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杭州采荷一小三(6)班班主任蒲晓花跟记者说了如此一件事:这期间,她正在电话家访,知道学生的暑期状况,想不到碰到一个学生,居然拒绝接听她的电话,“我在电话里听到了非常响的哭声。”
母亲向老师抱怨孩子缺点多
孩子此后不敢接老师电话
蒲老师向记者还原了当时的情景:暑假快结束了,想知道一下学生在假期里的表现。老师电话家访的原则是,先打家电话,期望拿起电话的是学生,家联系不上,再打父母手机。
蒲老师说,因家没人接电话,就给这个学生的母亲打电话,哪个想到母亲一开口,就说了一大堆话。回想起来,说的全是孩子的缺点:什么做作业不自觉,需要母亲催;在家太懒太贪玩,不太听话;学校里布置的两本书不看,就喜欢看一些无聊的书;快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了,还要玩无聊的玩具,一玩就是半天……
“孩子有没一点进步?”本想从母亲嘴里听到一点鼓励的话,想不到这位母亲非常干脆地说了声:“没!”
蒲老师说,当时孩子就在边上,母子有对话。蒲老师就说要跟学生聊几句,想不到听筒那边传来非常大的哭声,左说右说,孩子就是不接电话。
蒲老师说,孩子有自尊心,虽然母亲陈述的状况属实,但不应该当着孩子的面,跟老师说一大堆缺点,“无论是父母也好,老师也好,当着孩子的面,尽可能以表彰为主,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亮点,不然会伤他们的自尊心的。”
从小得不到表彰,或致强迫症
专家建议爸爸妈妈也要心理治疗
与蒲老师遇见的类似的父母,相信在大家身边不缺其人。近日有媒体报道说,武汉有“狼爸”“虎妈”将出色儿子逼成强迫症。说有位研究生李明(化名),从小没听到过爸爸妈妈一句表彰的话,当他以高分考取重点大学时,爸爸只有淡淡的一句:“你考上大学是应该的,将来还要继续努力。”后来这个学生发现自己愈加在乎其他人的怎么看。上课时一个问题没回答完美,他甚至会因此无心听课。最后到了吃不好,睡不着,完全没办法控制自己情绪的地步,被送进医院。
为这位研究生治疗的心理健康咨询大夫诊断,李明患上了强迫症,表现为强迫思维。这种病人会体验到反复的、持久的思维冲动、想象,而且是强入的、不适应的,没办法停止,会引起明显的焦虑或痛苦,假如不积极治疗,甚至可能诱发抑郁症。
大夫觉得,这位研究生患病的根源,就是他从小没得到过爸爸妈妈的一定和赞扬,这让他缺少自信,最后致使心理问题。易教网北京家教中心老师建议孩子的爸爸妈妈也要一块同意心理治疗,让一家人重新掌握交流和互有关爱,重新打造健康的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