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鸡汤喝得多,有点虚胖。
不久前我刚拿起手机,微信群里出现了蔡志忠老师侃侃而谈的画面:“我女儿数学考零分,我请她吃牛排,由于她美术考140分,数学考零分有哪些关系?”
我一听,妈呀,果然是大师!独一无二!
然后他继续说:“大家只有一个孩子,你一个人不挺他,哪个来挺他?”
我一拍大腿:太对了!没错啊!
接着他加了一把盐:“知道我们的才能,弱点,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选择自己最拿手,最喜欢的事,把它做到极致,没不成功的。”
我热泪盈眶,这鸡汤瞬间暖遍了全身。
然后他又撒了一把胡椒粉:“什么叫成功,就是一直长期专注于做一件事,跟你考100分考0分有哪些关系呢?”
一股鲜香从屏幕里溢出,沁人心脾!
最后他老人家还要来一把葱花:“要孩子学十八般武器,哪有一个人要去决战还背着十八般武器?……所谓才艺双全就是一无是处。”
干了这杯鸡汤酣畅淋漓,一瞬间营养价值遍布全身。
额头上渗出了高蛋白和钙磷铁镁钾钠,鼻梁上映出了维生素ABCE和烟酸,钾硫酸与氨基酸的混合物在我手心里毫无顾忌地冒泡,我感觉整个人都闪烁着油腻的高光。
虽然这里面有一个bug:到底如何才能做到数学考0分?
但这不是重点,反正那孩子考零分也是有牛排吃的。再一看标题:《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只不过90%被大人教坏了》。
儿子被这浓浓的鸡汤味儿吸引了过来。我摸着他少不更事的脑袋,心里回味着蔡大师鸡汤的余温,内心布满褶皱,然后心平气和地问他:“作业做完了吗?”
是的,我表现出了少有些冷静。鸡汤虽然好喝,但一见到儿子,就会立即从云端跌落地面,我下意识地退回到那个原点——
鸡汤?鸡汤包分配工作吗?
孩子或许会被鸡汤唬住,而成年人仅需多喝热水就能疗愈肉体与心灵,无毒,本钱低。
蔡大师的这番话,让不少父母听完之后心头大喜,仿佛终于脱离了卑微的分数的束缚,获得了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性,这就是鸡汤的力量吧?
但静下来一想,总感觉哪儿不对,到底是什么妨碍了我请儿子吃牛排呢?
大概是由于我的孩子美术不会那样好,数学也没那样差;更可能是由于我没给他铺垫一个好的圈子,他没那样便捷的道路去达成所谓“天才的独一无二”。
归根到底,是由于我不是蔡志忠吧。顿时我感觉比以往更自责了!是我的错!
然而这碗鸡汤对于更多的王志忠李志忠孙志忠来讲,也喝出了板蓝根般的苦涩。
这年头即使你再有独立考虑的能力,一旦当了爹妈,立刻IQ减半,太容易迷信鸡汤,也太喜欢随波逐流。
当一个音乐家对一个普通父母说:“何不叫你孩子舍弃学业去学钢琴?”,那感觉像不像“何不食肉糜”?
可蔡大师的“何不食肉糜”,却被普通父母奉为教科书级心灵鸡汤。
绝大部分爸爸妈妈平台普通,孩子和平台一样普通,并没太多的笃定,唯一的方法就是“试错”。
不少人让孩子去学琴棋字画,是想看一看孩子有没能考出140分的,这大概是普通人的必经的道路。兜了一大圈后发现都没天才基因,于是只能回归语数外,再看看有没奥数天分或语言天分。发现还是没,然后再回归最简单质朴的欲望的道路,渴望阶层逆袭,一代不可以两代。
但假如从刚开始就没试错的步骤,那就是喝鸡汤喝糊涂了。
当然,完全不考虑孩子的爱好和感受,就胡乱逼孩子学不少,那也是错误的,但目前不少孩子对不少东西都不排斥。钢琴能学吗?能。画画能学吗?也能。编程呢?还能。父母如何解决?唯有尽量给他铺路。
蔡老师说“所谓才艺双全就是一无是处”,但大部分人是由于一无是处,所以才什么都没学。
蔡老师说“让孩子专注做自己最拿手的那件事”,假如孩子拿手的只有吃饭呢?
在没试错的首要条件下,我是要用我的钛合金眼通过发射红外线来搜索我儿子到底善于什么吗?
大家不少人从小学点乐器,学几项体育运动,学一些和考试不沾边的东西,不是为了获得“才艺双全”的美名。
这个过程创造的不是成为某种天才,而是不向平庸低头。学这类东西的过程,本身就是整个家庭的成长和逆袭,你能否定它么?
另外我坚信一件事,不管孩子画画有多厉害,数学考0分也是不可以的。这不是分数不分数的问题,孩子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事,该学习的时候不学,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是什么逻辑。
不好意思,鸡汤这种东西,大师有时还真不如大家这种被孩子折磨过九九八十一遍的中年老爸爸妈妈接地气。
目前鸡汤不少,大部分鸡汤的功能有点类似“盲目乐观地哄你走歪路”。
我不了解互联网云数据到底如何概念我,但只须打开手机,立刻就会有各种推送链接:“海归女博士辞掉百万年薪,跑北京郊区开拖拉机种田,产值超越一个亿!”;“美女辞掉万元月薪工作,扛麻袋收废品坐拥几套房地产”;“安徽九零后小伙不走一般路,一年补裤裆2000多条收入过百万”……搞得我永远鸡血,永远热泪盈眶。
先不去考据北京郊区的耕地面积,也不去推导收废品与拥有房地产的逻辑关系,简单做个除法,一年补2000条裤裆收入过百万,约等于天天补6个裤裆,每一个裤裆至少收500元钱。
我不了解安徽哪座城市会有那样多补裤裆的刚需,也不了解哪种裤裆值500块钱,或许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反正我的裤子连腿带裆不会超越150块。
鸡汤党困难,要与时俱进地炮制口号,生拉硬扯换算关系。有时当大家激动地址开链接,以为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结果通读全文后发现有点像看《走近科学》看到最后发现是喜剧片,失望之余,无非自嘲一句手贱,尚无太多不良反应,自扇两个的不轻不重的耳光也就过去了,但某些毒鸡汤却为害不浅,甚至遗祸万年。
前不久,王石先生发文给青年上课,敲着黑板说,目前的青年太急躁了,先做做公益,或者去探险,别急着赚钱。
对呀,青年你们太急于求成了,你们急什么急,急也没用,由于钱都在“王石们”的口袋里。
你可以去登山,集满7次登山便能收成一次倾家荡产,还免费赠送你一场白手起家的快感,刺不刺激?
当年的我,也曾梦想仗剑走天涯,感觉世界那样大,我特么凭什么不可以也去看看。看着身边苦哈哈的还着房贷的大哥,吃顿麻辣烫都要AA,买条内裤都要兑换积分,心里便暗暗发誓,以后绝对不能过如此悲催无聊的生活。
于是我终于活成了时髦杂志广告里的精致潮男,手机永远是最新款的,衣服上绣着大大的LOGO,球鞋需要限量款,周末去丽江喝茶,放假在普吉冲浪,新年在101大厦看烟花,永远前卫,永远热泪盈眶。
每到月底,钱包与清风同重,眼泪伴账单齐飞。
青年目前不急着赚钱,以后着急的时候多着呢,该啃老的时候,全部都不可以少。
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发现房屋的首付款还要尅父亲的棺材本,装修还要动用老佛爷的体己钱,扪心自问,这就是青年渴望的诗和远方吗?
想象一下,在一个梦幻般的结婚典礼上,教堂里的红毯上铺满天使的祝福,耶稣和玉帝都见证着这对新人的幸福时刻,威严的牧师神情肃穆,忍不住问新娘,你想嫁给他吗,不管他信用卡欠着36期的分期、花呗账户早已满额爆仓、朋友送的红包里装的都是以前的欠条……
港真,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用娃他妈常常教育我的话讲,海燕呐,长点心吧!
那些极力给成年人灌毒鸡汤,蒙蔽爸爸妈妈眼睛,动不动就高唱给孩子所谓“快乐教育”的鸡汤大师,他们无限弱化试错本钱,把孩子当成旱涝保收的试验田,不想做作业就多看电视,以后可能能成为导演;不想学习数学就玩平衡车,以后或许就是舒马赫。一直把追逐梦想维持快乐挂在嘴边,玩你喜欢的玩意儿,你就成功了。
这类鸡汤公然鼓吹不作为,安利各种舒适区,妖魔化选拔机制,嘲笑普通人的努力,站在珠峰之巅却告诉下面爬山的大家其实沟里的空气更好。
这样种种,都是一些不可言说的心态,好比大伙围在一块吃火锅,有人反复念叨豆腐真香,他一个人却每一筷子都夹的基围虾。
作为成年人,吃饱饭不可以瞎琢磨,大家不指望美术都考140,但大家可以做到数学不考0分;大家不可以做到登上福布斯财富榜,但大家不需要感觉赚钱可耻而不务正业才是生命的大和谐。
有空喝这类鸡汤,不如成熟点吧,多喝热水,包治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