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初三阶段测试
理化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物理部分
考生注意:
1.本试题物理部分含五个大题。
2.答卷时,考生务必按答卷需要在答卷纸规定的地方上作答,在草稿纸、本试题上答卷一律无效。
1、选择题(共16分)
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答卷纸的相应地方。
1. 下列各物理量中,可辨别物质的是( )
A. 体积 B. 密度 C.水平 D.形状
2. 下列各项中不是借助连通器工作的是( )
A.液位计 B.人内耳中的半规管 C. 医用注射器 D.船闸
3. 下列实例中,是增大压强的是( )
A.坦克装有履带 B.在铁轨下铺设枕木
C.刀刃磨得锋利 D.滑雪时站在雪橇上
液体 | 密度(kg/m3) |
酒精 | 0.8×103 |
酱油 | 1.1×103 |
煤油 | 0.8×103 |
色拉油 | 0.92×103 |
4. 通过查下表可知,某一个容器最多可以装1千克的水,用它肯定能装得下1千克的液体是()
A. 酒精
B. 酱油
C. 煤油
D. 色拉油
![]() |
5.如图1所示,下列事实中不可以说明大方压存在的是( )
6.如图2所示,取一模一样的长方体物体1块、2块、3块分别竖放、平放、竖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a、Pb和Pc(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则()
A.Pa=Pc>Pb B.Pa=Pc<Pb C.Pa>Pb>Pc D.Pa<Pb<Pc
7.如图3所示,甲、乙两支一模一样的试管.分别装有水平相等的液体。甲试管竖直放置,乙试管倾斜放置,两试管液面相平。设液体对两试管底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 )
A. P甲>P乙 B. P甲 <P乙
C. P甲=P乙 D. 条件不足,没办法判断
8、如图4所示,把水平为m1、m2的实心正方体铁块和铝块分别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ρ铁>ρ铝),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若在铁块上方沿水平方向截去一部分放在铝块上面,此时铁块对桌面的压强变化量为Dp1,铝块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为Dp2,则m1、m2及Dp1、Dp2的大小关系为
A.
; Dp1>Dp2 B.
;Dp1<Dp2
C.;Dp1>Dp2 D.
;Dp1<Dp2
2、填空题(共23分)
请将结果填入答卷纸的相应地方。
9.冰的密度为0.9×103千克/米3,单位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块冰完全熔化成水后,它们的体积、水平和密度三个物理量中,不变的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小的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物理学中,把____________________用途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重压;压强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物理量。用200牛的重压用途在0.2米2的面积上,产生的压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帕,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著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方压的存在;在1644年,意大利的科学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实验测出大方压的值,其数值上等于__________厘米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大方压强的大小随海拔高度的增大而__________。
12.国内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潜至100米深度时,海水的压强约为__________ 帕(海水的密度取水的密度),面积为0.5米2的潜水器舱门遭到海水的重压约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_牛。若“蛟龙号”遭到海水的压强减小,表明它正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下潜”或“上浮”)。
13. 一块方形橡皮泥放在水平桌面的中央,已知橡皮泥对桌面的压强为800 帕。若将橡皮泥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半,剩下半块对桌面的压强为__________帕;若再将切下的半块叠放在剩余半块上,则桌面遭到的压强为____________________帕。
14.将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如图5所示的办法放置在水平的桌面上,若两个容器中分别装入水平相同的水,且都未装满,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为P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P乙。两个容器对桌面的重压关系是F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关系是P甲’ __________P乙’.
15.某小组同学在学习了密度常识后,依据“浸入水中的铁块最后静止在容器底部、浸入水中的木块最后漂浮在水面上”的现象,提出猜想:物块的密度或许会对它浸入水中后的最后状况有影响。于是他们使用若干体积相同、密度不一样的实心物块和足够的水进行实验。实验中他们分别将物块A、B、C和D浸入水中,待其最后静止,并将此时察看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如图6(a)、(b)、(c)和(d)。已知物块密度跟水密度的状况是ρA>ρ水>ρB>ρC>ρD。
① 剖析比较图6中(a)和(b)或(a)和(c)或(a)和(d)现象及有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块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时,物块最后静止在容器底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剖析比较图6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及有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块漂浮在水中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图题(共6分)
请将图直接画在答卷纸的相应地方,作图题需要用2B铅笔。
16.在图7中,重为10牛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用力的图示法画出地面遭到的重压。
图7 图8
17.如图8所示,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底部用橡皮膜封住,装有适当的水,将它分别放入水、盐水和酒精中,当管内外液面恰好相平常,画出橡皮膜大致的形状。
4、计算题(共27分)
请将计算过程和答案写入答卷纸的相应地方。
18.水平为18千克的冰块,密度为0.9×103千克/米3。求:
(1)冰块的体积;
(2)若冰块吸热后,有3×10-3米3的冰熔化成水,求水的水平。
车架材料 | 碳纤维 |
车架体积/m3 | 2.5×10-3 |
车架水平/kg | 5 |
整车水平/kg | 10 |
单轮接触面积/m2 | 5×10-4 |
19.水平为50千克的小明坚持骑自行车上学,小明的自行车有关数据见右表。求:(1)车架材料的密度;
(2)小明骑自行车时对地面的重压和压强。
20. 一只平底薄壁容器水平为0.1千克,底面积为0.02米2,放在水平桌面中央,容器内所盛的水水平为0.9千克,水深为0.1米。求:
(1)容器底遭到水的压强P水;
(2)容器底遭到水的重压F水;
(3)桌面遭到盛水容器的压强P桌。
21. 如图9所示,均匀实心正方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甲的底面积为4×10-2米2,水平为16千克,乙的体积为1×10-3米3。求:
(1)甲对地面的压强p;
(2)若将乙叠放在甲的上方中央,乙对甲的压强为p1,若将甲叠放在乙的上方中央,甲对乙的压强为p2,已知p2=4p1。求乙的密度。
(3)当甲、乙分别平放在水平地面上时,若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体积V,则求甲、乙对地面压强变化量△p甲与△p乙的比值。
5、实验题(共18分)
请将计算过程和答案写入答卷纸的相应地方。
22.如图10可以说明__________原理;图是在测量__________的值, 若实验时玻璃管倾斜,则水银柱的高度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不变”、“变大”、“变小”)。
23.对比“探究物质水平与体积的关系”和“测定物质密度”两个实验,实验所需要测量的物理量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其中,“探究物质水平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应该选择__________物质的物块进行实验(选填“一种”或“多种”),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测定物质密度”实验的实验原理是 __________ 。如图11所示,甲、乙、丙三种物质中__________物质的密度最大。
24.如图12所示是某同学研究“影响重压用途成效”的实验情景,将木梳夹在两个手掌之间,并相互挤压,右手掌比左手掌的疼痛感强,这个实验可以探究:在重压大小相同的状况下,重压用途成效与__________的关系;若加强用力,两手掌的疼痛感加强,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
25.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什么原因有关”的实验中,小李用图13甲、乙、丙所示的器材进行实验。
① 图13甲所示装置的名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可将带橡皮膜的塑料盒先后放在____________________地方(请填写字母),并察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可将带橡皮膜的塑料盒先后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方(请填写字母)。
26.某同学研究容器对水平地面重压的变化状况。他在盛有水的薄壁柱形容器中放入不一样的实心物体,物体浸没在水中且沉底,实验过程均如图14所示,并用传感器测出容器对水平地面的重压变化量ΔF,有关的数据记录在表一中。
表一
实验序号 | 1 | 2 | 3 | 4 | 5 |
|
ρ物 | 1.2×103 | 1.2×103 | 1.5×103 | 1.5×103 | 1.8×103 | 1.8×103 |
V物 | 2.0×10-4 | 2.5×10-4 | 2.0×10-4 | 3.0×10-4 | 2.0×10-4 | 2.5×10-4 |
ΔF | 2.4 | 3.0 | 3.0 | 4.5 | 3.6 | 4.5 |
①剖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中ΔF和ρ物的关系及有关条件,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浸没在水中且沉底的实心物体,当V物相同时,ΔF随ρ物的增大而增大;
②剖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中ΔF和V物的关系及有关条件,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
实验序号 | 7 | 8 |
ρ物 | __________ | 2.4×103 |
V物 | 3.0×10-4 | __________ |
ΔF | 3.6 | 4.8 |
③进一步剖析表一中的数据,发现浸没的物体沉入水底后,存在ΔF 相同的现象。若用其它 物体进一步实验,请在表二中填入拟进行实验的数据。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