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问题1】假称发烧出去玩[/B]
李先生说起炒掉小周这件事很感慨:“平常小周教得还很好,每次按时上课,和我儿子相处得也挺好。但那天上午,离平常小周到李先生家给他儿子辅导数学的时间还差2个小时,李先生家的电话响了。“李先生啊,不好意思,我今天发烧了,请一天假行吗?”电话那头传来小周虚弱的声音。李先生一听立刻关切地问他需不需要紧,还催他去医院看一下。但小周谢绝了,说吃了药,躺躺就好了。
当天晚上7:00多,李先生打了个电话到小周宿舍。“我担忧他的病情,想问问他吃饭了没,还想劝他去医院。”李先生说,“结果,他的室友接了电话后告诉我,小周和朋友出去玩了,会非常晚回来。”挂了电话的李先生很生气,立刻决定解雇这个没诚信的大学生,他说:“即使他文化课教得再好,我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老师的人品、诚信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更换家教,李先生也给儿子上了一堂诚信课。
[B]【问题2】一张试题“混”一节课[/B]
有的大学生[b]做家教[/b]三分钟热度,刚开始几次还非常认真,时间长了就开始吊儿郎当起来。某专业家教中心提供的两个近期的投诉案例就很典型。
寒假里小赵每周要去鸿先生家3次,替她女儿补习英文。起初小赵每次去都细致地给小鸿讲语法,剖析习题,有时自己还从一些辅导书上探寻一些疑难点来考她。但五六次之后,他就开始偷懒。先是不找课外题,然后是降低剖析语法的时间,最后索性让小鸿买本参考书让她自己做,然后剖析一下错题了事。小鸿准时把这个状况汇报给了父母,鸿先生和老婆商量了之后还是换掉了家教老师。类似的问题还包含迟到、不备课等,都遭到不少父母的指责。
[B]【问题3】误把他家当自己家里[/B]
北方女生圆圆性格开朗,交流能力又非常强,寒假前首次到张女性家,母女两个就喜欢上这个中文特“溜”的女孩,立刻决定请她做女儿的寒假家教兼陪玩老师。
圆圆不出两天和张女性的女儿混熟了,但好景不长,张女性发现这个女孩太随意。到了学生家,自己倒茶喝不说,有时还煲电话粥。有一次张女性还听到她在电话里跟其他人说自己在“一对母女家做家教,她家条件非常不错”,心里就不太舒服。对圆圆没办法适应的张女性,最后还是决定“炒”了她,并在探寻新家教的需要栏里加上了“性格稳重”。
[B]【记者手记】[/B]
[B]大学生当家教先要为人师表[/B]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父母选择大学生家教是什么原因,除去大学生年轻、容易和孩子交流、熟知校园生活、了解孩子心理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父母感觉大学生的素质比较高。而少数的大学生在接下家教这份“活儿”时,仅仅把它当成一次赚钱的机会、熟知社会的一个途径,却忘记了这也是测验自己诚信和责任的一个生活考场。
受雇于人,就要尽职尽责给孩子辅导好功课,如此拿到工钱心里也会踏实。再说,迟到早退、粗心应对都骗不过视孩子为掌上明珠的父母。除此之外,在自己辅导的孩子家,把自己当成“外人”是比较安全的做法。和雇主家再亲,随意接听或借用电话、自己倒水喝的行为还是让不少人感觉很难同意。总是就是如此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问题招致孩子父母的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