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英语  数学  小学  初中  高中  化学 

「清华教授刘瑜」我的女儿正来势汹汹地成为一个普通人

   日期:2025-04-15     来源:www.gzpyhg.com    浏览:604    
文章简介:面对角逐,面对升学,父母一直焦虑不堪。而清华大学教授刘瑜在最新演讲中谈到,要坚信我们的孩子会长成一个普通人。

面对角逐,面对升学,父母一直焦虑不堪。而清华大学教授刘瑜在最新演讲中谈到,要坚信我们的孩子会长成一个普通人。作为一个父母的使命就是:沿着孩子的这种独特质,帮他找到他所欢喜的事。今天记者与你推荐这篇文章。

「清华教授刘瑜」我的女儿正来势汹汹地成为一个普通人

刘瑜:不确定性本身可能不是坏事。某种意义上,它是现代社会的特点,是社会进步的代价。自西汉到1949年,中国人均GDP基本维持不变。此时,生活没不确定性。将来就是对过去的不断复制。你爷爷是铁匠,你父亲是铁匠,你也是铁匠。但,在过去200年间,每个国家经济曲线直线上涨,人类社会发生前所未有些变化。洽洽是不确定性,为大家带来更多机会,更多可能性。

01

不确定性,进步的代价不确定性在带给大家自由和机会的同时,也给大家带来不少焦虑。在现代社会,大家有了选择职业的自由,也因此有了失业的自由;大家有了受教育的自由,也因此有了考试可能不及格的风险。自由,好处是无限的可能性,坏处是无限的角逐。自由,好处是无限的可能性,坏处是无限的角逐。于是,为了应付这种风险和角逐,人类创造了各种各样的保障机制,譬如社会保障,金融和保险,慈善等等。大众教育的兴起,在非常大程度上就是各种保障机制之一,由于大家需要通过大众教育来获得各种各样的常识和技能,以帮助大家应付各种风险。

但问题来了,在常识储备的过程中,会形成一种恶性角逐,这也是大家教育的近况,即“军备竞赛”模式,它包括两个方案——学历越高越好,技能越多越好。中国的青年上大学、读研、读博,国内读完、海外读,拿了第一学位,拿第二学位,拿了学位,还想拿各种各样的证书。父母也需要孩子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从小就参加各种兴趣班等等。无限的恶性角逐,不少父母号召搞素质教育。于是乎,教育部积极响应,用应试教育的方法搞素质教育,搞得大家父母目前一听到“素质教育”这四个字,就闻风丧胆。

02

“军备竞赛”的后果
教育的这种“军备竞赛”模式,后果是什么?所有人都疲惫不堪。你的孩子10点睡,我的孩子11点睡,他的孩子12点睡。你上两个补习班,他上四个补习班。前一段时间我在一个母亲群里,看到一个转发的新闻,讲的是一位文科出身母亲,为了辅导孩子考大学,硬是把自己锻导致一个理工科的学霸。
 
 「清华教授刘瑜」我的女儿正来势汹汹地成为一个普通人
我当时看完这个新闻后,就在母亲群表态,我说我已经想好了:大家家孩子将来就让她开个奶茶店得了。结果其他的母亲纷纷表示,他们的孩子也要开奶茶店。我就意识到,看来这个奶茶店角逐也很激烈,大家家的孩子还是开煎饼店算了。
这种恶性角逐在我看来,它有几个后果。第一,它是对女权运动的伤害。无数的职业女人本可以在事业上绽放,结果却由于被卷入这种恶性角逐,不能不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孩子教育的“军备竞赛”中,舍弃我们的事业。第二,它是对家庭关系的伤害。本来很和谐的家庭关系,由于你要逼孩子学这个、学那个,致使家庭关系鸡飞狗跳。第三,它是对教育公平的伤害。到最后你会发现,教育非常大程度上,拼的是爸爸妈妈的财力。假如你能上得起最好的私立学校、国际学校,那样你的孩子就有前途。
在这种恶性角逐里成长,也比较容易长成一个“空心人”。虽然习得了十八般武艺,但完全不了解到底该干什么。
但,这所有最大的伤害是孩子本身。青少年抑郁症、焦虑症非常常见,自杀的低龄化趋势很紧急,每5位初中生就有1位过去考虑过自杀。一个孩子,怀着对世界的无限憧憬长大,结果,大家所有些大人合谋起来告诉他:你的前半存活在的目的,就是考试,完全了无生趣啊。即使不抑郁、不自杀,在这种恶性角逐里成长,也比较容易长成一个“空心人”。虽然习得了十八般武艺,但完全不了解到底该干什么。

03

怎么样缓解军备竞赛重压?军备竞赛不可能完全逃离,却可能减速。
01 认识你一个人
第一,认识你一个人。这可能比你认识世界,获得各种各样的常识技能愈加要紧。大家的教育,目的是让孩子获得越多技能越好。但极少鼓励孩子去考虑——我是哪个?我比较适合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最喜欢做什么?极少鼓励孩子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
生活是不是真的是——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得到得越多越好?我非常怀疑这一点。我感觉,生活的目的并非越高、越快、越多,而是找到合适我们的地方。一个人假如由于高密集的补习或者昂贵的咨询服务上了一流大学,大学四年、八年都在凤凰群当中当个凤尾,未必有益于他的成长。倘若,你身边某个男孩由于运势,交了一个他配不上的女生,他会过得非常快乐吗?未必。他可能活得非常累。一个自由散漫的人,由于听爸爸妈妈的话考了公务员,无论升到处级或者厅级,他可能天天都会感觉自己在穿一双不合适自己脚的鞋。生活的目的并非越高、越快、越多,而是找到合适我们的地方。
为何目前青少年这么多抑郁,这么多焦虑?就是由于这种错配。不少人根本不是从我们的兴趣、性格、特征出发去选择专业、去找工作,而是学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干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走其他人的路,让自己说去吧”。

所以,大家的教育不是鼓励青年发现自我,而是逃避自我。从独特的自我逃向平均的他者,个性逃向时尚,从冒险逃向安全。假如你问父母为何给孩子报兴趣班?是由于“其他人都报了”。假如你问大学生为何选这个专业?是由于“好找工作”。假如你问职场人为何干这个工作?是由于“稳定、收入高、让爸爸妈妈放心”。就算你换一个工作,更不是由于你喜欢这个新的工作,而是由于你太讨厌上一个工作了。所以,你的生活就是无穷无尽地逃跑。要从角逐中胜出,你要做1,不要去做10001。但,这种随波逐流带来的安全感在我看来,其实是一种不真实的安全感,由于你往人最多的地方扎,如何可能安全?那一定是踩踏式的角逐。硅谷的投资家彼得·蒂尔写过一本书,《从0到1》,就是说这个投资原理。教育也是一样的道理。要从角逐中胜出,你要做1,不要去做10001。你去做10001,一定就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由于你前面已经有10000人了。我先生过去跟我商量,需不需要让孩子学弹钢琴。我就说,不要,你想想看,北京可能有300多万孩子在学钢琴,咱们楼上楼下就有四五家,在这样的情况下学钢琴,要想出类拔萃,这不是自取灭亡吗?咱们还不如让孩子学习古希腊罗马史呢。当然其实我就是懒,是那种不战而降的母亲。

彼得·蒂尔有句话我印象非常深,他说,大家都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引自列夫·托尔斯泰)但事实恰好相反。不幸的人都是一样的,而幸福的人各有各的幸福。为何?由于不幸的人都在走其他人的路,而幸福的人都在另辟蹊径。每人都在做金融的时候,他去做网络;每人都在做网络的时候,他去拍电影;每人都在拍电影的时候,他去搞教育;每人都搞教育的时候,他又回来做金融。这就是独辟蹊径。找到我们的独特质,才能获得角逐优势。不幸的人都在走其他人的路,而幸福的人都在另辟蹊径。从国家竞争优势的角度来讲,也是如此。不少人都发现了中美教育的一个悖论:就是中国的基础教育非常不错,相比之下,美国不少中小学生连基本的加减乘除都不好。但,到了大学特别是研究生阶段,美国的优势开始出现了,最后各种诺贝尔奖,他们拿的最多,而中国当地培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少而又少。这种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悖论,我感觉就和是不是鼓励“自我探索、自我发现”有关。当每一个人都被鼓励去探寻自己最大的闪光点,施展自己最大的优势,一个社会的创造力就会被发挥到极致。而当大部分孩子都在同一个标准面前踩踏式角逐,忙得根本没时间探索我们的兴趣,他就非常难出彩。他可能由于强大的外在重压而做到及格,甚至好,但由于缺少内在的热情,他非常难做到出色、做到极致。

可能有的青年会说,我不是没勇气去尝试,但我不了解该做什么;我也想跟随内心,但我的内心里一点动静都没。这不奇怪,你从小都在流水线上长大,你真的不了解下了流水线应该做什么。在成长的过程中,社会、爸爸妈妈、老师为你指明各种前进的路标,前进,左拐,右拐,忽然有一天方向盘交给你一个人了,你不了解如何解决、迷茫非常正常。
自由不止是一个空间,它是一个习得的能力。每一个人的自我,都是不断探索、试错中试出来的。你不可能坐在房间里冥思苦想、绞尽脑汁,忽然就顿悟了,啊,我应该去干这个。没一个人的“自我”在十多大岁数,二十多大岁数时就是一个成品,它不是草丛中的一块宝玉。你刚开始找到的只是一块石头,你得把这个石头雕刻成你一个人,这才是发现自我的过程。
02 失败的勇气
既然是试错,一定就会犯了错误,结果可能就会失败。不少父母,教师,青年之所以不敢去试错,就是怕失败。


「清华教授刘瑜」我的女儿正来势汹汹地成为一个普通人
目前,大家的社会充满了成功学,但却没“失败学”。社会、老师,父母不停地引导孩子“有志者事竟成”,但其实,成功有实力、运势、关系、出身、情商等多重原因,不是空有一腔热血,就能成功。
近期,大连理工男自杀的事震撼全国,大伙感觉匪夷所思。临死前他写了一封遗书,由于做实验失败,他感觉自己是个废物,然后就自杀了。这个当然很叫人痛心,大家想不通:为何他宁可自杀,也不选择退学休学?我感觉,非常大一部分缘由,就是大家社会有太多错误的失败观。失败是一个信号机制,提醒大家该拐弯的时候拐弯,而不是一条路走到黑。
这种失败观第一就体目前——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但失败其实是认识自我的一条必经的道路,由于失败,让大家了解自己能力的限度,兴趣的限度。失败是一个信号机制,提醒大家该拐弯的时候拐弯,而不是一条路走到黑。但大家的教育鄙视舍弃、鄙视失败,还创造了不少褒义词鼓励这种极其痛苦的坚持:坚韧不拔、坚定不移、决不舍弃、战胜自我……你说你方向都错了,为何必须要坚定不移?都走到死胡同了,为何要决不舍弃?有时候,舍弃是一种止损机制。
李雪琴,现在中国最好的脱口秀演员之一。她去纽约留学之前都是一个标准的北大人,但由于抑郁或者个人缘由,没拿到学位就回老家了,开始互联网卖货。用世俗的规范来看,她失败了。但,这种失败对她来讲,恰恰是一个转机,她转型为网络红人、成为脱口秀演员。在我看来,中国损失一个这么出色的脱口秀女演员,比纽约某投行里损失一个女白领,前者损失要大多了。所以,认识自我是一个试错的过程。没失败的勇气,就没发现的惊喜。
那样,假如转机迟迟不来如何解决?冒险当然就大概失败,而且可能是从一个失败到另一个失败。但,再失败也比自杀或者慢性自杀要好吧?而且,作为一个勇敢的失败者,总比作为一个懦弱的失败者要好。最后就算你一事无成,你也成了一个勇敢诚实的人。
03 何谓成功?
另一个可怕的“失败观”就是成功标准的单一化。成功是什么?成功就是出人头地,挣更多的钱,当更大的官,有更多的粉……总之,假如你是一个普通人,那你就失败了。
一个社会哪有那样多成功人士?那样多马云、那样多朗朗,那样多姚明?大多数人就是普通人。我一个朋友说的一句话我印象非常深,她说:要坚信我们的孩子会长成一个普通人。这句话就是我作为一个妈妈的座右铭,所以我刚开始就把自己从虎妈的战车上解绑了,获得了做妈妈的自由。
可能有人会说,刘老师你别假谦虚了,你们全家都是清华北大的,你也上过藤校,你家孩子一定非常出色啊。我对你说们,我孩子在清华附小上学,孩子父母都是学霸,清华满大街藤校毕业的老师,那又如何呢?一个班里还是只有一个第一啊。整个北京,清华北大的录取率是千分之五左右,能上美国藤校的更是凤毛麟角,你凭什么觉得我们的孩子是抓到彩票的那一个?这不科学。所以,这不是谦虚,这是一个理性人对概率学的尊重。当然了,万一我女儿是个旷世奇才,我一定也会偷着乐,但到现在为止,我那个朋友是对的,我女儿正在来势汹汹地成为一个普通人。我作为一个父母的使命就是:沿着孩子的这种独特质,帮他找到他所欢喜的事。
同意绝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这一点之后,正确的教育观是什么?不是非要把一棵小草培培养苍天大树,而是要把一颗小草培培养一棵美好的小草,一棵健康的小草。大多数人可能天分都非常普通,但她/他的兴趣喜好个性,都有我们的独特质。我作为一个父母的使命就是:沿着孩子的这种独特质,帮他找到他所欢喜的事。
可能有些父母会说,大家家孩子没任何比较优势,如何解决?其实,每一个人都有我们的比较优势。所谓的比较优势,不是说你一件事情干的比所有人都好,而是在你一个人能干的所有事情中,哪件事情可以干的最好。就算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譬如做饭、化妆,你把它做到极致,也可以成为你的闪光点。日本有个工作叫做“收纳咨询师”,你看,收纳都可以成为一个工作,甚至事业。你家孩子可能不是天才,但在一个小小的天地里过上怡然自得的生活,这已经足够,这就是成功。
还有些父母说,我的孩子很懒,我如何去改造他?一个方法是帮他找到我们的闪光点,让他形成成长的内在驱动力。但,确实存在一种可能性,就是有的人天性懒散,“做什么都不努力”。即便是这种孩子,我感觉也不可以去“失败羞辱”,最多是帮助他理解,性格即命,他以后要为目前的所有生活态度承担后果。
可能由于我从小是个非常“要强”的人,所以非常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假定其他人也应该这样。虽然不可能每人都成为盖茨马云,但每一个人都要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都要追求卓越。但,伴随成长,我的这个想法也开始动摇了。为何?由于我慢慢意识到,所谓成功,总是和巨大的责任和重压相对应。每一个人的价值排序不同,不是所有人都想用舒适、用从容、用轻松去交换成功,而追求舒适、从容、轻松也未必是什么罪过。假如一个人选择“自在”舍弃“成功”,这也未必是坏事。
我近期还看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说法:以前说起吃福利的人,大家都感觉是社会的负担,特别是其中的懒汉,多多少少有点瞧不起。但其实,懒汉对社会也有非常大贡献,福利事实上是对这份贡献的嘉奖。懒汉对社会有哪些贡献呢?一句话,他们大大减少了社会角逐的烈度。大伙想想,大家目前已经活得气喘吁吁了,假如每一个人都是拼命三郎,大家得累成什么样?所以,在一个高度角逐性年代,社会需要懒汉、社会感谢懒汉。他们牺牲了自己,把无数人从崩溃的边缘挽救了回来。
所以,我的教育观是什么?说起来就是两句话: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这不止是为了让孩子们更轻松,我相信这种因势利导的教育,对教育本身的产出,对社会资源的最好配置与千家万户的和平稳定来讲,都利大于弊。只有每一个人都各美其美,一个社会才会生机勃勃。


(图文来自互联网,侵权删)

「清华教授刘瑜」我的女儿正来势汹汹地成为一个普通人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