聊天,免不了要谈起家的一些烦事、琐事和抱怨。哪个了解女儿竟听了进来!携带女儿回家时,小家伙居然认真地看着我说:母亲,放心吧,你和姥姥说的话我不会告诉父亲的。
我心里一震,才4岁的女儿如何就了解这类人情世故,她从哪儿学来的?
女儿居然会安慰我
人都有喜怒哀乐的时候,我也不例外,但作为母亲,我尽可能遵循如此一个原则:将开心的心情带给女儿,悲伤的时候不让女儿发觉,我想开心的家庭环境有益于女儿心灵的健康成长。但并非每一次都是成功的,偶尔不快乐的时候,还是会在女儿面前露出蛛丝马迹。
一次我坐在沙发上紧锁眉头,唉声叹气,女儿回家看了我一眼之后,表现得特别沉默,临睡觉前也没缠着我给她讲故事,反而在我耳边悄悄跟我说:母亲,我给你表演个节目叫你高兴一下吧。我一下惊呆了,女儿什么时间掌握察言观色了。
女儿掌握找借口
有一天,女儿忽然哭着闹着不愿上婴幼儿园,这样的情况可不多见,大家反复询问缘由,女儿都一口咬定说是肚子疼。这下大家急坏了,要携带她去医院,可女儿怎么说也不愿去,最后拉着拽着她到了医院,大夫检查了半天,说没那些问题。大家都感觉非常纳闷,女儿为什么不愿去婴幼儿园,而且还要撒谎呢?看来得和婴幼儿园老师交流一下了。
老师回忆了一下前一天的情景,感觉并没什么异常,只不过在玩滑梯的时候,女儿穿着裙子,为了防止危险,她只能在旁边看别的小朋友滑。
目前,看到其他孩子纯真无邪无邪,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的样子,我反而十分羡慕。女儿成熟的表现虽带给我些许欣慰,可我还是感到担心,孩子,到底是成熟点好,还是幼稚点好,我该怎么样教会她呢?
对妈咪说的话
文中妈咪对女儿超乎年龄的成熟表现怀有一种喜忧参半的心理,甚至更倾向于担心,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假如知道孩子社会性进步的规律,女生的表现就不需要忧虑,仅需理智对待。
可喜之处:
从母亲所讲述的几个事情来看,女儿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自己应怎么样为人处世已经有了肯定的理解,表现出较成熟的处置人际关系的方法。她很了解自己在家庭中所处的角色,身处这个角色应该干什么样的行为,才会使父亲、母亲开心,使家庭关系和谐,防止冲突。
与很多同龄孩子碰到类似事件时的迷惑和不知所措相比,女儿的人际技能确实较强。大家应该为孩子社会智能的健康进步感到开心并提供帮助。
堪忧之处:
母亲的忧虑也不无道理,儿童假如过分地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或追求取悦于别人,甚至以隐瞒、不表达我们的真实体验为代价,就会过早地心事重重,象母亲所说的那样,不是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简单地待人处事,而处处谨慎地根据其他人的期望行事,在成人看来乖巧懂事,但事实上她对人际关系的实质并无成熟的认识。
母亲确实需重视女儿的这类早熟的心态和行为。
对妈咪的建议
妈咪回顾一下我们的家庭关系及自己对女儿的期望,可能正是这类,对女儿的个性和交往方法产生了影响。
要使女儿不为人际关系所累的最好引导,不是口头教会,而是爸爸妈妈改变自己对待人际关系的态度和人际交往方法,同时当女儿为某个人际关系的问题所困扰时,准时与她谈谈我们的怎么看,如不必追求永远防止矛盾冲突,不必隐瞒自己真实的感受,要紧的是理智地与别人交流,同时也平等地尊重别人的看法等等。
关于女儿的人情世故
母亲可以先赞扬女儿不传话的做法,并对女儿说,她虽然与父亲有时有分歧,但还是非常爱父亲,而且她对父亲的建议会自己告诉父亲,与他交流,寻求父亲的理解;让女儿对父母的关系不要感到困惑和不安,同时跟女儿讲讲第三人传话的坏处。
关于女儿的好心安慰
可以谢谢女儿已经了解安慰母亲了,也可以试着同女儿讲讲自己遇见的烦恼事,并告诉女儿不必为母亲担忧,也不必期望母亲一下子快乐起来,由于母亲必需面对我们的问题,严肃地考虑解决的方法。
关于女儿的借口
这位母亲应特别予以关注女儿为什么找借口。第一,女儿突然拒绝去婴幼儿园,大概是婴幼儿园或家里发生了某个让她感到不安的重压事件,也会是她因为某种缘由就是不愿离开家。爸爸妈妈需要知道缘由,准时帮助孩子疏导这个心结。
第二,女儿不愿把缘由告诉爸爸妈妈,而采取撒谎、找借口的方法达到目的,这表现了一种对爸爸妈妈的不信赖,这种不信赖感大多是因为爸爸妈妈只顾需要子女根据应该的去做,而较少关注孩子我们的感受和需要引起的。倾听孩子对人对事的感受和怎么看,体谅孩子感觉到的重压,同孩子一块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