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之前,知乎上一名母亲发的帖子,引起了无数网友的热议。
原来,她的女儿有一个非常厚的笔记本,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她就在上面记录东西,可是现在到了高中三年级,不将时间用在学习上,却依旧在本子上写写写。
重点是这期间孩子的学习成绩降低了,还在写,因此自己非常不高兴,和女儿吵了一架,一气之下将女儿的笔记本撕了。
看到笔记本被撕,女儿开始绝食。
后来才得知,原来这个笔记本上是孩子记录的小说想法,她筹备等到高考考试结束后开始写,却被自己撕了。
看到这一幕,不少网友感到非常愤怒,生气地说道:「闹绝食都算好了,要我会跳楼的。」
更有人说道:「为了逼孩子学习,就如此,明了解要紧却还撕,母亲的控制欲太强。」
是啊!如此的控制欲,对孩子来讲,不是爱,而是深深的伤害。
网上曾有一项调查,你最讨厌哪种爸爸妈妈?
其中控制型爸爸妈妈排名前列,不少网友说:控制型爸爸妈妈就像是一根绳索,一直勒着大家的脖子,却不断告诉大家,勒你是为你好。
如此的爸爸妈妈让不少孩子没办法呼吸,喘不上气,是孩子们所有痛苦的来源。
02
控制不是爱,而是以爱为名的绑架
之前《少年说》中,有一位女生站在天台上「控诉」我们的妈妈。
她说自从有了手机,母亲天天都要查询她的聊天记录,并总告诉她,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可以说,什么朋友能交,什么朋友不可以交。
如此严密的控制令她痛苦不已,最后她对母亲恳求道:「母亲,给我一点空间。」
然而让人震撼的是,她的母亲听到后,并没感觉自己做得不对,反而对孩子说:「初中和高中你想有我们的空间是不可能的,对学习有帮助的可以看,没帮助的母亲就助你删掉了。」
说完后又对孩子补充说道:「母亲如此做都是由于爱你,母亲是最爱你的。」
如此的爱,其实只不过打着爱的名义,控制着孩子,如此的爱,不是爱,而是以爱为名的绑架。
记得小时候,我非常喜欢画画,可是母亲却感觉画画不只耽误学习,还没有出息,于是从不让我画画。
由于母亲的阻止,我一直边写作业边偷画。
刚开始母亲没发现,我也随便根据我们的意愿去画,可是后来有次母亲在整理我房间的时候,看到为了我画的画,很生气。
没收了一整本的画,甚至非常生气地对我说:「将来不要让我看到你画一次,真不了解画画有哪些出息。」
为了阻止我画画,母亲天天开始盯着我写作业,整整半年多的时间,这半年的时间,自己感觉快要崩溃了。
天天都害怕写作业,害怕在旁边盯着我们的母亲。
不少爸爸妈妈总以为自己是为孩子好,于是为孩子做选择,不给孩子任何尝试和选择的机会,从而控制着孩子的每个行为。
但其实,如此的控制,对孩子来讲就是一场灾难,不只让他们感受不到爱,还会让他们感觉到无尽的痛苦。
03
爸爸妈妈的控制欲有多强,孩子的生活就有多苦
韩剧《天空之城》中,英才的母亲就是一个控制欲最强的人。
为了让英才考入首尔的医科大,从7岁开始,她就让英才一年365天,一天不落都在学习,无论生病受伤还是昏倒,一直被母亲逼着学习到凌晨2点钟,甚至得不了第一就没资格吃饭,如此的生活,让英才痛苦不已。
他在日记中写道:「该死的一百分,不了解母亲为什么会生下我,对我又打又骂,我去世了消失了,她才会感觉到快乐吧!真想用壁纸图片刀割腕。
我必须要离开这个家,在那之前像去世了一样拼命学习,只有如此,我才能报仇。」
最后,他在考上医科大后,舍弃了美好的将来,离家出走了。
英国伦敦大学追踪调查了5362人,他们研究发现:儿童时期被爸爸妈妈过多限制行为、干预隐私的调查对象,会导致终身的伤害,他们长大后不但独立性差、依靠性差,而且容易自卑胆怯,无论在什么阶段,幸福指数都更低。
之前韩国导演具惠善,自导自演了一部电影《女儿》。
电影中,山是一名上初中的女生,她鬼灵精怪,对世界充满了期望,于是她交新朋友,想学乐器。
可是山的这类变化让母亲不安,感觉女儿逃脱了我们的控制,于是她开始想各种方法控制女儿。
她监视着女儿的一举一动,甚至当女儿叛逆的时候,她就会体罚,让女儿成为自己想要的那样。
其实,这部电影就是具惠善和母亲相处的缩影,小时候她就被母亲如此控制。
如此的控制让她成年后生活得非常痛苦,她从爸爸妈妈身上感受不到爱,极度没安全感。
后来和安宰贤结婚,可她需要安宰贤随时和自己维持联络,甚至夸张到一小时向自己报备一次行踪。
最后她和老公的婚姻以离婚结束。
心理学专家李雪曾说:「爸爸妈妈的控制欲伸向哪儿,孩子一生都将在哪儿体验到扭曲的痛苦。」
如此的控制下,孩子感受不到爱,只不过密不透风的压抑,他们想逃脱,却没办法逃脱。
像傀儡一样,任由爸爸妈妈安排,不可以有我们的思想,长大后不断治愈童年的痛,最后一生都活在痛苦中。
04
爱不是控制,而是有分寸感
德国心理治疗师海灵格曾说:「幸福的家庭都有一个一同点:家没控制欲非常强的人。」
可是不少爸爸妈妈却一直打着爱的名义,控制着孩子,让孩子一生痛苦。
网上曾看到如此的一句话:我钦佩一种妈妈,她们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又在孩子长大后掌握得体地退出,照顾和离别都是母爱在孩子身上需要完成的任务。
亲子关系不是一种恒久的占有,而是生命中一场深厚的缘分,大家既不可以使孩子感到童年贫瘠,又不可以让孩子感觉成年窒息。
王菲就是一个非常有分寸感的母亲,她从不对两个女儿的生活进行控制,而是一直尊重孩子。
大女儿窦靖童14岁的时候,厌学,想学音乐去唱歌,她没强势逼迫孩子,而是对孩子说:「你想好就好。」
后来窦靖童在十八岁的时候,从美国伯克利音乐学校退学,王菲依旧尊重了她的决定。
正如她所说的那样:「对孩子的保护欲及担心只存在幼儿时期,过了这个阶段,就把他们视作独立的个体,与她们相处和交流。」
其实有时候,大家总感觉孩子小,担忧孩子一旦选择错一生就毁了,但其实孩子了解他想要哪种生活。
作为爸爸妈妈的大家,要做的是引导孩子,告诉孩子好坏,可最后怎么样选择就要交给孩子,毕竟这是孩子的一生。
那些不被爸爸妈妈控制,可以自由成长的孩子,身上会闪着自信、笃定的光芒,根据我们的意愿去生活。
就好似《肖申克的救赎》里说的:「那些鸟儿注定不会被关在笼子里,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主自由的光芒。」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爱是深深的理解与接纳。
真的的爱孩子,应该接纳孩子,放手控制,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孩子所想,思孩子所思。
毕竟孩子的生活是我们的,他们应该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而不是爸爸妈妈理想的那样。
本文转载于凯叔讲故事(ID: kaishujianggushi),3000万孩子的故事大全 ,父母的婴幼儿教育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