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爱童话,童话和他们有一种缘分,一种天然的契合。在童话里,孩子可以想到鸟兽的欢歌,想到昆虫的语言,可以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并从中获得情感的满足。他们可以边玩娃娃家边和枕头对话,可以乘坐月牙儿船去摘星星。可以说,孩子一方面创造着我们的童话,其次又生活在童话的幻想中。
在孩子眼里,可能或假设的幻想世界与现实存在的世界同样真实,没什么不同;在孩子的观念里,没不可能或做不到的事情,过世的小鸟可以复活,奥特曼欲变则变,鱼儿可以在天上漫游,人和小兔可以对话孩子的思维一直处在如此一种无所不可以的童话世界中,而当遇见一些实质问题的时候,他们又不可以自己从童话世界中走出来,于是孩子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就非常弱非常弱了。
心理学告诉大家,儿童思维是一种自我中心思维,他们主客体不分,主观情感和客观认识合而为一,一直以感性的态度去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而童话世界中的物我不分、幻想与现实不分的情境环境和儿童的特殊思维方法协调一致。借助童话固然可以丰富孩子的想象力,但,伴随孩子年龄的增长,大家在让学前儿童赏析童话的同时,也应该适合引他们面对现实,并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多带孩子参观,让他们接触更多的实质生活,在生活日常多察看、多体验,从而既赏析童话,又可以认识童话只不过童话,从童话世界中走出来,逐次走向现实世界,获得常识,增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