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少父母把养孩子的投入称为无底洞,从0岁到6岁的学前阶段,其花钱的程度也愈加惊人。记者注意到,在平台与博客晒婴幼儿教育花销的大体上包含几项:奶粉、尿布、辅食、水果、早教、医疗、玩具、衣服、保姆、保险、旅游,每一项都是不小的开支。
算下来,不少人都达到了五六万元,甚至有些跟帖说光早教就每月万元。
不少年轻爸爸妈妈把新生儿接回家,第一笔花出去的钱就是请月嫂。我去找的时候,就剩两个月嫂,一个5100,一个4800,我选了实惠的那个。一名父亲无奈地说,这倒好,我这个月的薪资原封没动都给月嫂了。
而高额的奶粉钱也愁坏了爸爸妈妈,连明星也四处声称,要为孩子努力赚奶粉钱。一罐900克的奶粉最少也要一百多一罐,一个月至少两三罐,目前时尚的各式各样让婴儿脑部发育均衡的奶粉和进口奶粉价格更高,为了孩子能聪明伶俐,健康成长,父母宁肯节衣缩食也要为孩子买好奶粉。
一名母亲由衷地对记者说:母乳喂养就是好,先不说孩子健康,这能省多少钱啊!玩具和衣服是另一项重头开销,现在普通的品牌儿童服装一套最少都一二百元,进口牌子价格更要翻番;玩具的价格更不能了,一套乐高积木上千,普通的遥控车、芭比娃娃都要数百元。
孩子上婴幼儿园之后,烧钱第三升级。
大学生小陈的教育账单
北京外国语大学大二学生小陈大学四年的花费:
学费2万元;住宿费:6000元;
校内生活费:800124=3.84万元;
书费:学校需要每年交书费700元,自己课外买的书一年约300元,4000元;
杂费:买衣服、CD、手提电脑、手机等3万元;
大学四年总共花费10万元。
这是在当地上大学的成本,假如去香港上大学,四年至少40万元,去美国读大学则每年要15万到60万元。
教育负担之重,确实压得父母抬不起头。近日,中国年轻人报社调中心通过新浪网,对2157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4.7%的人感觉教育支出已是城乡普通家庭很大负担。
36.2%的人每年教育花费占家庭收入的10%至30%,29.5%的人达到30%至50%,12.8%的人达到50%至80%,8.4%的人甚至达到了80%以上。
是父母在作茧自缚?
这类五花八门、铺天盖地的婴幼儿教育花费好似一片浓重的乌云,罩在了已届生育年龄的八零后身上,生还是不生,需不需要做孩奴,年轻一代正在生育问题上面临着前所未有些挑战!
一家门户网站专门开辟了辩论区来讨论孩奴问题,参加投票和辩论的已有37000多名网友,现在反方占绝对优势,倡导不要孩子的有23000多人,倡导要孩子的只有13000多人。不少网友留言说:养活自己都难,再养个孩子,第一遭罪;第二对不起下一代;
第三忒没社会责任感。自己感觉负担不了那样重的责任,给不了孩子一个温馨快乐经济实力充足的生活,所以不要孩子。本钱太高生活太累。
生小孩就给套牢,股票可以解套,这只股永远也解不了!假如没非常不错的经济条件和好的自己素养,没能力培养一个出色的孩子,就不要生。那样将会让自己一生辛苦劳累连心理安慰也没一丝,也误了孩子。
这场网上辩论其实也正是不少八零后真实心态的反映,因不愿当孩奴而自愿丁克与由于错过最好生育机会等缘由被丁克的八零后正在递增。
统计显示,现在中国妇女平均的生育水平持续维持在1.5以下,也就是说平均每一个育龄妇女孩孩子的总数不到1.5个,有专家指出,这是一个极端危险的数字。这意味着,假如中国生育率继续维持在这一水平,在并不非常遥远的将来,中国人口会以平均每降低四分之一的速度降低。
孩奴,到底当还是不当?
这真成了一个问题,不过,也有不少网友撰文发帖发出了另外一种声音:孩奴的诞生有非常大缘由是父母在作茧自缚,他们从再穷不可以穷教育,再苦不可以苦孩子的看法出发并不断膨胀,为了孩子爆发源于己根本没办法承受的消费热情,并尽我们的能力去花时间挣更多的钱。
他们由于对孩子寄予了不切实质的期望,所以一生都在为子女打拼,而失去了自我价值,这种奴性不值得倡导。
而心理专家则针对八零后的孩奴恐惧症给出了如此的建议:其实养育子女,必须要做好筹备,无论是生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
在需不需要成为孩奴这个问题上要因人而异,假如这个家庭在收入、房屋等方面都做好了筹备,孩子出生了,即便当孩奴也没什么。但假如两方面都还没有做好筹备,生下孩子一定会干扰到我们的生活状况。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王桂英则表示,对于在是不是生育问题上有犹豫的夫妻而言,他们会有顾虑:假如生,那就会好好养。正由于必须要好好养,所以才会有顾虑,怕让下一代吃苦。而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得靠政府。由政府给孩子提供好的教育,健全的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