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英语  数学  初中  小学  高中  化学 

2019年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第4单元测试题

   日期:2025-01-25     来源:www.pnswa.com    浏览:603    
文章简介:人教部编版初一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单元测试 (时间:80分钟      满分:100分) 1、选择题 1.发生在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战后曹操基本上...

人教部编版初一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单元测试

(时间:80分钟      满分:100分)

1、选择题

1.发生在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战后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这场战役是( )

A. 官渡之战        B. 巨鹿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2.《三国演义》里 “借东风”“连环计”的故事为大家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形成的重点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  )

A. 巨鹿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3.三顾茅庐的典故源于东汉末年的襄阳,这位曾在茅庐中居住的历史人物,其突出贡献是( )

A. 打造西汉        B. 巩固蜀汉政权         C. 打造西晋             D. 打造东汉

4.结束三国鼎立局面,完成统一的国家是(  )

A. 西晋                 B. 东晋                   C. 前秦                    D. 宋

5.历史上,发生“八王之乱”的朝代是(  )

A. 东晋                      B. 西晋                      C. 西汉                       D. 东汉

6.“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__________生活的生动写照

A. 汉族            B. 北方游牧民族               C. 女真族                 D. 西南少数民族

7.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

A. 匈奴族                B. 鲜卑族                  C. 羯族                   D. 羌族

8.电视剧《走西口》讲述了民国初年一群饱受生活所迫的山西人,背井离乡走西口的悲凉故事。“闯关东、走西口、下西洋”,是中国有名的三次人口大迁徙。在中国历史上,北方人口很多向南迁徙,它所带来的非常重要结果是( )

A. 加剧了南方生态环境的破坏                 B. 缓解了北方的人口重压

C. 稳定了南北政权的对峙局面                 D. 促进了南方经济的进步

9.下列关于淝水之战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为南方经济进步创造了条件                    B. 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

C. 北方区域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况          D. 东晋在南方获得暂时稳定

10.关于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为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创造了条件         B.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丰富和进步了中原文化

C. 为北魏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                D. 平息了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

11.下列关于云冈石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坐落于山西大同                               B. 主要开凿于北魏前期

C. 第20窟露天大佛是代表作                D. 以雕刻和壁画艺术为主

12.北朝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是中国古时候科技史上的要紧文献。该文献主要介绍了( )

A. 江南的手工业技术                    B. 全国江河水道系统

C. 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D. 北方农业生产经验

13.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徒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圣,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对上述材料最准确的理解应该是( )

A. 魏主期望迁都平城                      B. 魏主期望以文治理天下

C. 魏主期望迁都洛阳                      D. 魏主期望以武治理天下

14.淝水之战,前秦失败是什么原因不包含( )

A. 对形势估计错误                   B. 游牧民族不习水战

C. 军队战斗力不强                   D. 攻打东晋不能人心

15.南朝时,冶铁技术进步的表现是(  )

A. 用木炭作燃料冶铁      B. 用水排鼓风      C. 灌钢法的使用          D. 用煤作燃料

16.国内南朝的第一个王朝是

A. 齐             B. 陈                 C. 宋                 D. 梁

17.“东汉末年分三国……”这是一句歌词,它反映了东汉末年三足鼎立的历史近况,三国分别是魏、蜀、吴。请问三个国家打造的先后顺序是(  )

A. 蜀、魏、吴            B. 魏、蜀、吴         C. 吴、魏、蜀           D. 魏、吴、蜀

18.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208年,哪一场战役的失败使他一统天下的“志”破灭(  )

A. 巨鹿之战            B. 赤壁之战              C. 淝水之战               D. 官渡之战

19.曹操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曾在《龟虽寿》一诗中写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他的雄心壮志。结合史实你觉得他的壮志是( )

A. 消灭袁绍的权势         B. 统一北方黄河流域       C. 南下统一全国        D. 废掉汉献帝

20.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中,曹操的对手是( )

A. 袁绍               B. 许攸                   C. 孙刘联军                     D. 刘备

2、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词中的“三国”指哪三国?

(2)这首词与国内古时候历史上的哪一著名战役有关?

(3)这一战役爆发前,曹操已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曹操统一北方的重点性战役是?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八王混战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一次战役里,有30多万人参战,死伤10万人左右。洛阳周围13岁以上的男子,都被迫当兵或服徭役。米价贵到1万钱一石。人民流离四散。

材料二山西发生饥荒,皇族司马腾乘机掳掠内迁各族人民,卖往山东、河北作奴婢,用来换取军粮。当时20多岁的石勒,也在被掠卖的行列中。他历尽饥饿、疾病、死亡的危险,被卖到山东作奴隶。后来石勒起兵反晋,打造后赵政权。

(1)材料一反映的事件在历史上被叫做什么?当时在位的皇帝是哪个?致使了什么后果?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常识,说说西晋统治者是怎么样对待内迁各族人民的。

(3)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常识,剖析为何西晋会成为一个短命的王朝。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2、“江南为之盛国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1)这两则材料说明了那些问题?

(2)江南经济飞速得以进步是什么原因有什么?

(3)上述材料反映了国内古时候经济进步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24.阅读下面的材料: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主先出于黄帝,以土为德,故为拓拔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地名)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请回答:

⑴魏主是哪个?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⑵“魏主”还有什么汉化的手段?

⑶“魏主”的改革有哪些用途?

25.吸取前人精华,独创一家,其字端秀清爽,“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阅读材料回答:

①材料中反映的是什么人的艺术收获?

②他的代表作是什么?有什么美称?

③后人如何尊称此人的?


答案分析

1.【答案】A

【分析】时间是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曹军以三四万大军打败袁绍十万大军,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后曹操率军北渡黄河,消灭了袁绍残余权势,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区域。故选择答案A。

2.【答案】C

【分析】《三国演义》里“借东风”、“连环计”的故事都与三国鼎立形成的重点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赤壁之战。故选C。

3.【答案】B

【分析】三顾茅庐的典故讲述的是刘备请诸葛亮出山,而诸葛亮的主要贡献是巩固了蜀汉政权。打造西汉的是刘邦,打造西晋的是司马炎,打造东汉的是刘秀。故选B。

4.【答案】A

【分析】曹丕死后,大臣司马懿渐渐控制了魏国大权。魏国先后灭掉了蜀国。266年,司马炎建西晋。280年,西晋军队灭掉了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故本题答案选A。

5.【答案】B

【分析】八王之乱,西晋惠帝时(291—306年),在统治集团内部,即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冏、长沙王乂、成都王颖、河间王颙、东海王越等八个诸侯王之间,为争夺中央最高权力,发生了一连串的相互残杀和战争,历时16年之久,历史上称为“八王之乱”。  B符合题意,故选B项。

6.【答案】B

【分析】依据所学常识可知,国内北方广袤无垠的草原,养育了北方游牧民族,他们在水草丰茂的草原上放养马、牛、羊等牲畜,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他们生活的生动写照。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B。

7.【答案】A

【分析】依据所学常识可知,因为西晋统治集团腐朽,再加上五胡内迁,316年,西晋被北方少数民族——匈奴族所灭。故本题正确的选项是A。

8.【答案】D

【分析】依据题意可知,本题重点句是“北方人口很多向南迁徙”。其非常重要的结果是促进了南方经济的进步。北方很多人口南迁的同时,北方一流的农业生产技术传入南方,加快了南方的社会经济进步,致使农业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为南方后来的进步奠定了经济基础,到了两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完成。故选D项。

9.【答案】B

【分析】结合课本所学剖析,淝水之战前,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383年,东晋和前秦之间发生了淝水之战,淝水之战将来,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区域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况,东晋在南方获得暂时稳定,前秦失败,为南方经济进步创造了条件,B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10.【答案】B

【分析】孝文帝改革是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的事情,A项为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创造了条件,错误;北魏在历史上并没统一全国,C项表述错误;孝文帝改革也并未平息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D错误;B项说法正确。

11.【答案】D

【分析】云冈石窟坐落于山西大同,主要开凿于北魏前期,第20窟露天大佛是代表作,A、B、C正确;云冈石窟并没壁画,D错。故本题选D。

12.【答案】D

【分析】联系已学常识可知,《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系统地汇总了6世纪以前国内北方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借助等,对中国古时候汉族农学的进步产生有重大影响,故选D。

13.【答案】C

【分析】材料中“魏主”指的是北魏孝文帝,强调了平城作为都城的不合理,而且崤山和函谷关是帝王的房子,黄河洛水是帝王的家里,所以也要大规模迁都,一统中原,因此材料的中心意思是孝文帝期望迁都洛阳,故选C。

14.【答案】B

【分析】结合课本所学剖析,383年,前秦统治者在统一北方后,强征各族人民南下,企图一举消灭东晋。因为前秦军队攻打东晋不能人心,对形势估计错误,军队战斗力不强,因此失败了,A、C、D项是前秦失败是什么原因,B项不是前秦失败是什么原因。故答案为B。

15.【答案】C

【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南朝时期,南方的手工业进步也很飞速。灌钢法的使用是冶金技术的一大进步。大家将生铁溶液注入熟铁中,再锻打锤炼,成为质地优良的钢,用来制造兵器、农具。选择答案C。

16.【答案】C

【分析】依据所学常识可知,公元420年,刘裕灭晋后,建国号为宋。从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先后历程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史称“南朝”。故选C。

17.【答案】B

【分析】魏 打造时间:公元220年 都城:洛阳 打造者:曹丕。蜀 打造时间:公元221年  都城:成都 打造者:刘备。吴  打造时间:公元222年 都城:建业 打造者:孙权。所以答案选B。

18.【答案】B

【分析】结合题干中的时间“208年”可知,这一年曹操率领军队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展开对抗。孙权、刘备联军大破曹操大军,此战役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也是一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19.【答案】C

【分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写作此诗时已经五十三岁了,他自比一匹上了年龄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洋溢着积极的进取精神,期望能在有生之年南下统一全国。故本题选C。

20.【答案】A

【分析】公元200年,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大战,曹操亲自率精兵偷袭乌巢把袁绍的粮草烧的一干二净,曹操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官渡之战后几年,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21.【答案】(1)魏、蜀、吴。

(2)赤壁之战。

(3)官渡之战。

【分析】(1)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后,曹操回到北方,再也不敢随便南下。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 孙权在建业称吴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2)题干苏轼词中的重点信息“三国周郎赤壁”是解题的重点,联系已学常识可知赤壁之战指的是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3)东汉末年曹操去洛阳迎接汉献帝到许,控制了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唯才是举擅长用人,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士兵屯田实力不断加大。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决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获得胜利。官渡之战后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22.【答案】(1)“八王之乱”。晋惠帝。后果:这场内乱对社会导致巨大灾害,人民饱受痛苦,很多人口逃往南方,形成国内古时候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2)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

(3)①西晋统治集团腐朽,导致“八王之乱”,西晋统治衰落。②对各族人民残酷剥削压迫,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一些少数民族首领乘机起兵反晋,致使西晋灭亡。

【分析】(1)依据材料一的“八王混战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米价贵到1万钱一石。人民流离四散。”结合所学常识可知,西晋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 “八王之乱”。八王混战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这场内乱历时16年,对社会导致巨大灾害,当时米价飞涨,贵到一万钱一石,人民饱受痛苦。中原人口很多逃往南方,形成国内古时候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徒高潮。

(2)依据材料二的“山西发生饥荒,皇族司马腾乘机掳掠内迁各族人民,卖往山东、河北作奴婢,用来换取军粮。石勒历尽饥俄、疾病、死亡的危险,被卖到山东作奴隶。”结合所学常识可知,西晋统治者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

(3)材料一反映的是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因为西晋统治集团腐朽,导致“八王之乱”。 这场内乱历时16年,对社会导致巨大灾害,使西晋统治衰落,加快了西晋的灭亡。材料二反映的是西晋统治者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西晋统治者对各族人民残酷剥削压迫,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一些少数民族首领乘机起兵反晋,致使西晋灭亡。

23.【答案】(1)江南经济进步兴盛

(2)①南方相对安定,北方多战乱,很多人口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一流的生产技术和工具。②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③统治者看重。

(3)国内经济重心南移。

【分析】(1)材料剖析题,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做到一边读材料一边读设问。要理解题意,紧密结合材料。从题干和材料中找出提示的关键字。“江南为之国盛,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说明江南经济非常兴盛,农业丰收、生产的丝绵发达,可以供天下用。

(2)结合课本经济重心的南移,学生可以答出江南经济进步是什么原因:①南方相对安定,北方多战乱,很多人口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一流的生产技术和工具。②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③统治者看重。

(3)这类的题,可提示学生根据前面问题答案来答。通过对前面1、二问比较,学生可知南方经济进步兴盛,超越了北方。可见国内经济重心南移。

24.【答案】⑴北魏孝文帝。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

⑵说汉话、穿汉服、与汉族通婚、使用汉族官制和礼法。

⑶使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进步加快了北方各民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

【分析】考试试题剖析:此题为材料型简答卷。考查学生解析材料的能力。此题分设3个问来进行考查。

(1)此题通过材料考查孝文帝改革的有关要点。题文信息:《资治通鉴》节选内容,“魏主先出于黄帝,以土为德,故为拓拔氏。”可以判定魏主是孝文帝;依据“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地名)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剖析是改革之意。依据需要即可回答:孝文帝,孝文帝改革。

(2)此题考查孝文帝改革的汉化的手段的有关要点。孝文帝的改革手段:第一,禁用鲜卑语。30岁以上的鲜卑官吏要逐步改说汉语。第二,禁穿胡服。经过六年的研究设计,拟定了官员的冠服,同时模仿南朝的样式,规定了妇女的服装。第三,禁用鲜卑姓氏。将鲜卑族原来的复音姓氏改为近似的单音汉姓,总共改变了118个复姓。第四,鼓励鲜卑贵族和汉族贵族的联姻。第五,使用汉族的官制、律令。依据需要即可回答:改用汉语,改用汉姓,改穿汉服,与汉人通婚。

(3)此题考查孝文帝改革的历史用途。由所学常识可知:孝文帝改革使北魏政治、经济有了较大的进步,创造了和平的环境,各族人民交往频繁,使民族融合节奏加快、为北方经济的恢复进步作出了贡献,也使少数民族生活方法封建化.有益于国内的民族大融合,有益于国内少数民族的经济的进步,有益于国内少数名族从奴隶制向封建规范的过渡,有益于国内民族的团结。依据需要即可回答:巩固了统治,促进了民族融合。

25.【答案】①王羲之

②《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③“书圣”

【分析】材料中反映的是王羲之的艺术收获,他的代表作是《兰亭序》,有着“天下第一行书”的美称。后人尊称王羲之为“书圣”。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