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逸炀
文科专业千差万别,有些人追逐金融、国贸等热点专业,有些人则怀着博学宏志之心向往“国学”魔力而选择了中文、历史等学科。但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讲,专业只不过个模糊的名词。文科专业是否“华而不实”,文科专业是否比较难找工作,文科专业的冷热差别是否真的非常大,专业在这个学校怎么样,学这个专业出来干什么,专业适不适合我……都是困扰同学们的“专业”问题。
事实上,专业不是躺在目录上冰冷的名词,专业叫人具备个性化的思维方法,专业叫人独一无二,专业叫人踏入行业天地,专业叫人打下坚实的进步基础。从今年开始,大家将引入一种全新的指导思想,回到专业的本身,从思维方法、独特质、归属感、进步方向等原因全新体现专业的本质,让同学们真的地知道专业、热爱专业。
澄清专业四大误解
过来人的经验告诉大家,选择文科专业要有个比较明确的思路:选择比较适合我们的,兴趣是重点,将来进步方向是目的。至于道听途说的一些条条框框,应该一笑了之。
专业无所谓好与不好,只有合适与不合适。正好比参加结婚典礼,明面上大伙都夸新娘子漂亮,背后却议论纷纷,各有说辞,但假如新人非常有夫妻相,那就是幸福美满。选择一个不熟知的“好”专业,不如自己做点功课,选择一个熟知的专业,管他其他人怎么说。只须是自己熟知的,就会产生兴趣,激起动力,不断前行,做出成绩。专业没绝对的好与坏,只有自己眼中的亲与不亲。做个有筹备的专业追逐者,所有将变得轻松愉快,斗志昂扬。
误解1、学了什么专业将来就干什么工作
辨析:专业不等于行业、职业
某同学以高分被一“985”重点高校录取,选择专业时坚定地选择了“工商管理”,问其缘由,答曰:学工商管理将来可以从事迅速消费品行业和进咨询公司。事实上,迅速消费品公司和咨询公司是最没专业特质的公司,招收管理培训生的时候明确表示不限制专业,甚至特别强调职员专业背景的多样化。2007年欧莱雅公司做大学生市场大赛时,其主要负责人毕业于金融系,却从事市场策划工作;宝洁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品公司,上海区域宣讲会上主管品牌营销的职员自我介绍,毕业于社会学、化学、电子工程专业;笔者参加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面试,经理自我介绍本科是国际关系,事实上,会计师事务所更是专业背景复杂多样的地方,会计的专业性需要毋庸置疑,但国际知名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招收应届毕业生很注意学科背景多样化:会计是技术,可在工作中学习,而接触不相同种类型的公司,需要不同专业背景的入门知识,这个是后天很难培养的。从很多方面来看,专业并不等于职业或者行业,专业背景想要与某些行业、职业接轨,中间还需要不少“软实力”作支撑。不是专业背景挑选了将来职业,而是用人单位挑选合适的专业人才。把金融学和银行挂钩,把法学和律师挂钩,这种简单机械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误解2、专业的名字绝对要紧
辨析:专业不可以顾名思义,专业名字下的进步方向也大不相同
专业名字只不过个符号,专业内容和性质千差万别,需要深入领会才能有所收成。有同学说自己不想学经济学、金融学,由于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都是数学家,学习数学太头疼,而转读管理。其实大学里,管理学的数学需要比经济学类要高中一年级个等级,更难!有人把会计和财务管理归为一类。会计学讲究缜密细致,步步需要有凭有据,重视微观;财务管理主要研究财务报表,在繁琐的报表中找到细节反映的问题,从宏观上把握企业的进步脉络。有人觉得掌握计和财管就是和数字打游戏,其实会计学和财务管理课程中相当大的一部分都是法律法规、税法、经济法、会计从业规范等等。侦查学要学习很多跟踪调查的办法,房产公司和物业管理公司非常喜欢招收此类专业的学生;博物馆学的主要课程中,有不少关于布展和陈列的常识,很多同学后来则从事会展管理和市场推广工作;文化遗产管理,其实是与古典建筑交际,与园林设计、建筑设计密不可分……专业名字下的专业真面目,有枯燥的入门知识,也有生动鲜活的案例趣闻,不可以片面根据我们的理解而武断下概念。
误解3、热点专业比冷门专业好
辨析:专业没绝对的冷与热,绝对中存在相对,相对中存在微观比较
若是根据录取分数和考试报名人数来看,确实存在专业的冷热之分。但从长远进步来看,好像冷热程度就没那样明显了。国际贸易专业的人一直抱怨英语系的同学抢了饭碗;英语系的同学则苦于自己没专业特征,最对口的职业是老师、翻译。热点专业招收人数多,相同种类毕业生多,角逐重压大,而一些所谓的冷门专业,大部分都有比较对口的接收单位,或者伴随社会进步而产生人才需要。
笔者认识的一位以高分考入国际贸易专业的女同学在大学里发现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后以3篇优质的论文打动了教授获得保送资格,后来去香港大学攻读博士,而同年其所在毕业班的就业率由于金融危机是什么原因只达到了去年的一半。其实每个专业都存在着肯定的可转换性:中文系也有同学参加了英语高级口译,做双语翻译或者同声传译;历史系的同学通过了司法考试,从事律师或者考公务员进入法院、检察院工作。冷门和热点的转换或许只在一念之间。不管什么专业,都需要高精尖的人才,因此学好本专业,热爱本专业,都将大有可为。另外,国家对偏冷门的基础专业提供相当数目的奖学金,鼓励本科学生修读,有些还保送到国外名校,基础专业的前景同样广阔。
误解4、只须上自己喜欢的专业,什么学校都一样
辨析:专业特点要把握,不同学校开设的相同专业方向、特点不相同
中国民航大学的会计学专业,侧重物流会计,在物流管理和经济调查跟踪方面有我们的特点;北京邮电大学的国际贸易专业在通信产业贸易研究方面有优势,毕业生不少都进入移动、联通等企业的商务部门;北京交通大学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强调交通产业特点,开设了多门关于铁路物流、轨道交通管理的课程;上海海事大学的旅游管理专业在海上豪华邮轮管理方面有特点,学生实习可以体验一把五星级邮轮的奢华……不一样的学校开设相同名字的专业,课程设置,内容偏好,进步方向可能很不同。这一点,若是《求学》的老读者应该会注意到,“专业指南针”小栏目专门是解决此问题的。
基础性较强的专业更要重视学校学术传统和培养计划,总是就是由于学校之间细微的差别而为学生将来进步产生深远影响。以哲学为例,复旦大学在西方哲学方面,南开大学在中国哲学方面,同济大学在德国古典哲学方面,人民大学在马列哲学方面都有各自的优势。由此,复旦大学的哲学系美国出国人数比较多,同济大学主要去往德国;南开大学哲学系同学深造非常大一部分都会向中文、历史等“国学”靠拢,人民大学哲学系的同学分布在党政机关的不少。不少学生在考研的时候,总是都会选择自己母校比较强势专业作为考试报名方向:兰州大学的地区经济学、延安大学的近现代史、延边大学的朝鲜语、黑龙江大学的俄语……这类学校的强势专业有肯定的学术影响和知名度,对同学将来进步无疑是一种加分。
专业叫你独一无二
专业学习是一个自主的过程,学会各种不同门类的常识和研究办法,正好比熟练地把玩各类乐器,学以致用,才能让身技巧到抚慰,领会人类智慧之美。即使枯燥的专业学习,即使看起来不那样好用的专业,即使看上去“冷门”难懂的专业,即使“艰苦”的专业,大家再知道其真的特质后,也能结合自己,真的地想去知道它,学习它,应用好它,最后就能发挥专业的最大价值。
价值1、专业锻造独特思维
有人说历史系的人格外理性,读史叫人对历史的脉络很明确,总喜欢总结和提高某些定义性的东西,但也有人特别擅长挖掘历史中的偶然性,领会逸闻趣事的乐趣。2月河的清廷系列历史小说、互联网热捧的《明朝那些事儿》好像都充满了感性魔力。一位从事会计工作的历史学毕业生感言:“学习历史带给我的踏实和执著,很符合会计师事务所对职员的需要。”
有人说中文系的人特别感性,习惯于陶醉在文学幻想中,不过也有人从传记文学中体察到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复杂微妙,在诸子百家里领会生活哲理和管理哲学。不要想到文学专业,就感觉只不过诗歌、散文等纯文学样式。文学不止是一种艺术形式,而且更是一种思维方法,让大家不只会享遭到独特的审美愉悦,而且在对人物、局势的把握和掌控可以多角度地考虑,犹如小说叙述方法中的多元空间和全景呈现,从纷繁的事物中将非常重要的抽离出来。这种优势在任何行业、任何职位中都会有施展的空间。这是学中文专业最有价值的地方。
专业是一种启蒙式的思维方法,确立考虑角度,当专业与生活的历程相结合时,才对人产生影响。专业给大家提供了一种思维方法,也培养了每一个人各自独特的思想特征。水均益的沉稳干练,与其哲学系专业素养不无关系;杨澜拥有睿智的语言天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比较文学的熏陶为其帮助。或许一个经济学科班出身的人最后既没从事金融也没从事商业,但在待人处事方面和进行决策时候一定会不自觉地运用经济学思想指导:重视机会本钱,作出选择的时候总要衡量舍弃另外一个选择所耗费的代价;讲究效率至上,追求边际成效最大化;擅长作比较和角逐性剖析,借助博弈的思想解决复杂问题……管理学的人都爱谈论组织结构,新闻学的人看重宣传的力量、口号的力量,社会学的人有强烈的集体观念和社会人定义,或许大家并不会把我们的专业挂在嘴边,但却会再脑海中深刻地打下有关烙印。
价值2、专业秀出人格魔力
记得听一位教育学名师的公开课,这位老师开堂时候的第一句话就介绍自己其实是中文系出身,然后开始给大家在黑板上写出“师”、“学”、“教”等字的繁体、篆书、甲骨文。大家对这位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简单的开头,却带来了不同一般的个人魔力传递成效。
看看汉语言专业的课程设置,训诂学、方言学、家谱学、汉语史、古籍文献学等课程叫人比较容易看一眼就头疼。很多学校把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和汉语言放在同一个学系下面,三者相比,汉语言的基础最扎实,本科阶段所接触的专业常识也最精深。正是那些艰深晦涩的课程让汉语言专业成为三者中的职场黑马:很多出版社、各大图书馆、档案馆、语言文字工作机构每年都会来学校要汉语言专业的毕业生。
现代社会讲究人际交流,怎么样与陌生人接触吸引他们注意,怎么样在公共环境中既维持协调又能凸显我们的魔力,专业背景就起到了尤为重要有哪些用途。“求同存异”是现代社会人际交往所看重的原则,假如不可以亮源于己,非常难展示锋芒。很多成功人士都会自豪地说我是某某专业的毕业生,而该专业可能与目前所从事的行当并无势必联系,而这种差异感正好增加了个人魔力和引发周围人的谈话欲。试想一个哲学系的毕业生最后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掌门人,将留下多少话题。
专业不只给大家常识,更要紧的是给大家一面亮明自己标签的旗帜。很多学校开设了第二专业,经济、法律、会计、计算机是选修人数最多的,但近几年来,中文、历史、国际交流等专业日渐升温,很多同学表示,可以让自己学到有特点的常识,可以让自己独一无二,才是将来进步的秘密武器。
或许刚开始并不喜欢目前的专业,或许只不过被调剂而进入某个专业,但每一个专业所蕴含的丰富养分或许会叫人“上瘾”。据复旦大学转专业的有关调查,递交转专业申请的同学最后只有为数不多最后离开了本专业,而舍弃转专业的同学80%以上都是由于学了一年日渐对目前的专业产生了好感,在专业学习中发现了新的自我。
价值3、专业撬动职场大门
专业不可以给大家提供任何进入某个行业或者从事某个职业的保证,但却可以为大家打开一扇通往某个职业目的的大门。
第一,已经毕业的师兄师姐会为下面的新人带来成长的榜样效应。很多学校都会请已经毕业并且学有所成、业有所成的往届毕业生作报告,推荐经验;同专业的校友会把师弟师妹推荐到有关公司做实习,提前进入某个行业体验实践工作;在某个行业,某个学校的毕业生形成了好的口碑,也会对用人单位起到比较正面的影响和引导成效。
第二,有关专业常识为进入某个行业打下基础。除去会计、财务管理,证券行业最喜欢招收什么文科专业的学生?答案是心理学!基本上各大证券公司招收管理层的研究职员时候所列的专业都与数学有关,唯独心理学是个例外。很多行业的基础知识专业并不都是同学们脑海中的模糊印象,专业常识的应用范围其实非常广泛。假如没其他光环,专业对口确实对初出茅庐的新人进入职场起到最好的推进成效。
第三,合理规划,可以让专业背景愈加吸引人。学经管的同学从事媒体传播,专门报道财经类消息,做财经评论,进入“第一财经”或者专业类经济媒体;学中文的同学进入广告公司,从事文案创作和商品包装,天天都要绞尽脑汁地想出配合画面的漂亮广告词;学社会学的同学从事市场调查;学教育学的同学从事人力资源……其实专业打开的门并不止是一扇,选择什么方向,还要靠自己去慢慢探索。
价值4、专业塑造美好将来
专业可以使大家的生活更漂亮,专业性的生活,或许就在不同专业的排列组合间进行。笔者的一位同学,本科读的是哲学,硕士读的是管理哲学,后来考了管理学的博士,目前在某公司担任研究部的主管。从纯文科,跳转到管理学,他原来的进步目的是做一名学者,而目前则投身商界,成为知名企业的管理成员。
生活的每一个十字路口都会面临专业去向的选择,一位学习英语的女孩一直为选择什么方向继续深造而烦恼——自己并不想继续从事文学研究。后来她凭着出色的英语成绩,申请到了美国某大学教育学硕士,在美国期间,又凭着好的语言优势考取了美国律师资格。若干年前还在为“英语只不过工具”而烦恼的她,目前已经成为华尔街某知名律所的律师。
专业选择,贵在坚持,专业的冷热会伴随年代进步而持续的演进。上海浦东新区年薪十万公开招聘社会工作人才,需要应征者有社会工作专业常识,外语过关,有有关工作经验,很多社会工作专业出身的毕业生都由于改行而感觉非常惋惜。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近几年不少都进入烟草等大型垄断企业,待遇和进步都很好。立足本专业,才能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向成功。
香港英皇金融集团证券部某高管的专业是历史学,学习历史的人对信息的变动格外敏锐,特别是领会细微的信息敏锐性,大家都不会想到一个缺少坚实数学基础的人居然可以再证券行业做的风生水起。学什么,未必要干什么,但却可以以前一个步骤中汲取营养。经济学家林毅夫本科读的是农业工程,后来考取的是企业管理硕士,其工科背景和管理学思想对后来从事经济学研究带来很大的益处。专业没最后定数,终身选择一个专业的人并不多,但前一个专业却可以为以后进步打下基础。
悠扬动听的乐曲来自标准的乐器和灵动的手、智慧的眼,手眼配合才能演奏出完美乐音。文科专业包罗万象,文科专业的进步天地广阔。以后,大家将继续围绕此推出有关选题,请大伙继续关注。打有筹备之仗,选择专业前先要充分熟知专业;选熟知而喜欢的专业,合适我们的才是最好的,愿大伙都能圆你的专业大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