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说谎话,就不可以写作文了?
目前的孩子写作文给人一种什么感觉呢?不说谎话都不可以活。
如此的“谎话作文”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出现。
之前有一次嫂子拿侄女的作文让我帮忙修改,孩子作文如此写的:
今每天气非常不错,又到了激动人心的时刻,下午班主任带大家去参观科技博物馆……充实的一天结束了,大家期待什么时间再去一次呢?
但事实上活动当天雾霾紧急,孩子一点也不想去,之所以写谎话,是由于“如此写,老师给高分。”
批的作文多了,不难发目前小学生的作文中,以天气来开头时,最常见的3个意象是“蓝天、白云、太阳”,加点修饰,就变成了“蔚蓝的天空、漂浮的白云、金灿灿的太阳”,假如能再加一个比喻就更好了。
一些题目看上去让写生活,但实质并没鼓励孩子去察看真实生活、抒发真情实感,孩子为了套题会去编造,这在作文评价体系里是被默许的。
前两天一位母亲推荐了自己孩子因写不出作业而哭的视频。
老师让孩子们写上学或者放学路上见到的风景,孩子说家离学校实在是太近了,感觉100米都不到,根本写不出来,越想越委屈就哭了。
老师的本意是让孩子去察看生活,却没想到孩子困在了这不到100米的距离内。
孩子不了解该怎么样自然地贴合题目、又要拿高分,这非常拧巴。
传统作文教育没鼓励孩子打开感官,过多停留在乎义上,结尾要素题升华,孩子变成了相对呆板的模式化好词好句的组装工人。
某种意义上,已经是对写作兴趣的全方位抹杀了。
学生作文的另一大问题是素材匮乏。
有些父母会说,我家孩子天天都在积累素材,阅读的书目也不少啊。
其实孩子们不是没素材,而是没打造作文和自己生活之间的联系。
02
套路化,大概是中小学生,
最为容易见到的作文病
回想起自己上学的时候,大部分人可能还会记得写作文的心酸经历,基本可以概括为三个词:套路、套路和套路。
身残志坚的司马迁忍受痛苦写下《史记》、下雨天母亲给我送饭、和朋友吵架后,朋友不计前嫌跟我和好如初……
为了写完作文,可以说是戏精上身。但这类并无新意的陈词滥调,语文老师已经看腻了。
而且孩子们不管写什么成长故事,都比较容易套路化。
比如写登山,故事情节的进步一般是如此的:
第一,突出登山的道路的艰难;
然后,在几乎舍弃之时,便有“神力”(大概率是爸爸妈妈的鼓励)相助。
最后,忽然像打了鸡血一样,成功登上山顶,并且悟出了一个生活的道理。
如此的作文,还有一个一同的特征:没描写所登之山的特征,或者说登什么山根本无关紧要。无论是泰山、华山、或者香山,都没任何不同。
再看中小学阶段最喜欢的亲情类作文,网上总结了几类“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写作套路,真的是看了头就了解尾:
1、母亲雪夜背我去医院。
2、雨天妈妈来送伞。
3、灯下送来热牛奶
4、深夜潜入房间掖被子
5、生病不让孩子帮忙
6、孩子吃荤娘吃素
7、考试不佳妈妈宽容
8、疯狂吵架疯狂复合
在这种亲情套路文里,爸爸妈妈总是是全能型的,孩子则大多数是生活不可以自理的。
这种套路的作文读起来的感觉是带有不真实性的,就算你从来没登过山、唱过歌、打过球也完全编得出来。
老师没办法分别是不是真的发生在你身上,况且即使是真的发生过,写得人多了,也就没什么新意了,分数还是高不了。
当然,只须安安分分、一步一步去写,稍微添加一些描写,使故事完整。如此的文章得到中等分数,应该并不是难事。
但假如要把这种作文变成高分作文,就没那样容易了。
所以只有写源于己真实的生活,才能拿到考场的高分,也应该取得将来。
这并不是易事,由于真实比不真实更难驾驭,反套路的革新也愈加难,特别是在思想已经固化的状况下,但也并非完全无计可施。
03
孩子作文为什么频现不真实状况?
还是以亲情类作文为例,这种作文无趣不真实是什么原因有三。
第一是爸爸妈妈的失败:爸爸妈妈与子女之间除去成绩以外仿佛极少有其他一同话题。
第二是学生不会发现:其实日常与爸爸妈妈之间有不少事情发生,但学生总是发现不了,也不想写自家真实的故事,尤其是有损爸爸妈妈光辉形象的事情。
最后一个根本缘由是时间和阅历:
大家天天都在爸爸妈妈的唠叨中,没历程过长期的离别,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正想要突破父母的禁锢,所以非常难理解爸爸妈妈给予的感情。
其实亲情是复杂多样的,爷爷爱奶奶、爸爸爱妈妈、妈妈喜欢花、爷爷爱吹笛子……这类都是亲情。
但学生的视角总是太单一,所以笔下的亲情,永远都是父母爱我、爷爷奶奶爱我、外婆外公爱我……
所有些人好像都是围绕“爱我”来展开的,“我”是中心王者。
这种思路写出来的作文,势必是模式化的,所以需要拓宽视角,把文章的主角光环从“我”身上移走,就会有非常大的变化。
拓宽视角的第一个变化是亲情类作文不再是苦情戏,完全可以写一点温馨的家庭故事。
譬如说家人的喜好:遛鸟、吹笛子,甚至是散步,或者是家最美味的一道菜、家人一块种花……这类都可以成为亲情的话题。
原来是写其他人对我们的关心,目前以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为核心去考虑。
他们是哪种人?他们热爱的东西是什么?他们一生的磨难或传奇?他的习惯,他的口味,他的喜怒哀乐,都可以成为素材。
拓宽视角,才能了解生活不止是索取,还有付出和倾听。
大家可以跟家的老人聊聊天,他们已经走过了生命的大多数时光,有过不少我们的故事,这类故事都可以成为大家写作的素材。
总之,拓宽视角,才能让家庭的爱真的显现,而不是千篇一律的亲情。
不过有一点应该注意,一旦主题是革新的,意味着之前学会的作文套路都是无效的。
所以需要要在平常就开始逐步训练,试着转变我们的考虑方法,不然考场上直接写作,危险性很大。
03
怎么样摆脱“套路”作文?
应付僵硬的“考试体”作文的尴尬?
一方面,语文不止是文学和语言,还是生活、社会和文化的大语文。
语文只有部分在课堂,其他都在窗外人间。给孩子实践的机会,体验、知道和认识社会生活。
其次,提高孩子的阅读素养。
当孩子阅读多了,他自然了解,即便再平凡的人,再不起眼的事物,都可以成为一个动人的段落,一首诗歌,一篇小说。
他会了解,即便语言朴素、平实,只须真挚诚恳,说出了自己真的想说的话,一样可以获得其他人的共鸣,而不是堆砌了大堆辞藻却言之无物。即便不可以,他也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何至于说到淡泊名利,就只能想到陶渊明呢?
除去上述两点,培养孩子察看力和书面写作的能力至关要紧。
不少孩子不缺少生活的实践,但缺少察看力,缺少将真实的感受诉诸笔端的写作能力。假如孩子不会写身边的人和事,就不能不写遥远古老的名人故事。
反之,拥有如此的能力,无论是平凡无奇的同桌,还是凌乱不堪的十字街头,都可以被孩子的笔写得真诚、生动。
题目可以死板,但大家需要灵活。生而为人,生来写作的快乐,正在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