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8日晚正式对姥爷布了此前流传甚久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策略——部分区域中学校长的一纸推荐信一旦通过北大有关部门审核,其推荐的学生便可直接进入北大自主招生的面试阶段。
北大也强调了对“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监督机制,大家应相信北大的能力。不过,据报道,北大会在北大招生网上对获得“实名推荐”资质的中学、校长及推荐学生、推荐理由进行一周的公示,中学也需要在本校范围内对校长“实名推荐”的学生信息及推荐理由进行一周公示。从这点来看,还是有担忧的原因:公示一周够不够?公示信息够不够细?“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能否抵挡住钱和权在现实社会中的强势?
非常重要的担忧是,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看着已经对农村高考考试生关闭了。据介绍,中学校长需要第一以所在中学和本人名义向北大招办提交关于参加“实名推荐制”的书面申请;北大自主招生专家委员会再依据中学的办学条件、生源水平等,对递交申请的中学进行评审。通过评审的中学将获得参加北京大学“实名推荐”的资质,并可按分配名额推荐出色学生。北大自然想选择那些条件优良的学校,大家可以理所当然地推论,可能只有发达区域的重点中学校长才有资格推荐。对于农村学校的校长来讲,恐怕连向北大审请资格的勇气都没。但愿这只不过北大在“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试验阶段的探索。
教育公平是大家一直在追求的,新任教育部部长更是向公众表达了教育均衡为义务教育阶段重中之重的愿景。北大自主招生为此多发展了一条通道,值得鼓励,但假如变成了“定向”,关闭了农村出色高考考试生的期望之窗,那就并不是改革初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