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今社会,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当城管,环卫工,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但日前一名研究生的话,还是第三刺痛了大众神经,刺伤了大众情感。
从本月开始,哈尔滨448名事业编制环卫工正式上岗。此前招聘,共有2954名本科生、29名研究生成功报名。其中22名研究生落选,落选者之一表示,“即使是死,我也要死在编制里。 ”
问世间编制为什么物,直教年轻人生死相许?相信大部分人听到这句“誓词”,都会从内心感到悲凉!目前,大伙都在谈“中国梦”,而作为大家国家前途和民族期望的年轻人,锐气都到哪儿去了呢?
尽管不排除在一些区域一些职位上,可能还存在着事业编制公务员的潜在“红利”,但总的来讲,事业编制毕竟与权力中心有着不小距离。因此可以说,与考试报名公务员的动机有所不同,大部分热衷事业编制的年轻人,看中的就是事业编制的稳定。 “稳定”意味着旱涝保收的薪水奖金,意味着没办法明算的优渥福利,意味着风雨无阻的升职优势。这在就业形势愈发严竣的当下,确实是不小魅惑。
不可以说热衷事业编制的年轻人就没梦想,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渴望有更稳定的收入、更靠谱的保障,甚至更丰厚的福利、更体面的身份,或许就是某些年轻人的梦想,也无可厚非。稳定的事业编制,也并不是肯定意味着不可以发挥我们的才华,达成我们的生活价值。求稳的思想,发生在个别年轻人身上,也可理解。但,当稳定成为生活的目的,事业编制作为达成这一目的的方法,并且由苗头蔓延成一种常见倾向,举国上下大部分年轻人热忱扔掉,意气如灰,理想遗弃,只想着在“铁饭碗”里“安度晚年”,就值得注意了。
前不久,外交部原任部长、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外事委员会主任李肇星在广州同意媒体采访时正言告诫国人,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预期寿命、大学毛入学率三项指标,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中国远未“崛起”,美国特征是“装穷”。这告诉大家,大家的综合国力远没达到可以让国人安享其成的地步,年轻人如何就能安于近况了呢?进而言之,即使是大家赶上了北美、西欧发达国家的水平,是不是就意味着能安于近况、颐养天年了呢?答案仍是相反的。由于不满足是推进人类进步的阶梯。
没了梦想的生活,是可怕的。年轻人大学毕业都去争当事业编制环卫工,不是城市之光;年轻人择业求稳不求“进”,不是国家之福;年轻人“死也要死在编制里”,不是民族之幸。一个有活力的国家,第一是由一群有活力的青年组成的。一个国家的年轻人群体假如暮气沉沉,非常难相信,他们将可以创造一个活泼好动的国家。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遥想百年前,梁启超先生一篇《少年中国说》,对青少年是怎么样赞美之至。回想三十年前的父辈,多少人敢扔下“铁饭碗”去追梦,这是何等志气!现在,一些血气方刚的青少年动辄把“安全感”放在嘴边,人未老,心已暮,着实叫人叹惜。
大家都有追求安稳生活的朴素愿望,一毕业就有个好工作,一出校门就找个“高富帅”、“白富美”,非常快就有车有房,年年都能晋级,年龄轻轻就事业有成,哪个不向往?但生活在世,哪能每件事尽如你意?生活在世,每件事尽如你意又有什么意义?也别“为赋新词强说愁”,把所有归咎于年代的不幸,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成长烦恼,大家都没绝对的选择自由。
以为进入编制,就肯定能“死”在“春季里”,其实也只不过看着非常美,并未必可靠。且不说事业单位改革的呼声一直居高不下,事业单位的改革也一直在向纵深推进,即使“铁饭碗”暂时还打不碎,也应看到,其实“铁饭碗”内也有角逐,“铁饭碗”里也得看本事,“铁饭碗”也会有流动。
什么是安全感?其实,在大家社会是没永恒的安全感的。安全感就是为了爱梦一生,不抛弃、不舍弃、不抱怨。
青春是什么?刘德华如此唱道:“过去年少爱追梦,一心只想往前飞,寻遍千山和万水,一路走来不可以回。 ”塞缪尔·厄尔曼如此写道:“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炽热的感情;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 ”
年轻人注定是和梦想联系在一块的。有哪些样的年轻人,就会有哪些样的将来。每一个年轻人的梦想,组成了大家的中国梦。不要让梦想 “死在编制里”。追梦的人,走到哪儿,都会春暖花开。
(作者:上海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年轻人委员会副理事长、上海青联特邀委员界别召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