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孩子的自述】
小时候的家庭经济一般,记得5岁那年冬季要去爷爷奶奶家,我唯一的一双布鞋破了一个洞,露出了一个脚趾,我哭闹着不愿穿,由于爷爷奶奶家的堂哥堂弟们一定要笑话我。父母觉得我太矫情、不懂事,威胁我说,假如再不穿就把我关家让我饿一天。出于对饥寒交迫的恐惧,我不情愿地穿上了露脚趾的布鞋。
果然,到了爷爷奶奶家就被堂哥堂弟取笑了一番,说我是小乞丐,还偷偷把我的破洞鞋子藏了起来,说我没鞋子扮乞丐更像。我心里像吃进了一只苍蝇般难受,自尊受伤,出于对爸爸妈妈和堂兄弟的怨恨,我大声哭闹、不愿吃饭,父母觉得我无理取闹,故意制造麻烦,把我关在了门外。
我光着的脚丫踩在冰冷的雪地上,心里埋下了疙瘩,对堂哥堂弟的怨恨,也来自对爸爸妈妈的不满。成年后我一直跟堂哥堂弟有隔阂,跟爸爸妈妈也亲热不起来。
后来姑姑开了门,拿出了我被藏的鞋子,上面还用线缝上了口子,当时的情景我一辈子也记得。目前多年过去了,常常记得姑姑当时的一笑一颦,每当见到姑姑都感觉格外亲。
婴幼儿说,其实孩子们需要的不多,喜欢在爸爸妈妈面前哭闹的孩子,大部分也归结于缺少理解和尊重。
【举一个例子】
一个喜欢看电视的孩子,放学后已经看了一个小时,母亲担忧电视看太久会干扰视力。唠唠叨叨但孩子充耳不闻,母亲火了,一把关掉了电视,孩子的脾气瞬间爆发,哭闹甚至摔打东西。“这孩子真难搞”,这大概是所有爸爸妈妈的想法。
孩子看电视跟大人用电脑很像,假如成年的你在用电脑玩着什么,你妈妈是个“多管闲事”之人,当然她也觉得是对你好,唠唠叨叨叫你关掉电脑,你会双眼一瞪胡子一吹,心中已经被妈妈唠叨得想爆发,但假如妈妈一着急把电源线拔了,估计你就要跟妈妈大吵决裂,甚至将妈妈赶回老家或自己自立门户。
将心比心,你就能当个好爸爸妈妈。咱们假设一下,面对孩子一直没完没了地看电视,作为爸爸妈妈的你若是如此做,会不会更好?
熊孩子在看着动画片,已经看了一个小时,这个时候你微笑着过去给孩子一个拥抱:“儿子,动画片非常精彩,母亲也被吸引住了!”孩子会给你报以微笑,他的喜好得到了你的认可,他心存感激,后面的所有将会变得更容易。
“母亲虽然也想叫你继续看,但母亲今天发现了一件特别要紧的事情,必须要对你说。”
“哦?什么要紧的事情?”孩子迫切地想要了解。
“看电视太多会叫人变笨,还会致使近视。记得老家的愚叔叔吗?无论吃饭、洗澡、做家务都要看电视,甚至连睡觉也要看着电视入睡。他长期携带厚厚的近视镜,有一次走路的时候眼镜掉了,即便眼镜就在身后100米的路上,他硬是找不到,由于没了眼镜,他就像个瞎子,连回家的路也找不到;并且他还特别笨!有一年骗子来到他家,说要给他介绍对象,没想到他真的相信了,把骗子请进家门住了一周,后来家的值钱东西全部没了。2年过去了,骗子已经逃之夭夭,他还做着骗子会给他介绍漂亮新娘的美梦。你想当愚叔叔吗?”
熊孩子摇头,“当然不想!母亲我将来不看那样多电视,我天天只看1个小时。”
“一言未定!假如你违反了如何解决?”
“假如违反了,第二天惩罚不可以看!”
“好,你一个人写保证书贴墙上!”
一场亲子冲突,就如此和平解决了,没责骂没唠叨,不是更怎么样?
【婴幼儿说】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遗憾的是不少爸爸妈妈时常把孩子当成我们的私有物品,没给到孩子起码的理解和尊重,“不可以”,“不可能”,“闭嘴”,“滚出去”……类似的话你非常可能从没跟单位的同事说过,但你却会常常在孩子面前怒吼斥责,由于你了解社交上的基本礼貌和修养,但为何到了家庭,你就将这类礼貌和修养丢了呢?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犯了错误,但他们也是一个小小的人儿,值得你的尊重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