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升入初中,学习内容一下子增加了不少,而课堂上的时间有限,老师不可能像小学一样反复地讲授某一个要点。再加上小学教程与初中教程存在脱节,要想在升初中后飞速适应,跟上老师的步伐,对孩子来讲是个不小的挑战。为此,本报特别邀请福州几所优质初中的长期奋战在教学一线的老师,请他们从学科学习的角度,为小学毕业班的学生们提供比较有针对性、具备可操作性的“实战指南”。
语文
培养语文学习的习惯
想办法人:福州年代中学习语文教研组组长赵蕾老师
培养好的阅读能力
从初中一年级学生的状况来看,不少学生成绩波动非常厉害,语文成绩从小学的90多分,一下子掉到六七十分,给学生和父母都带来非常大的心理落差。我感觉,培养学语文的习惯尤为重要,而这恰恰是小学生的薄弱环节。
语文的学习态度有什么呢?第一是阅读的习惯。不少孩子喜欢看电视、看电脑,却不喜欢阅读,这对语文学习来讲是致命的打击。初中语文教学需要学生学会阅读规律,到了高中需要会鉴赏。父母可以在小学阶段让孩子多看书,创造好的家庭念书环境,培养孩子的课外阅读习惯。
第二是预习的习惯。初中的语文课文篇幅长、学习内容多,课堂容量大,所以学生必须要先预习。不少刚升上初中一年级的孩子,以为预习就是像小学阶段一样,做一些笔头作业,抄抄教辅书的答案就能了。其实,预习不止是笔头作业,更要紧的是阅读课文。先读课文,再携带考虑来听课,收成会更大。初中开始有常识的迁移,拓展到课外,考试当中的阅读题,都是课外的文章,假如课内都听不懂,课外就更不懂了。
第三是听课的环节,不少孩子不会听课,不会做笔记。其实老师讲到要紧的要点,会提醒学生注意在课本上做记录,只须跟着老师的步伐走就没问题。小学阶段就要有意识地培养记笔记的习惯。
第四是复习的环节,课后要培养翻看课本、翻看笔记的习惯,巩固学到的内容。
书写习惯尤为重要
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书写的问题。刚刚结束的期末考,老师们看到孩子们的卷面书写都怒了,卷面不整洁、错别字、错误的标点符号……就连数学老师也说看到卷面书写非常生气。好的书写习惯必须要在小学阶段培养好,中考的时候,卷面书写是有隐性分的。
是否有必要上小升初衔接班呢?我的怎么看是,要看老师如何教。光做训练是没意义的,提前讲授初中的内容就更糟糕等孩子真的上了初中,他就不喜欢学了。好的衔接班,是应该要告诉孩子初中语文学习所需要拥有的习惯与办法。
作文水平要靠积累
常常有父母抱怨“我孩子作文非常差”,其实这不是初中一年级一年就能飞速提升的,这与小学六年来打下的基础有非常大关系。小学阶段,孩子的作文应该达到“把一件事情交代了解、表达完整”的基本需要,如此,到了初中老师会告诉你怎么样依据题目的需要来作文,教给你作文的方法。语文学习是厚积薄发的过程,父母心态必须要调整好,不可能本来作文不好的,上了初中一年级一下子就有立竿见影的成效。
数学
重点培养自主学习力
想办法人:福州延安中学习数学教员组组长林英
让孩子掌握听课
与小学习数学相比,初中数学有这么几个特征:第一,常识容量大多了,老师讲课时不可能把所有要点讲得面面俱到,因此就需要孩子培养预习和复习的习惯;第二,学习内容更具抽象性,初中一年级要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学习代数、方程,还有重视逻辑推理的平面几何,这几乎是与小学教程完全脱钩的;第三,初中阶段,考试时有一些题目是老师没说过的,比如一些探索数学规律的题,孩子单纯模仿解题方法根本没用,需要要通过平常的学习和积累,培养源于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当中,大家发现初中一年级的孩子最常见的薄弱环节是不会听课,不会记笔记,课堂学习的效率非常低。因此,父母在小学高年级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念书”的习惯,也就是课前看课本预习、课后翻课本和笔记复习。有了预习,听课的效率会提升不少。预习的时候看不明白也没关系,至少孩子可以携带问题去听课。
父母可以指导孩子一部分一部分地念书、预习,最初或许会比较难,每次看书的篇幅不必太多,但只须坚持下去,几个月之后,孩子就会有进步。习惯培养好了,上初中后也容易跟得上老师的步伐。
父母千万不要“包办”
小学课本的内容比较浅,又没应试的重压,只须学好课本的内容就能拿高分,困难发觉常识的缺漏点。而到了初中,考试时课本的常识只占七成,需要孩子拥有常识迁移、运用、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父母必须要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
有些父母,特别是文化程度比较高的父母,喜欢包办,直接告诉孩子如何解题,如何得出答案,还帮孩子检查作业,如此反而破坏了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假如孩子一直拿着拐杖走路,就不会自己走了。父母不要直接教孩子解题,而应该指导孩子怎么样预习、复习、怎么样订正,并考察孩子是不是认真听课。
英语
天天大声跟读课文
想办法人:福州十八中初中一年级英语集备组组长杨桂清老师
大胆开口说英语
英语在小学是副科,到初中变成了主科。小学习英语的课堂教学多以听、说为主,忽视了读和写。小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书写方面就表现得非常随便、不规范。比如,不少学生写a时不封口,变成了u;写r时分得太开,写成了v。中考是以笔试为主的,不规范的书写会致使丢分。因此,小学阶段就应该重视培养好的书写习惯。
不少学生进入初中后,不敢开口大声朗读课文,只能默读。其实在小学阶段,就应该充分地培养学生大声跟读并且准确模仿语音、语调的能力。建议从五年级下学期开始,学生天天跟着磁带大声朗读10~15分钟,到了初中,时间可以加长到20~30分钟。天天必须要开口大声跟读,才能说得准、说得好。特别是英语48个音标要发音准确,这直接关系到单词的拼读。掌握了拼读单词,就不必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背单词。
父母要鼓励孩子大胆开口说英语。到了初中,孩子自尊心增强,可能愈加不好意思开口说,要借助小学时期孩子喜欢表现的特征,多鼓励孩子与身边的同学、老师用英文对话。不管句子表达是不是正确,能大胆开口讲出就是进步。好的对话可以帮助学生学会重点词语和句型,对写作也有帮助。
除此之外,小学生在课余可以阅读一些浅易的英语读物,譬如小学生英语报刊、彩绘本的英语画册甚至一些图文并茂的简短小说,从中积累一些课外词语和谚语、名言等,为中学阶段阅读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课外英语学习不可喧宾夺主
需要指出的是,一些父母一味带孩子到课外培训机构去学习英语,却忽视了课内的英语常识,这是本末倒置。小学习英语的内容比较简单,孩子最好能熟记甚至熟背。到了初中大家发现,一些学生觉得学校的英语作业太简单,不做,去课外学习英语;还有些父母觉得课外学习英语,学得越难越好。其实学习也要考虑到孩子的智商和心理进步水平,大家这次期末考就发现,有些孩子套用课外学来的语法常识来写作,但因为学得不到位、一知半解,反而写错,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了。因此,英语学习要以课本为主,毕竟中考有80%考的是课本的常识,另有10%中难,10%高难。当然,对于学有余力的孩子,在学会好课本常识的首要条件下,可以进行课外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