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任何事都爱依靠爸爸妈妈的孩子,要如何去培养他们的独立性、自理能力,独立考虑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以后适应角逐激烈的社会,是每一位父母的心愿。然而独立性的 培养需要从小抓起。
1.家庭是培养幼儿独立性的最重要场合,让孩子做他们自己能做的事情。
任何一个孩子,都是因为爸爸妈妈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不一样的人格品质和能力的。儿 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明显增加,喜欢自己去尝试体验。父母可以因势利导,把握孩子这个时期的心理特征,在保证孩子安全的首要条件下,放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学院:爸爸妈妈成长的专业学校)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伴随孩子生理结构和功能的进步与能力的增强,开始出现独立意识的萌芽,这个时候孩子很期望自己尝试和参与成人的活动,父母就应该引导孩子怎么样去做他们力 所能及的的事情,让他们在平时小事中领会到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自己独立处置事情的自信心 ,如此在将来遇见更大的挑战的时候不至于不知所措。
2.让孩子提出对自己可以理解的事情的主意和建议
父母应该把孩子看作一个独立的、与爸爸妈妈平等的个体进行交流,尊重和知道我们的孩子。有 不少父母常常说的话就是你还是个孩子,你懂什么?如此的父母极少与孩子交流,觉得只须 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物质需要就好了,什么都替孩子决定,极少问孩子想干什么,不去征求 孩子对事情的怎么看和建议,如此爸爸妈妈就没办法知道我们的孩子在想什么,没办法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 ,所以也没办法取得孩子的信赖。父母应该把孩子看作一个独立的、与爸爸妈妈平等的个体进行交流, 来尊重和知道我们的孩子。尤其是伴随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内心世界愈加丰富,父母更应该 尽可能抽出时间与孩子沟通交流。
3、遇见困境自己努力解决
每个人出生之后都遇见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爸爸妈妈不要在孩子一遇见困境时就迫不及待 地去帮助,譬如,孩子摔倒了,立刻跑过去把孩子扶起来;孩子吃饭把饭撒在桌子上,立刻就批 评孩子,然后连忙给孩子喂饭,如此做只能让孩子感到自己无能、感到自卑,从而失去探索世界 、尝试新任务的勇气。在孩子遇见一些可以自己战胜的困难的时候,爸爸妈妈应该自己克服的机会, 别忘了,孩子不是爸爸妈妈手中的风筝,他们终归有一天要离开爸爸妈妈的怀抱,为了以后他们会成为能 翱翔在天空的雄鹰,大家做爸爸妈妈的应该从目前开始、从平时小事做起,培养孩子以后的立身之本 -独立生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