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有一种旧观念:为了孩子以后能顺利考学、顺利找工作、在社会上有一技之长,或者其他人学了我也不可以落后等等缘由,逼着孩子学习艺术,结果孩子学得特别痛苦,大部分人中途舍弃。
目前又见一种新问题:新一代的爸爸妈妈观念不同了,觉得第一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喜好和自主权,假如孩子喜欢就学,不喜欢就不学,结果又有一大多数人半途而废。
后者舍弃和前者的不同在于,艺术老师常常会说:可惜了。
学钢琴打了昂贵水漂
3岁的男生晨晨上婴幼儿园,从第一天入园就没哭闹,由于他一见到那架发亮的钢琴就要爬上去。几天之后,才能讲了解话的晨晨开始向母亲要钢琴;几个月后晨晨妈熬不住给他买了4000块钱的雅马哈电子琴,可以发出和钢琴一样的音色。密密麻麻的彩色按钮开始让晨晨新奇了一阵,但没过多长时间,他就把电子琴扔在一边,继续闹着要钢琴。
这是否明显的兴趣倾向?晨晨妈非常犹豫,孩子还太小,而且学琴太苦了;但假如他真有天分呢?如何解决啊!又坚持了几个月,最后以家庭会议方法决定:出资15000元买一架钢琴。而晨晨爸到最后也维持反对建议,并以不出钱作为抗议,晨晨妈只好动员姥姥一块买了钢琴。
既然买了钢琴,就不可以只拿来按着玩。晨晨妈请了口碑非常不错的婴幼儿钢琴教师,开始对晨晨进行系统培训。刚开始几个月,晨晨非常快就能弹简单的曲子,玩的时候也常常嘟嘟囔囔地哼着曲子,晨晨妈非常为我们的决定感到欣慰。
但好景不长,一年将来,钢琴已经落满了灰尘。他目前更喜欢变形金刚和孙奥创,《西游记》的整套DVD各种版本都要买,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也不厌。晨晨妈无奈地说。
才艺练到中学渐舍弃
这就是新问题的根源所在。钢琴老师告诉记者,婴幼儿有非常强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当看到键盘乐器叮叮当当时,内心便充满了神奇和乐趣,表现为随性地敲打、沉浸在乐器所发出的声音中,这并未必就代表着孩子在乐器方面有较强的天分。
孩子在学琴中出现的半途而废现象,多是由于他发现,有不少常识需要自己开动脑筋记忆、存在困难程度等,跟自己敲敲打打的乐趣相差甚远,或者是发现有别的小朋友比自己弹得好他的兴趣便会急速降低,这类都非常正常。只不过在这个阶段,父母的态度尤为重要,舍弃当然容易,但或许真的就舍弃了一颗好种子。
执著坚持也是教育目的
一位少年宫的小提琴老师告诉记者,学艺术没不吃苦的,以前的父母一味地让孩子吃苦,忘记了培养兴趣;目前的父母只顾着兴趣,却不舍得让孩子吃苦。艺术名家、大伙也都是勤学苦练出来的,当然他们坚持的一个首要条件就是有好的基本条件和兴趣,这三者缺一不可,这位老师说,其实,不少学生在学习了一两年后舍弃很可惜,由于一年恰恰是一个关卡,绝大部分人是在一年内被淘汰的,可以说,坚持过一年就成功了一半。
这类当年就是吃苦学成的艺术老师们都觉得,掌握什么叫执著坚持也是学习艺术的一个要紧目的,不管将来是不是从事艺术行业,这都是应该拥有的要紧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