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英语  高中  数学  小学  化学  初中 

去美国读中学 OR 在国内上国际学校? 留学专家指点择校迷津

   日期:2024-12-12     来源:www.tlffmw.com    浏览:658    
文章简介:作者:林杰 在Ivylabs Education从事中美教育交流,少时赴美留学,先后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后在美国两所百年寄宿高中从事招生录取、英语教学与课程开发和管理工作,著有畅销书《我在美国当老师》。中国低龄儿童留学美国私立高...

作者:林杰 在Ivylabs Education从事中美教育交流,少时赴美留学,先后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后在美国两所百年寄宿高中从事招生录取、英语教学与课程开发和管理工作,著有畅销书《我在美国当老师》。

中国低龄儿童留学美国私立高中,现在愈加呈白热化趋势,抛出一个问题,邀请所有读者回答。

“为了让我们的孩子同意最好的中学教育,面临择校的时候,你的考虑范围会有多大?”

·你一个人的城市

·你一个人的省

·内地

·大中华区域

·全世界

11月底,我接触了一个杭州家庭,爸爸妈妈和孩子就一个迫切的话题向我咨询:孩子今年初中三年级, 目的是美国的本科,高中教育怎么样选择?

更具体点,高中可以选择杭州的传统高中,杭州外国语的剑桥班或者美国私立高中。这个家庭非常大胆,同时考虑了另外一个选择:在第三个国家的一所美式学校。

面临这么多的选择,该怎么样找到比较合适我们的?这个问题,应该说是现在中国不少父母所面临的一个非常实质的困惑。

说到此处,我不能不推荐一下发生在今年5月份新浪教育和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一同举办的“2013国际学校革新进步平台”上的一个插曲。

5月的某天,教育部留学中心的大楼里门庭若市,现场不少是国际学校的校长或代表,而我有幸作为第三方嘉宾被邀参加。当天活动的最后一个讨论环节是关于“父母怎么样选择国际学校”。

各位校长坐在嘉宾席里侃侃而谈,既谈教育革新,同时也借机宣传一下自己学校,忽然有位父母在听众席中站立起来,非常激动的向所有人自我推荐,一是借这个机会推荐自己为现在读初中三年级的孩子选择高中的艰辛的道路,二是向现场的每个校方代表取经——“怎么样择校”?

可以想象直播现场出现“意料之外”事件,第一位发怵的一定是主持人,而坐在嘉宾席里诸位和台下听众反倒感觉刺激,把当天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推向了高潮,成了压轴戏。

依据这位北京父母自述,自己孩子目前处于初中三年级,有意向去美国读大学,但纠结于高中的选择。除去直接去美国读高中以外,国内学校的选择让人眼花缭乱。虽然最简单的就是传统的公立学校,但公立学校好像跟海外大学衔接性不强。

于是乎这位父母跑遍了北京城,踏足每一个国际班, 云里来,雾里去,长跑一段路之后,歇脚于北大附中,才恍然大悟:“哦,原来去读美国大学,A-level、IB 或者AP这类国际课程都不是必需的呀。”

这位父母讲到这里,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仿佛是表达自己终于找到了认可的答案了。

对于业内人来讲,这是个非常基础的认知,但对于这位父母,与这位父母所代表的群体,弄了解这个定义并困难。为何?缘由之一是漫天飞的广告和浮夸,譬如学校大肆放大AP课程对升学有哪些用途,而没去讲解美国教育和招生录取的本质。因此从刚开始,就已经注定了大多数父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不知道美国教育和招生录取的本质,是导致父母困惑的重要原因

为孩子择校,父母须知的背景常识

不管别人的宣传怎么样, 最在乎你孩子教育的还是你一个人.虽然我不期望每一个爸爸妈妈拥有专业人士的分辨力,但每一个爸爸妈妈至少要知道一些要紧的入门知识。假定目的是美国大学,除中国传统公立学校以外,初高中阶段有什么选择呢?我会分三大类:

·美国当地中学

·内地非传统中学

·中美以外的第三个国家里学

对于中国家庭来讲,美国当地中学一般只有私立的走读或寄宿学校适合(公立学校一般只提供有限的交流机会)。这种学校进入中国家庭的视线也不过就是7、8年的时间。短短的几年时间,申请进入出色的美国私立中学,特别是寄宿学校,角逐已经相当激烈,但中国人是知难而进,虽然有迷茫,有困惑,但无论如何踟蹰,依然目的坚定,因此留学低龄化的趋势将继续白热化。

有需要,就势必有供给。有一部分人直接选择美国读中学,但还有更多的人留在了中国。虽然留在中国,但这群人对国际化教育有同样强烈的需要,因此也就促进了中国国内国际化教育的激增。但问题就是任何一个新生的产业,最初都是混乱的。以上所述三个选择里,“内地非传统中学”是最叫人看不知道的。

国内的国际学校,有些只招收外籍学生,有些则兼收中外国籍的学生

该类再细划分,如下:

国际学校 VS 国际课程 VS 洋高考考试办学

第一类是国际学校。真的意义的国际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都需要是多元的,来自不同国家的,如上海德威或广州美国人学校。内地的近况是大多数国际学校只允许录取非中国国籍,只有个别学校同时招收中外籍学生,如北京的鼎石国际学校。

第二类是国际课程。现在中国从国外引进去的有三大体系: A-level, IB, AP。(更严格来讲, AP不是体系,而是30+门课目的统称)

国际课程现在运营于两种环境之下:

1)中国公立高中的国际班,如上海交大附中的IB班和杭州外国语的剑桥班

2)民办的私立学校,如北京的汇佳。

第三类,我统称为洋高考考试办学。这种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方法跟传统学校没不同,就是以考试为中心。之前是高考考试,目的为中国大学;目前改头换面,以托福,雅思和SAT为中心,目的为英美大学。

洋高考考试办学的最大缺点就是没让学生真的去享受国际教育,不少是跟第三方考试培训机构合作,所以是一种美化版的考试培训。

知道这三者之后,回到那位跑遍京城的北京父母的故事。他的“重大发现”也凸显了北大附中国际班的特殊之处:该校相信自我的课程研发能力,而并不依靠于“原装进口”的课程体系。

除去北大附中以外,依赖我们的教师团队进行独立课程研发的还有清华附中的国际部,但后者只招外籍学生。

由于我坚信国际教育需要当地化才能变得更成熟,所以我对敢为人先,发展自己特点的道路的少数学校怀有无比的好奇之心和尊重之意。我祝愿他们成功!

一些公立学校的国际部,依赖我们的教师力量进行课程研发,发展我们的特点的道路

父母该如何择校

知道了基础信息之后,我期望读者的头脑目前已经形成一张蓝图,看的见“择校”这座森林的轮廓和一些重点的坐标了,但需要父母因此立刻掌握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未免还是强人所难。

理由非常简单,由于面临不少父母的还有个更大的障碍,那就是:不了解自己具体到底想要什么。

可能有父母会辩驳:我想要学校可以培养我的孩子全方位进步,拓展我们的兴趣,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等。这类虽然都没错,但这种认识过于宏观,不足以叫你可以区别开学校之间的不同。试问有哪所学校会不承认这类价值呢?

公办学校的国际部,还是私立学校,其实每一个学校都有我们的特征,但假如你不了解自己在找什么,你只能是被动的去听:譬如xx学校开设了多少门AP课, 多少门选修课程,但这类跟你孩子的教育水平有什么关系呢?

在国际学校上高尔夫课的女生。作为父母,实质非常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要什么

父母要了解自己想要给予孩子什么,这个道理非常简单,但做起来困难程度不小。举个亲身的例子吧: 我一个人作为父母,近期也开始忙碌于为孩子找明后年的学校。

这真的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寒风猎猎, 雾霾笼罩, 我绕着北京转了个半个圈,从西四环跑到东三环,不过是在找一个两岁的小托班。

跑了几家婴幼儿园之后,我也开始犯晕。这几家看着各有千秋:有一所学生多元,来自20多个国家;有一所以中国学生为主,但交通便捷;另外还有一所空间较小,但中外籍老师都非常稳定。

看了3家,我决定中止去访问更多的学校,而是坐下来跟家人讨论对于2-3岁的孩子,什么非常重要? 是常识?是能力?是性格?或者就是提供一个简单并安全的玩耍和社交的空间。

由于我对幼教算是个外行,所以我得先去教育自己,现在处于自我教育阶段,通过阅念书籍和咨询一些教育界的朋友。对人的教育,《礼记·大学》早就有了智慧的总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塑身、云筑网、治国、平天下。虽然“治国平天下”并不是常人之追求,但这种按部就班的原理通俗易懂,也说明了人在每个年龄段,有相对应的教育追求,适用于每一个人。

对我而言,目的非常简单:先知道2-3岁孩子的自然需要,然后了解总结出大家家庭感觉非常重要的3、4点,最后依此做出学校的选择。

另外一个缘由是很有现代中国特点的:那就是怎么样评判“好”学校。除去小众的父母群体以外,绝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了以分数和升学率作为水平的绝对衡量。特别是在信息相对滞后的地方,“最好的教育”就是一所考上百名“清华北大”的超级学校。但,目前若以美国本科为目的,就不可以以考试分数作为唯一的标杆去衡量一个学校的水平,父母忽然感觉茫无端绪。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假如只以考试分数作为唯一的标杆去衡量一个学校的水平,那样父母就忽然感觉茫无端绪

回顾文章开头的问题:“为了让我们的孩子同意最好的中学教育,当面临择校的时候, 你的考虑范围会有多大?”我的答案是:为什么不是全世界呢!

当然假如选择的范围是全世界,那既是福,也是麻烦事。选择多了,考虑也复杂了。

不管如何,我选校的原则:中美为基础,放眼挑世界。大家来讲具体的。

假如教育是一项投资,那样我就大胆地以一位非金融人来类比上海复星集团的投资理念。

11月份在北京举行的《财经》年会上,复星集团的梁信军,让我印象深刻。关于国外投资,梁先生一直坚持的理念:中国动力嫁接全球资源。简单来讲,复星集团在进行国外投资的时候,精准定坐落于那些可以充分借助国内市场的国际公司。当然,投资国内市场这种做法不少人不屑一顾,由于全世界都在投资中国:譬如世界级投资大亨,Jim Rogers,从纽约搬到了亚洲,并培养我们的两个女儿学中文。纽约的一家新星学校,TheAvenues School, 由耶鲁大学前校长掌舵,小学部开设了两门浸泡式语言:中文和西班牙文,甚至还要来中国开学校,这类都是说明世界在投资中国。

但复星的难得之处是从2007年我第一次接触到目前,从我听过的仅仅两场演讲中,梁先生都是这样高度明确又有力度地重申企业的理念并持之以恒地去实行,英文中有句表述很适合他们:put the money where your mouth is. 也就是说,他们说的和做的是高度一致的,而且又是成功的。如此的企业,就好似一所上百年的学校,从百年前到目前,秉持我们的办学宗旨,坚持我们的追求。

那样一个家庭投资自己孩子的教育也应这样,也要掌握投资国外,投资世界。那样做为中国人,大家本来就有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优势,那样大家怎么样在这优势上更上一层楼呢?

约旦的国王学院。这是一个中东的美式教育学院,其实也非常合适中国学生去读

第一,大家当然是要去吸收西方的营养,而美国是最佳选择。好似复星投资一个美国公司,它同时最大化享受了中国和美国两大市场的资源。但对于孩子的教育来讲,尤其是“九零后”和“零零后”的孩子,享受中美资源应该是个基础,放眼为2020、2030年做筹备,那样就要学会第三个文化,因此我会大胆建议:为什么不考虑中美以外的第三个国家,但同时又可以享受美式教育的学校呢?如瑞士美国学校、约旦的国王学院——中东一所美式寄宿高中。近一点的,韩国的济州岛上的美式学校。譬如约旦的国王学院就能让孩子接触到阿拉伯世界,而杭州的这个家庭就是这样大胆地去考虑这所学校。不管最后选择怎么样,我敬佩他们的胆识和

话又说回来,林老师,搞得这么复杂,有没简单一点的方法?我也想过这个问题,跟太太也探讨过,答案是有,只不过现在可行性为零。不过太太非常大度,建议我下辈子早做规划,直接找个美国太太,生个混血儿,再找个第三个国家的保姆,生活在第四个地方,完美计划!我挠了挠头,这到底是完美还是完蛋啊!

扫描上方微信二维码,关注阳光家教网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