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丢衣服的雅雅
4岁的雅雅有个坏问题,洗澡前脱衣服一直将脏衣服乱扔,上衣常常被丢到了饭桌上、裤子被丢到了垃圾桶,袜子、小内裤等散落在地上。母亲每次都要帮雅雅整理,屡教不改让母亲非常头痛。直至在这天,乱丢衣服的熊孩子居然发生奇迹:
这一天,雅雅又在乱丢脏衣服,母亲默默无言。当帮孩子洗完澡,孩子自己穿上了衣服和裤子后,雅雅妈给了雅雅一个拥抱,“真棒,雅雅穿衣又快又好,但假如能将脏衣服放到洗衣篮里就更棒了!”
遭到赞扬的雅雅非常高兴,转身就把饭桌、垃圾桶和地板上的脏衣服捡起来,丢到洗衣机旁边的篮子里去了。从此乱丢脏衣服的问题消失了。
写作业不认真的聪聪
同样的奇迹发生在写字不认真的6岁的聪聪身上。6岁的聪聪跟不少写字不认真的孩子一样,写作业时会一边吃东西一边写作业,或者一边玩着玩具一边写作业,常常写出的作业错漏百出、字体横七竖八,让母亲头痛不已。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但好像起不到任何用途。
这天,母亲回家后,悄悄走到了正在写作业的聪聪旁边,聪聪还是顽习不改,写完一只字就用笔推一推桌面上的玩具。
“嗯,很好!母亲今天发现你有个字写得特别的工整。”
“什么?”聪聪写字居然被称赞,这可是一直都没过的事情。
“你看就是这个,写得比母亲还好。假如其他字跟这个字一样工整就完美了。”
聪聪装作不以为然,但当母亲转身后,自己悄悄将写得潦草的擦掉重新写。
“电视王”曼曼
曼曼是个出了名的“电视王”,一发现电视开了,无论什么节目都盯着不放,无论是吃饭还是睡觉,好像都不可以阻挡她粘着电视屏幕的目光。曼曼妈甚至曾想过要将家的电视断掉,但家有喜欢看电视的老人,断了电视好像也不太明智。后来跟家的老人协商好,孩子放学后的三小时不能开电视。曼曼也便培养了放学后写作业做手工的习惯了。
母亲故意称赞曼曼:“大家的曼曼真了不起,天天放学第一件事就是将作业写得认认真真,还有一双小巧的手,手工做得这么精致。曼曼看电视也愈加少了,少看电视是好孩子的表现哦,大家的曼曼也日渐变成好孩子了,母亲为你感到自豪!”听完母亲的话,曼曼也是一脸自豪,好像自己已经成为母亲嘴里所说的“好孩子”了,从此总是电视看了1小时就会自动关掉,自律和懂事的好孩子就如此培养了。
婴幼儿说将这个称为“看到孩子的好,你就能收成一个好孩子”,虽然不少孩子有较多的坏问题,但你越让孩子改正,反而把自己折腾得身心疲惫。有时转换一下角度,假如只关注孩子好的表现、表彰孩子好的言行和习惯,顺便有意识地指出孩子存在的不足,所有将迎会变得更简单。
就好似在人际交往中,譬如领导一进门先大加称赞你的营业额和表现,最后顺带提出一些做得不够的,你会爱死这个领导,虽然领导的目的是批评,但你却一点也不感觉刺耳,相反会携带更大的冲劲把不足的做得更好。这就是语言的魔力,携带同样的目的以不一样的方法进行,成效却会天差地别。孩子也是这样,他们携带所有人身上携带的共性,那就是“人性的弱点”。
“看到孩子的好,你就能收成一个好孩子”也是同样的道理。
作为父母的大家,假如总盯着孩子的不足和坏问题,你会发现孩子身上的坏问题会愈加多,为何呢?有两方面是什么原因,一是在你心目中,这个孩子是个“坏孩子”,你的思维就非常难把孩子往好的方面靠拢,所以你满眼看到的都是孩子的坏和差;二是一个缺少赞扬和认同的孩子更容易自暴自弃,他们会在你的挑剔和责骂中,他们不只不乐意改正,相反还会故意做得更差来发泄我们的情绪,久而久之,“坏孩子”就会变得更坏了。
相比之下,你常常称赞孩子的好,即便他们暂时还未曾做到,他们也会更容易把我们的言行举止往父母嘴里所说的“好孩子”方面靠拢,他们由于享受父母的正面的认同,他们也会有意无意地将身上不好的一些言行和习惯改正,所以一个不如何出色的孩子也能在父母的称赞下变得出色。
所以,你想当哪种爸爸妈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