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英语  数学  小学  高中  化学  初中 

对比中国式教育 德国孩子负担轻奥妙何在

   日期:2025-01-20     来源:www.echu888.com    浏览:350    
文章简介:德国的教育体制是为让学生通过学习增开眼界,而不是为了拼前途。学生的学习内容相对简单、轻松而且广泛,由于学校更重视的是对学生能力、自主精神和创造精神的培养。

德国的教育体制是为让学生通过学习增开眼界,而不是为了拼前途。学生的学习内容相对简单、轻松而且广泛,由于学校更重视的是对学生能力、自主精神和创造精神的培养。

德国教育之父洪堡先生在19世纪初将学校的功能称之为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的场合,要能培养既有思辨能力又有获得常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社会精英。德国学校的教学大纲明确强调,学校要对成长着的一代进行广泛的教养,培养他们具备成熟的对社会负责的个性,向他们传授能整体地认识世界的入门知识,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能力和方法。

德国中小学生没作业和考试重压

在德国,孩子满六岁可以进入小学。小学6年级毕业后(个别联邦州为4年级),学生依据自己在小学阶段的表现和成绩,分别进入不相同种类型的中学。成绩好的学生进入文理中学(等于中国的初高中一贯制重点中学),高中会考通过者,可直接就读大学。成绩略差的学生进入普通中学,毕业后大多数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少数经过补习,通过专门考试后,可就读应用技术大学。中国驻德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姜锋长期从事德国教育问题研究,我们的孩子也在德国上中学。他用亲身领会向记者谈到德国学生的负担问题。

姜锋介绍说:在德国,小学生在1—3年级时基本没家庭作业。德国人觉得,学校是孩子们学习常识的场合,家庭是孩子娱乐和成长的摇篮,因此,学校严格不同两者的社会功能。尤其是在小学的初级阶段,要最大限度地给孩子以自由成长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小学是半日制,下午没课,老师常常会组织学生踢足球、看电影、参观博物馆或到野外郊游。学生们通过这类活动,学会了不少课本上学不到的常识。学校非常重视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重视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意。比如手工课就是德国小学用最多的教学方法之一。可以用三句话总结小学1—3年级学生的学习生活:健康成长、享受快乐、做自己喜欢的事。

到了4年级,学生的课程增加,学习任务加重。由于小学4年级后学生就要面临着“小升初”问题。在德国,小学升中学主要依据每一个学生的平常测试成绩、课堂表现和学习习惯。语文、数学、知识这三门课成绩优良的学生,才可能被推荐到文理中学上学。经过从小学1年级到3年级寓教于乐的阶段,4年级的学生已经了解应该认真、刻苦学习的道理,老师也开始布置家庭作业。但学校对家庭作业完成与否并不进行严格检查,有时是老师课堂统一讲评,有时只不过抽查批阅。平常学校进行笔头测试的时间为,低年级低于15分钟,高年级低于30分钟。在小学生阶段,学生学习负担轻,重压小,课余生活丰富,过得确实潇洒。姜锋的孩子有时在家额外多做些课外作业,但并不特别得到老师的嘉许。在德国人的育人观念中,孩子成长在哪个年龄段,就应该做他相应的事。超前学习并非什么好事。如有空闲,应该参加体育训练,学生在长身体阶段,需要要有强壮的体魄,因此,在课余日常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孩子训练身体,作业要给体育训练让路,这在德国人看来是理所当然的。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