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成绩出色、排名靠前的考生,已经学会了常识。在最后阶段,就是要维持一个好、积极、稳定的心态,防止遭到一些事件的干扰,争取考出最好成绩。
教育心理专家游函建议,这种考生的父母可以在考试前带孩子到所填报的志愿学校去转一转、看一看,让孩子感受一下高中校的环境。
二
中等生一般都有薄弱科目,而且成绩发挥不太稳定,有时考试发挥得好,但下一次就可能成绩不理想。不稳定的发挥让这种考生心里惴惴不安,到了最后复习阶段,比较容易影响他们的自信心。
一位中考过来人建议,考试前这期间,中等生要掌握做“加法”,这是一种非常不错的心理调适办法。譬如,每做一道有把握的题时,就会暗暗开心,鼓励自己,即使是没把一道题全部做对,也要看到自己在题目中得分的部分,不断树立信心。除此之外,教育心理专家杨友爱觉得,此类考生还要借鉴“木桶理论”,在现阶段找到自己最薄弱的科目,就像“木桶理论”中那块儿最短的木头。此类考生假如能找到重点的弱项并有针对性地复习,还是有较大提高空间的。
对于这种考生,父母要减少期望值,不要给孩子树立达不到的目的。就像树上的苹果,考生跳起脚来可以着的就尽力去够,但对实在摘不到的,也要符合实质抛弃。游函觉得,这期间,父母的伴随和督促也非常重要。爸爸妈妈在家伴随孩子复习,可以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一种支持,但绝对不要给孩子太多重压,要做到少说多做,学会好方法办法。
三
对于基础较差、排名靠后的考生来讲,非常重要的是把以前的错题纠正过来,能改多少就改多少。考生要给自己心理暗示,不要做横向比较,而要一点一点地不断超越自己,天天改正一些错题就是不断超越、不断进步的表现,只须天天都尽力了就是好样的。
同时,父母不要在这时给孩子泄气、泼冷水,要从心理上同意孩子现有些学习状况和水平,并且注意给孩子打造好、和谐的家庭环境,防止分散考生精力。父母还可以和孩子一同商定全部都能同意的目的,适合做出取舍,让孩子感觉爸爸妈妈是和自己并肩作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