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新区第一教育署(五四制)初三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题
1、单选题
1.铝的元素符号是( )
A. Ne B. Hg
C. Cl
D. Al
【答案】D
【考试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分析】【解答】A.Ne是氖的元素符号,A 不符合题意;
B.Hg是汞的元素符号,B 不符合题意;
C.Cl是氯的元素符号,C 不符合题意;
D.Al是铝的元素符号,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剖析】元素符号的书写,一个字母时大写,两个字母时第一个大写,第二个小写,据此剖析解答
2.是化学变化的是( )
A. 泥沙静置后澄清 B. 高粱酿酒 C. 铁矿石粉碎 D. 石蜡熔化
【答案】B
【考试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及其辨别
【分析】【解答】A.泥沙静置后澄清,没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A不符合题意;
B.高粱酿酒是高粱中的有机物生成酒精等,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B符合题意;
C.铁矿石粉碎铁是矿石的形状发生变化,并没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C不符合题意;
D.石蜡熔化只不过石蜡的状况发生变化,没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剖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据此剖析解答
3.日常的容易见到物质是纯净物的是( )
A. 蒸馏水 B. 冰红茶
C. 眼药水
D. 矿泉水
【答案】A
【考试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
【分析】【解答】A.蒸馏水中只有水一种物质,是纯净物,A符合题意;
B.冰红茶中含有水、茶等物质,是混合物,B不符合题意;
C.眼药水含有水和药物,是混合物,C不符合题意;
D.矿泉水中含有水和某些矿物质,是混合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剖析】依据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剖析解答
4.Cr2O3可以作某些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其中Cr元素的化合价为
A. +2 B. +3 C. +4 D. +5
【答案】B
【考试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分析】【解答】设Cr元素的化合价为x
x×2 + ×3 = 0
x = +3
故答案为:B。
【剖析】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解答
5.某物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X+3O2 2CO2 +2H2O 则X化学式为
A. CH4 B. C2H2
C. C2H4
D. CH3CH2OH
【答案】C
【考试知识点】水平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解答】由水平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化学方程式后有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反应前现只显示6个氧原子,X的化学计量数为1,所以X中应有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所以X的化学式为C2H4 ,
故答案为:C。
【剖析】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类型和原子的个数不变剖析解答
6.离别液态空气得到氧气,是借助各气体具备不一样的( )
A. 密度 B. 溶解性 C. 沸点 D. 熔点
【答案】C
【考试知识点】氧气的工业制法
【分析】【解答】离别液态空气得到氧气是借助空气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使用蒸发的办法把空气中各成分逐一离别出来,
故答案为:C。
【剖析】依据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进行离别液态空气
7.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氧气验满
B.读取体积
C.倾倒液体
D.检查气密性
【答案】A
【考试知识点】实验室容易见到的仪器及用,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分析】【解答】A、验满氧气时,带火星木条应伸到集气瓶口处,不可以伸到瓶中,A符合题意;
B、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维持水平,B 不符合题意;
C、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标签朝哪个方向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缓缓倒入,C 不符合题意;
D、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导管口出气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察看导管口处是不是出现气泡,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剖析】A 依据验满气体时在集气瓶口解答
B依据量筒的读数办法解答
C依据倾倒液体的需要注意的地方解答、
D依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办法解答
8.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物质是
A. 红磷 B. 铁粉 C. 木炭 D. 硫粉
【答案】D
【考试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分析】【解答】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发出黄光,产生很多白烟,放出热量,A不符合题意;
B.铁粉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B不符合题意;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C不符合题意;
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剖析】依据红磷、铁粉、木炭和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剖析解答
9.下列物质排入空气中,不会引起空气污染的是( )
A. 氢气 B. 粉尘
C. 二氧化氮
D. 二氧化硫
【答案】A
【考试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分析】【解答】现在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包含: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可吸入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不包含氢气,
故答案为:A。
【剖析】依据空气的成分包含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可吸入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解答
10.是氧化物的是( )
A. O2 B. CH4 C. Ca(OH)2 D. H2O
【答案】D
【考试知识点】从组成上辨别氧化物
【分析】【解答】A. O2是氧元素组成的单质,A不符合题意;
B. CH4是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含氧元素,不是氧化物,B不符合题意;
C. Ca(OH)2是由钙、氧、氢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是氧化物,C不符合题意;
D. H2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氧化物,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剖析】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据此剖析解答
11.粗盐提纯实验中,搭建蒸发装置时,下述操作中应第一进行的是
A. 将蒸发皿放置在铁圈上 B. 固定铁圈地方 C. 点燃酒精灯 D. 放置酒精灯
【答案】D
【考试知识点】蒸发与蒸馏操作
【分析】【解答】A、把蒸发皿放在铁圈上,再调整铁圈的地方时,会比较麻烦,也会导致蒸发皿的损毁,A不符合题意;
B、只有先放好酒精灯的地方,才能确定铁圈的地方,不然酒精灯的火焰得不到最好地方,B不符合题意;
C、先点燃酒精灯,再放铁圈和蒸发皿,会导致酒精的浪费,C不符合题意;
D、酒精灯在铁圈和蒸发皿的下方,通过先放酒精灯,才能确定铁圈的地方和高度.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剖析】依据组装仪器的一般顺序剖析解答
12.“○”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以下图示表示单质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考试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
【分析】【解答】A、图A中有两种不一样的分子,是混合物,A不符合题意;
B、图B中只有一种分子,且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是纯净物中的单质,B符合题意;
C、图C只有一种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是纯净物中的化合物,C不符合题意;
D、图D有两种不一样的分子,是混合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剖析】依据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是纯净物剖析解答
13.抗甲型H1N1流感的有效药物达菲可用莽草酸(C7H10O5)制取。有关莽草酸的正确说法是( )
A. 莽草酸是氧化物 B. 莽草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 莽草酸各元素的水平比为7:10:5 D. 每一个莽草酸分子里含有5个氢分子
【答案】B
【考试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辨别氧化物
【分析】【解答】A、由莽草酸的化学式可知,莽草酸由三种元素组成,A不符合题意;
B、由莽草酸的化学式可知,莽草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符合题意;
C、莽草酸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7:10:5,不是水平之比,C不符合题意;
D、每一个莽草酸分子里含有10个氢原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剖析】A依据氧化物的定义剖析解答
B依据化学式的意义解答
C依据元素水平比的计算办法解答
D依据一种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分子解答
14.关于原子和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不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B.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 分子之间没间隙
【答案】B
【考试知识点】分子和原子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分析】【解答】A、有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比如铁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A错误,A不符合题意;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可以在分成原子,B正确,B符合题意;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C错误,C不符合题意;
D、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受压体积缩小就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D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剖析】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分子和原子既有联系,又有不同,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为原子,原子不可以再分,这是分子和原子的根本不同.
15.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由于球内的气体( )
A. 分子体积增大 B. 分子个数增多
C. 分子水平增大
D. 分子间距增大
【答案】D
【考试知识点】分子的概念与分子的特质
【分析】【解答】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由于球内的气体受热膨胀,即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而分子个数、分子水平和分子体积不会变化,
故答案为:D。
【剖析】依据分子的特质解答:分子之间存在间隔,温度越高,分子之间的间隔越大解答
16.物质的化学式和相应名字均书写正确的是( )
A. Fe2:氢氧化铁 B. Hg:氦
C. K2CO3:碳酸钾 D. NH4Cl:氯化氨
【答案】C
【考试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分析】【解答】A、Fe(OH)2的名字书写不符合题意,应为氢氧化亚铁,A不符合题意;
B、Hg的名字为汞,水银,而不是氦,B不符合题意;
C、K2CO3:碳酸钾的化学式和相应名字均书写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NH4Cl的名字为“氯化铵”,而不是氯化氨,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剖析】A依据氢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解答
B依据氦的元素符号He解答
C依据K2CO3和碳酸钾化学式和名字正确解答
D依据NH4Cl名为氯化铵解答
17.如图,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维持装置内温度不变,将导管的末端深入装有水的烧杯中.若装置的气密性好,烧杯内导管处的现象(画圈部分)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考试知识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分析】【解答】维持装置内温度不变,管内的充气压力没膨胀,但管口深入水中,就会产生重压,假如气密性好,管内的水就会上升。
故答案为:C
【剖析】依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维持装置内温度不变,即压强不变,若气密性好,则气体即出不去也进不来,依据烧杯内导管处的现象剖析解答
18.“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1molO2的水平为32g/mol B. 1molH2O2含有4mol原子
C. 1molH2O中含有约1mol H2和1molO D. H2O的摩尔水平是18g
【答案】B
【考试知识点】物质的量及有关计算
【分析】【解答】A.1molO2的水平为32g,A不符合题意;
B.1个过氧化氢分子中有4个原子,所以1molH2O2含有4mol原子,B符合题意;
C.1molH2O中含有约2molH和1molO,C不符合题意;
D.H2O的摩尔水平是18g/mol,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剖析】A依据物质水平等于摩尔水平乘以物质的量解答
B依据一个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剖析解答
C依据水中不含有氢气解答
D依据摩尔水平的单位为“g/mol”解答
19.下表是有关气体的密度和溶解度.密度单位(g/L)(0℃、101kPa),溶解度单位(L/1L水)(20℃、101kPa)
气体名字 | 甲 | 乙 | 空气 | 丙 | 丁 |
密度 | 0.09 | 0.77 | 1.29 | 1.43 | 2.84 |
溶解度 | 0.018 | 680 | / | 0.031 | 40 |
表中气体既能够用向上排空气法采集又可以用排水集气法采集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C
【考试知识点】常用气体的采集办法
【分析】【解答】A、甲的密度比空气小,不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采集,A不符合题意;
B、乙的溶解度非常大,易溶于水,不可以用排水法采集,B不符合题意;
C、丙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采集;丙的溶解度非常小,不容易溶于水,也可以用排水法采集,C符合题意;
D、丁的溶解度较大,能溶于水,不可以用排水法采集,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剖析】依据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采集,不容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采集
20.下列图形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B | C | D |
|
|
|
|
加热适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 | 硫在含有氧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容器内原子个数随时间的变化 | 碳在盛有氧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 | 向盛有MnO2的烧杯中加入H2O2 |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考试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水平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碳的化学性质
【分析】【解答】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是催化剂,水平不变,A符合题意;
B、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变,原子数目既不增多,也不降低,B不符合题意;
C、由水平守恒定律可知,碳与氧气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水平等于参加反应的碳和参加反应的氧风韵量之和,所以反应后气体水平增加,固体水平降低,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催化剂,加入的过氧化氢越多,生成的氧气也越多,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剖析】A依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解答
B依据S+O2__________SO2剖析解答
C依据碳和氧气反应 消耗氧气解答
D依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解答
2、填空题
21.正确用化学语言对化学学习尤为重要,请按需要完成下列各题。
①写出符合下列需要的化学符号或化学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2S________;n个氢分子________;3CO3________;
②空气中各成分是大伙熟悉的,请回答有关问题: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__(写化学式),其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___;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是________(写化学式);性质非常稳定,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或飞艇的气体是________(写化学式)。
③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回答问题:
I.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在集气瓶底铺一层细砂或放一些水是什么原因:________。
II.硫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此反应的基本种类是________反应。
【答案】两个硫原子;nH2;三个碳酸根;N2;78%或4/5;CO2;He;3Fe+2O2 Fe3O4;预防高温生成物溅落使集气瓶底破裂;S+O2
SO2;化合
【考试知识点】空气的组成,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分析】【解答】①2S表示两个硫原子,故填两个硫原子;n个氢分子的符号为nH2 , 故填nH2;3CO3表示三个碳酸根,故填三个碳酸根。②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其化学式为N2 , 故填N2;
氮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或4/5,故填78%或4/5;
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2,故填CO2;
氦气的密度较小,且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或飞艇,其化学式为He,故填He。③I.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故化学方程式写为:3Fe +O2 Fe3O4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在集气瓶底铺一层细砂或放一些水的目的是预防高温生成物溅落使集气瓶底破裂,故填预防高温生成物溅落使集气瓶底破裂。
II.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故化学方程式写为:S+O2 SO2;
硫在氧气中燃烧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是化合反应,故填化合反应。
【剖析】依据微粒书写规则进行剖析解答;
依据空气成分和需要进行解答;
依据给出的需要剖析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进而书写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2.生活不能离开化学。
食醋中约含有3%—5%的醋酸(C2H4O2),醋酸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0.5molC2H4O2分子中约含有________个氧原子,含有________克碳元素。
【答案】三 或3;6.02×1023;12
【考试知识点】物质的量及有关计算
【分析】【解答】由醋酸的化学式可以判断,醋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填三或3;0.5molC2H4O2分子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0.5×6.02×1023×2=6.02×1023 , 故填6.02×1023。
含碳元素的水平为0.5mol×2×12g/mol=12克,故填12。
【剖析】依据化学式的组成确定元素的类型,微粒个数等于物质的量乘以阿伏伽德罗常数,元素水平等于物质的量乘以摩尔水平,据此剖析解答
3、实验题
23.物质提纯是生活和科学研究的需要。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下图是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
A.此实验只能除去不溶性的杂质
B.称量粗盐是为了计算产率和计算量取水的体积
C.操作F时若滤纸没紧贴漏斗内壁,则会干扰过滤速度
D.蒸发结晶时,蒸发皿应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② 操作C中用玻璃棒有哪些用途是________。
③ 操作F的错误是________,本操作完成后若发现滤液仍然浑浊,但滤纸未破损,可能是什么原因________。(写一条)
④ 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填操作字母)________、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
⑤ 操作D中,当察看到________时,停止加热。
【答案】D
;加快溶解速度
;没用玻璃棒导流
;待滤液高于滤纸边缘;滤纸高于漏斗边缘;(合理即可)
;AEBCFD
;出现较多(很多)固体
【考试知识点】蒸发与蒸馏操作,粗盐提纯
【分析】【解答】①、A.此实验只能除去不溶性的杂质,不可以除去可燃性杂质,A不符合题意
B.称量粗盐是为了计算产率和计算量取水的体积,B不符合题意;
C.操作F时若滤纸没紧贴漏斗内壁,滤纸和漏斗内壁之间会形成气泡影响过滤速度,C不符合题意
D.蒸发结晶时,蒸发皿可以直接加热,不需垫石棉网,D符合题意,
②操作C是溶解物质,玻璃棒可以加快溶解速度,故填加快溶解速度。
③操作F是过滤,其中的错误是没用玻璃棒导流,故填没用玻璃棒导流;
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但滤纸未破损,可能是什么原因有待滤液高于滤纸边缘 、滤纸高于漏斗边缘、所用仪器太脏等,故填待滤液高于滤纸边缘(滤纸高于漏斗边缘;所用仪器太脏等)。
④粗盐提纯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AEBCFD,故填AEBCFD。
⑤操作D是蒸发,蒸发后期要借助余热将水分蒸干,所以当察看到出现较多(很多)固体时,停止加热,故填出现较多(很多)固体。
故答案为:D;加快溶解速度;没用玻璃棒导流;待滤液高于滤纸边缘;滤纸高于漏斗边缘;(合理即可);AEBCFD;出现较多(很多)固体
【剖析】依据粗盐提纯是将粗盐中的泥沙等不容物除去解答;
依据操作C是溶解操作解答
依据过滤的需要注意的地方解答;
依据粗盐提纯的原理剖析解答;
依据蒸发操作中停止加热的机会进行剖析解答
24.某兴趣小组借助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标号的仪器名字:a________;b________
②与A相比,B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优点是________。
③若用D装置采集氧气,将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中开始采集氧气的适合时刻是________,当出现________的现象时,说明氧气集满。
④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得到0.03mol氧气,求至少需要多少克氯酸钾。(依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________
⑤实验室可使用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固体共热来制氨气,请从上图装置中选择实验室制氨气的发生装置________。(填编号)
⑥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得氧气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编号,写一种),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答案】锥形瓶
;集气瓶
;可以控制加入液体的速率,以便得到平稳气流(合理即可)
;出现连续气泡时
;集气瓶中水排尽,有气泡从瓶口向外溢出(冒出)
;2.45g
;C
;A或B
;2H2O2 2H2O+O2
【考试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采集办法,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依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解答】①仪器a的名字是锥形瓶,故填锥形瓶;
仪器b的名字是集气瓶,故填集气瓶。② 与A相比,B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具备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加入液体的速率,以便得到平稳气流,故填可以控制加入液体的速率,以便得到平稳气流(合理即可)。③用排水法采集气体时,开始采集气体的适合时刻是导管口出现连续气泡时,故填导管口出现连续气泡时;排水法采集气体采集满的标志是集气瓶中水排尽,有气泡从瓶口向外逸出(冒出),故填集气瓶中水排尽,有气泡从瓶口向外逸出(冒出)。④解:0.03mol氧气的水平为0.03mol×32g/ mol=0.96g
设需要氯酸钾的水平为x
2KClO3 | 2KCl + | 3O2↑ |
245 |
| 96 |
x |
| 0.96g |
245:96=x:0.96g
X =2.45g
答:需要氯酸钾的水平为2.45g.⑤实验室可使用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固体共热来制氨气,应选择固体受热发生装置,故填C。⑥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得氧气是固体和液体常温反应生成气体,应选择固液常温发生装置,故填A或B;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故化学方程式写为:2H2O2 2H2O + O2↑。
故答案为:锥形瓶;集气瓶;可以控制加入液体的速率,以便得到平稳气流(合理即可);出现连续气泡时;集气瓶中水排尽,有气泡从瓶口向外溢出(冒出);2.45g;C;A或B;2H2O2 2 H2O+O2
【剖析】依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字和作用与功效解答;
依据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解答
依据排水法采集气体的最好机会为气泡连续均匀时为好,当出现集气瓶内水排尽,集气瓶口有大方泡时表示已经集满
依据化学方程式和氧气的量进行剖析解答
依据反应物的状况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
依据反应物的状况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
25.某探究小组为研究加热是不是能促进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在A、B、C三只试管中分别加入等体积5%的双氧水溶液,进行如下图实验。
【实验现象】A.试管壁有气泡附着,但带火星木条不复燃
B.有很多气泡产生,带火星木条不复燃
C.有很多气泡产生,带火星木条复燃
【实验剖析】
A.试管现象说明,过氧化氢在常温下________。
B.试管中,带火星木条不复燃的可能缘由是:________。
C.装置中烧杯中冰水有哪些用途是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
【答案】产生氧气速度慢,不可以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加热过程中水变成了水蒸气,混在氧气中
;使水蒸气冷却成水
;加热能促进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
【考试知识点】化学实验策略设计与评价
【分析】【解答】A、试管壁有气泡附着说明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可以反应生成氧气;带火星木条不复燃说明反应速率慢,生成的氧气不足,不可以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故填产生氧气速度慢,不可以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B、有很多气泡产生说明加热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氧气的速率;带火星木条不复燃是由于加热后生成的氧气中混有较多的水蒸气影响了氧气的纯度,故填加热过程中水变成了水蒸气,混在氧气中。
C.装置中烧杯中冰水能使水蒸气冷却成水,提升了氧气的纯度,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故填使水蒸气冷却成水。由
B、C实验现象可知加热能促进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故填加热能促进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
故答案为:产生氧气速度慢,不可以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加热过程中水变成了水蒸气,混在氧气中;使水蒸气冷却成水;加热能促进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
【剖析】依据实验的现象结合装置的特征进行剖析解答
4、科学探究题
26.某课外小组研究“影响H2O2生成O2反应速率的原因”的课题。通过查阅资料,他们提出如下猜想。
(提出猜想)催化剂和反应物浓度都会干扰H2O2 生成O2 的反应速率
(实验过程)实验装置如下图:
实验操作: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好。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加入锥形瓶中,立即采集一瓶放出的气体。
实验记录:
实验编号 | Ⅰ | Ⅱ | Ⅲ |
反应物 | 5%H2O250mL | 5%H2O2 ________ | 3%H2O250 mL |
加入固体 | 0.5gCuO | 0.5gMnO2 | 0.5gMnO2 |
采集等体积O2所需时间 | 105s | 45s | 78s |
①实验Ⅱ中加入H2O2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mL;
②充分反应后,将实验Ⅱ中剩余物质里的MnO2提取的办法是________;
(结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③此实验中A处宜使用的气体采集办法是 ________。
【答案】50
;过滤(洗涤、烘干)
;相同条件下,二氧化锰的催化成效好
;相同条件下,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越大,生成氧气速率越快(合理都可)
;排水法
【考试知识点】催化剂的特征与催化用途,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原因探究
【分析】【解答】①从实验Ⅰ、Ⅱ记录中看出是想借助在相同水平分数过氧化氢溶液的水平不变的状况下,通过改变催化剂的类型,证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催化剂原因,因此实验Ⅱ中加入H2O2溶液的体积应为50mL,故填50;②剩余物质里的MnO2不溶于水,因此提取的办法是过滤,故填过滤(洗涤、烘干)。结论:从实验Ⅱ、Ⅲ记录剖析可知:相同条件下,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越大,生成氧气速率越快,故填相同条件下,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越大,生成氧气速率越快(合理都可)。③借助排水法采集氧气可以准确判断采集满一瓶氧气的时间,故填排水法。
故答案为:50;过滤(洗涤、烘干);相同条件下,二氧化锰的催化成效好;相同条件下,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越大,生成氧气速率越快(合理都可);排水法
【剖析】催化剂能改变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水平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反应物浓度越大,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据此剖析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