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英语  数学  小学  初中  高中  化学 

“老师”这个称呼,各行各业都在用!你如何看?

   日期:2025-02-03     来源:www.jinxiuxiu.com    浏览:385    
文章简介:“老师”这个称呼,各行各业都在用!你如何看?  近期,记者发现如此一个现象,“老师”成为各行各业用频率较高的称谓之一。 明星演员、歌手互称为老师;记者、编辑互称为老师;综艺节目中主持人和嘉宾互称为老师;洗头行业的职员也被叫做“托尼老师”“汤...

“老师”这个称呼,各行各业都在用!你如何看? 

近期,记者发现如此一个现象,“老师”成为各行各业用频率较高的称谓之一。

明星演员、歌手互称为老师;记者、编辑互称为老师;综艺节目中主持人和嘉宾互称为老师;洗头行业的职员也被叫做“托尼老师”“汤米老师”……各行各业年轻或者年长的员工在有时候都被称呼过“老师”。

今天,记者想问问教育圈里的老师们,对于这一现象,大伙如何看呢?

看法1、

显示出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尊重

有一部分人觉得,在中国的历史中,老师总是都是受人尊敬、让人爱戴的。教师是全社会最受尊敬的职业之一,老师这一称呼代表着尊重,才被广泛用。

称呼他们为老师,是为表达尊敬或客气,这个时候,可以不失礼节地让他们感觉到自己遭到了尊敬。

 

用户@小刺猬就觉得,老师是一种尊重的象征,假如自己能被叫做老师,会感觉到特别高兴;同时,对于自己真的敬重的人,在生活给自己非常大影响的前辈,我会将它称为老师。

 

用户@无香说,当各行各业开始用老师这一称呼时,说明老师在全社会不少人的心目中是被认同和喜欢的,是教师社会地位的象征。

看法2、

只须是能为你解惑,就是老师


有一部分人的看法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只须是在某一方面可以给别人正确的常识、引导、启发的人,被叫做老师也无可厚非。

 

@一页工:一些真的的艺术家,追求有质感、有态度的作品,带给大家正能量,可以被叫做老师,以表尊重。或者是,电视中嘉宾的一些演讲、细节、故事可以给大家不少的正能量和启发,我觉得这类嘉宾也可以被叫做老师。

@人小雨:未必做教师的才能被叫做老师,日常会有一些长者给你实质的建议、助你度过难关,如此的人我觉得也完全可以被叫做老师。

看法3、

可以做口头上的敬称,但要尊重和爱惜

有一部分人的看法是:在社交中,老师这一词既表达了尊重,又带有肯定的亲切感,不远不近、不亲不轻,好像是一个非常适合的社交称呼。

但老师这一称呼的尊重含义来自每一位老师的坚守!老师的辛苦和付出只有真的坚持在讲台上传道授业、真的付出满腔的热情和心血、真的从年少做到满头白发却不失热爱的人才懂,所以老师这一称呼应该被爱护和好好守护。

@圈圈:刚进入职场,不了解他们的职位和身份时,我觉得叫老师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法,一是表达了礼貌性的尊重,二是在防止不了解身份出现误会和尴尬。

@笃肆:老师虽然时不时地吐槽一下工作辛苦呀,但内心对这一职业充满了信仰和自豪感。老师之所以被尊重,是由于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信仰的老师们的坚守,每个站在讲台上的老师都期望这一称呼能被好好守护和爱护。

@花开半夏:在大家这个地方,不少人管师傅叫老师,算是一种常见的方言,不知道他们身份时用来尊敬。

看法4、

见人就叫老师不严谨,应该克制一下


有一部分人的看法是:老师是一种尊称,但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叫老师的。

不了解从什么时间开始,在各种娱乐节目里,老师称谓搜索霸屏,特别是一些有负面新闻的明星,不应该被叫做老师。在用老师这一称呼时,应该克制一下。

@艺宝:感觉是大家对老师一词的用法不够严谨,只顾着自己说起来便捷,让被称呼的人感到开心,完全不考虑这个词有多大的意义。

@追梦:老师变成了互相恭维、互相吹捧的名词。

@钟永:目前常在电视和现实日常看到随便称呼其他人“老师”的现象,甚至是一些负面新闻的男女主角也被叫做老师,如此真的非常不好。

各位老师,你如何看?

“老师”这一称呼被广泛用这一现象,

各位教育圈的老师,

你如何看?

记者想听听大伙的怎么看,

欢迎在留言区留言,

亮出你的态度!

小链接:

古时候老师的14种称谓


“老师”刚开始指年老经验丰富的学者或传授学术的人,如《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

后来,大家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老师”,如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其实,在“老师”以外,古时候对教师的称呼还有不少,而且有的已经相当陌生……

【师长】

含有视老师为尊长之义,是古时候对教师的尊称之一。《韩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爸爸妈妈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爸爸妈妈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

【夫子】

原为孔子门徒对孔子的尊称,后来夫子成为大家对教师的尊称。《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山长】

是历代对山中书院的主讲教师的称谓,其出处来自于《荆相近事》。五代十国时期,蒋维东隐居衡山讲学,受业者海量,蒋维东被尊称为“山长”。此后,“山长”成为对教师的一种尊称。元代时,各路、州、府都曾建有书院,设山长。明清沿袭元制,乾隆时期曾一度改称院长,清末仍叫山长。废除科举之后,书院改称学校,山长的称呼废止。

【师傅】

古时老师的通称。“师傅”一词原本是太师、太傅、少师、少傅等官职的合称,由于这类职位负责教习太子,所以师傅也成为老师的代称。《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师傅这一称谓迄今仍在用,但一般指工商曲艺戏剧等行业的老师。

【师父】

古时候有“1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所以也将老师尊称为师父。《吕氏春秋·劝学》:“事师之犹事父也。”

【西席】

也称西宾,是对教师的一种尊称。其来源为如此一个典故:汉明帝刘庄当太子时,曾拜桓荣为师,登皇位后,他对桓荣仍十分尊敬,常到桓荣住的太常府内,听桓荣讲经。汉代席地而坐,室内座次以靠西向东为尊。汉明帝虽贵为皇帝,仍然给桓荣安排坐西面东的座席,表示对启蒙老师的尊敬,此后,“西席”或“西宾”就成了对教师的尊称。

【师保】

原为古时候辅弼帝王和教会王室子弟的官员,亦师亦保,统称“师保”。《易·系辞下》:“无有师保,如临爸爸妈妈。”后来泛指老师。如清代龚自珍《抱小》:“小学者,子弟之学。学之以侍父兄师保之侧,以待父兄师保之顾问者也。”

【宗师】

原为掌管宗室子弟训诫的官员。《汉书·平帝记》:“其为宗室自太上皇以来族亲,各以世氏、郡国置宗师以纠之,致教训焉。”后渐渐演变为众人所崇仰、堪称师表的人。北宋孔平仲《谈苑》卷3、“石介,字守道,徂徕山人也。文章学术,天下宗师,皆呼为徂徕先生。”

【教授】

现在的教授一词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种职称,但在古时候太学中则是讲学的博士。中国汉、唐两代太学都设有博士,宋代中央和地方的学校始设教授,元代各路、州、府儒学与明清两代的府学也都设有教授。

【助教】

在国子监任教的教师。西晋咸宁二年立国子学,始设助教,协调国子祭酒、博士传授儒家经学。此后除个别朝代外,国子监中都设经学助教,称国子助教、太学助教、四门助教、广文助教等。

【学博】

原为唐代府郡的学官。唐代府郡置经学博士各一人,掌以五经教授学生,后泛称学官为学博。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三十六回:“这人大是不同。不但无学博气,特别无进士气。”

【讲郎】

原为讲授经书的官员。《后汉书·儒林传》:“又诏高才生受《古文尚书》、《毛诗》、《谷梁》、《左氏春秋》,虽不立学官,然皆擢高第为讲郎。”

【教谕】

原为宋代京师小学和武学中的学官名。明清时期,县设“县儒学”作为一县之最高教育机构,内设教谕一人,另设训诫数人。训诫是指辅助教谕的助手。府学教谕多为进士出身,由朝廷直接任命。《明史·职官志四》:“儒学:府,教授一人,训诫四人。州,学正一人,训诫三人。县,教谕一人,训诫二人,教授、学正、教谕,掌教诲所属生员,训诫佐之。”

【先生】

“先生”一词的刚开始含义是先生的人,引申指长辈、常识丰富的人。《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与《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其中的“先生”均是称呼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后来,“先生”一词被引申为从事教育工作的人。《礼记·曲礼上》:“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郑玄注:“先生,老人教学者。”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