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化学  数学  初中  高中  英语  小学 

2020人教版高中一年级物理必学二核心要点训练3 万有引力与航天

   日期:2024-09-05     来源:www.yanlongwu.com    浏览:415    
文章简介:03 万有引力与航天 1、选择题3~4个 1.2017年3月16日消息,高景一号卫星发回明确影像图,可区别单个树冠。若该卫星在地面上未发射时的水平为m,重力为G0,它在离地面的距离等于地球半径R的圆形轨道上运行时的            A...

03 万有引力与航天

1、选择题3~4个

1.2017年3月16日消息,高景一号卫星发回明确影像图,可区别单个树冠。若该卫星在地面上未发射时的水平为m,重力为G0,它在离地面的距离等于地球半径R的圆形轨道上运行时的           

A.线速度为         B.角速度为

C.周期为4π    D.向心加速度

1.B 分析: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有Gr2=mr=mT2rma由题意可知,r=2R,该卫星在地面上未发射时的水平为m,重力为G0,依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得GMgR2=mR2,分别解得线速度为 ,角速度为 ,周期T=4π,向心加速度,故B正确,A、C、D错误。

2.2019年1月15日,中央电视台发布的一张照片显示,停留在月球上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上的一颗棉花籽已经发芽,这标志着人类初次在月球上进行生物实验。如图所示,前期“嫦娥四号”在环月圆轨道Ⅰ上的A点推行变轨,接着进入近月的椭圆轨道Ⅱ,再由近月点B成功落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嫦娥四号”沿轨道Ⅱ运行的周期大于沿轨道Ⅰ运行的周期

B.“嫦娥四号”沿轨道Ⅰ运动至A时,需制动减速才能进入轨道Ⅱ

C.“嫦娥四号”沿轨道Ⅱ运行时,在A点的加速度大于在B点的加速度                 

D.“嫦娥四号”在轨道Ⅱ上由A点运行到B点的过程,速度渐渐增大

2.BD 分析:轨道Ⅱ的半长轴小于轨道I的半径,依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嫦娥四号沿轨道Ⅱ运行的周期小于沿轨道I运行的周期,选项A错误;在轨道I上运动,从A点开始变轨,可知嫦娥四号做向心运动,在A点应该制动减速,以减小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通过做向心运动减小轨道半径,选项B正确;在轨道Ⅱ上运动时,卫星只受万有引力用途,在A点时的万有引力比B点的小,故A点的加速度小于在B点的加速度,选项C错误;依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知在轨道Ⅱ上由A点运行到B点的过程中,速度渐渐增大,选项D正确。

 

3.被戏称为“地球的表哥”——行星“开普勒452b”绕一颗与太阳类似的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经过察看与测量知该行星与地球的半径之比为1.6,表面重力加速度之比为2,两者公转半径相等,公转周期为385天。若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仅借助上述数据能求出的物理量是                         (   )

A.“开普勒452b”的第一宇宙速度

B.“开普勒452b”环绕的恒星水平

C.“开普勒452b”的自转周期

D.“开普勒452b”平均密度与地球平均密度之比

3.AD 分析:依据题设条件可求得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由于已知“开普勒452b”与地球的半径之比为1.6,表面重力加速度之比为2,故可求得“开普勒452b”的第一宇宙速度,A正确;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知,整理后有,只了解周期,而轨道半径未知,故没办法求出“开普勒452b”环绕中心恒星的水平,B错误;因为题设条件不足,故没办法求出“开普勒452b”的自转周期,C错误;依据平均密度公式有,在星球表面有,即,可得“开普勒452b”平均密度与地球平均密度之比,D正确。

 

4.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达成月球背面软着陆,实行人类初次巡视月球背面的任务。“嫦娥四号”经过发射入轨、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等四个阶段,最后着陆月球。关于“嫦娥四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地球表面的发射速度应该大于第二宇宙速度

B.若在环月段圆轨道的半径r、周期T和引力常量G,可以求出月球的密度

C.从环月段椭圆轨道进入环月段圆轨道时,“嫦娥四号”的减速变轨,机械能减小

D.依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嫦娥四号”先后绕月球和做地球椭圆圆轨道运行时,其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周期平方的比值不同

4.CD  分析:“嫦娥四号”在地球表面发射后绕地球运行,则“嫦娥四号”在地球表面的发射速度应该大于第一宇宙速度而小于第二宇宙速度。A错误;据可得,月球的水平。但月球的半径未知,求不出月球的密度。B错误;“嫦娥四号”从环月段椭圆轨道进入环月段圆轨道时,应减速变轨,则探测器的机械能减小。C正确;由可得,“嫦娥四号”绕不一样的中心天体运动时,其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周期平方的比值是不一样的,D正确。

5.北京时间2019年4月十日,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国际合作项目宣布:首张黑洞照片问世,如图所示。科学研究表明,当天体的逃逸速度(即第二宇宙速度,为第一宇宙倍)超越光速时,该天体就是黑洞。已知某天体与地球的水平之比为k,地球的半径为R.地球卫星的环绕速度(即第一宇宙速度)为,光速为c。则要使该天体成为黑洞,其半径应小于        ( )                     

A.    B.    

C.      D.

5.A 分析: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该天体成为黑洞时其半径为r,第一宇宙速度为v2,为, 而c=v2,联立解得,故A正确。
6.国内控制“天舟一号”飞船离轨并让它进入地球大方层烧毁,残骸坠入南太平洋一处号称“航天器坟场”的离得远远的国内的深海区。在受控坠落前,“天舟一号”坐落于离地面380km的圆轨道上飞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轨运行时,“天舟一号”遭到平衡力有哪些用途

B.在轨运行时,“天舟一号”的角速度小于同步卫星的角速度

C.“天舟一号”离轨后受控坠落的过程中,其动能将不断减小

D. 若测得“天舟一号”环绕地球近地轨道的运行周期,可求出地球的密度

6.D 分析:“天舟一号”进入预定轨道后做圆周运动,运动方向不断发生变化,故遭到的力不是平衡力,A错误;,因轨道半径小于同步卫星的半径,则“天舟一号”的角速度大于同步卫星的角速度,B错误;“天舟一号”离轨后,在进入大方层前,因只有引力做功,机械能守恒,那样减小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增加的动能,其运行速度不断增大,C错误;,而 ,可得 ,即若测得“天舟一号”环绕地球近地轨道的运行周期,即可求出地球的密度,D正确。

 

2、计算题

 

7.宇宙中两颗靠的较近天体叫双星,它们是以两者连线上的某点为圆心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因而不至于因引力用途而吸引到一块,大家称之为“双星系统”。若忽视其它星体的影响,天体AB可看做“双星系统”,如图所示。已知天体AB的水平分别为m1、m2,它们绕O点运动的周期均为T,引力常量为G。求:

天体AB的线速度之比;

天体AB之间的距离。

 

 

 

7.(1);(2)

分析:(1)设天体A、B距离为L,已知它们绕O点运动的周期均为T,所以它们运动的角速度也相同。依据万有引力提供天体运动的向心力有

 

 

整理后解得天体AB的线速度之比;

 

(2)设天体A、B的半径分别为r1、r2。

对天体A有: 

对天体B有: 

距离关系有:L=r1+r2   

由以上三式得: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