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孩子领会生活的艰辛,不少父母愈加沉迷“哭穷”教育。有关专家提醒,哭穷教育处置不当,或许会对孩子的身心进步起到反用途。
“哭穷”限制孩子烧钱
蔡女性的女儿佳佳在郑州某婴幼儿园读大班,别的小朋友穿了什么新衣服、靴子,买了什么新玩具,佳佳回家就又哭又闹,缠着母亲给她买。
如此下来,佳佳一个人一个月的花销差不多是蔡女性一个月的薪资了。
经过慎重考虑,蔡女性决定使用“哭穷”教育。去购物时,故意让佳佳看看空钱包,唉声叹气地说:“没钱了。”该交水电浪费时间,蔡女性故意让佳佳跟着,眼睁睁地看着钱交到其他人手里。一个月后,佳佳果然省了不少钱,极少再乱要钱购物了。“哭穷”教育要适度
“哭穷”教育收到这么好的成效,蔡女性非常高兴。可没过多长时间,新问题出现了。
孩子是明显省钱了,可渐渐变得抠门儿起来。和小朋友玩时,孩子不愿把我们的玩具与其他人共享,理由是:我家没钱,玩坏了就买不起了。
孩子的小抠门儿正让蔡女性头疼,她又发现家的空饮料瓶愈加多,家快变成垃圾场了。“咱家没钱,我就去外面捡了些空瓶子回来好卖钱。”孩子一脸无辜地说道。
对此,郑州教育掌握学习心理研究会管理部主任王海勇觉得,目前的孩子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确实不了解钱财得之不易,对孩子进行适合的“哭穷”教育非常有必要,但父母切不可把这当成教育孩子省钱的唯一渠道。
他建议,父母可以带孩子多出去走走,让孩子看看没钱人家的日子如何过,再让孩子自己列个烧钱计划,让孩子在计划中掌握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