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英语  高中  数学  小学  化学  初中 

老舍先生的教子八法

   日期:2024-12-15     来源:www.tflrsc.com    浏览:602    
文章简介:老舍先生称自己为“写家”,不说“作家”,还称自己为“文牛”。事实上,这是他的一种生活观。

老舍先生称自己为“写家”,不说“作家”,还称自己为“文牛”。事实上,这是他的一种生活观。纵览他的一生,不论是办教育,还是当作家,都围绕着一个大问题——如何做人。

在儿童教育上,他有一套独特的思想,既是针对我们的孩子的,也是泛指所有些孩子的,算是他的教育思想吧。细想起来,有以下八条:

1、“木匠说”

1942年8月,老舍先生曾写过一篇叫做《艺术与木匠》的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我有三个孩子,除非他们自己想,而且极肯努力,作文静写家,我决不鼓励他们;由于我看他们作木匠、瓦匠,或作写家,是同样有意义的,没高低贵贱之别。”

这是一种反传统的教育思想。第一,干文静并不比当木匠高贵;第二,干文静比作木匠还更艰苦;第三,干文静更需要一些基础,诸如文字要写得通顺,要有生活底子,还应至少掌握一种外国语。

1949年在重庆,朋友们为老舍先生祝寿,并祝贺他从事写作20周年,大伙说了很多鼓励的话,轮到他致辞的时候,早已泣不成声,只喃喃地说出一句来:“20年,历尽艰苦,好不容易,但拉洋车、做小工20年也好不容易,我定要用笔写下去,写下去。”依旧是把当作家比作拉洋车和做小工。

2、“不必非入大学不可”

这倒不是说,他一个人没上过大学就不倡导其他人上大学。他说的是“不必非入大学不可”,是一种反对“唯有念书高”的思想。这也是一种反传统的教育思想。

老舍先生在给老婆的一封信里谈到对孩子们的期望时写到:“我想,他们能粗识几个字,会点加减法,了解一点历史,便已够了,只须身体强壮,以后能学一份技术,即可谋生,不必非入大学不可。假若我看到我的女儿会跳舞演讲,有作明星的期望,我的男生体健如牛,吃得苦,受得累,我必很欢喜!我愿我们的儿女能以血汗挣饭吃,一个诚实的车夫或工人肯定强于一个贪官污吏,你说是否?”他还进一步说:“书呆子无机会腾达,有机会做官,则必贪迂误国,甚为可怕!”

他倡导读书,以常识救国,以学问强国;他反对念书去走仁途,假如如此,则不如去当一名诚实的木匠,由于木匠做的桌子或柜子对社会有用。

3、儿童“宜多玩耍”

老舍先生特别珍视儿童的纯真无邪,觉得这是天下最可贵的,万万不可抹杀之。

谈到自己第二个女儿小雨,他说:“至于小雨,更宜多玩耍,不可教她识字;她才刚4岁呀!”

老舍先生倡导维护儿童纯真无邪活泼的天性,不可强求,更不可处处约束。

老舍先生最害怕看见“小大人”、“小老头”和“少年老成”,一看见孩子穿上小马褂,一举一动全像大人,便想落泪。

老舍先生有一句名言:“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纯真无邪,或者就能成个好作家了。”可见,孩子的纯真无邪,在他眼里是何等要紧,何等神圣!

4、“不以儿童为玩物”

老舍先生说:“每当摩登夫妇,教三四岁孩子识字号,客来则表演一番,是以儿童为玩物,而忘了儿童的身心教育甚慢,不可助长也。”其错误在于:是以大人为中心,而不是以孩子为中心。是为了满足大人的虚荣,而不是真的为了孩子的发育,一句话,是以儿童为玩物;第二办法不当,总是超越了儿童身心发育的实质水平,违反自然规律,成为适得其反。

5、“不许孩子子说话,导致不少的家庭小革命者”

老舍先生倡导对待儿童需要有平等的态度,倡导尊重儿童像对待好朋友一样。在这方面他是身体力行的。

对初中生,他以名字相称,不再叫乳名,表示尊重;会主动伸出手,行握手礼,以视平等。

孩子们送小礼品给他,他一定当场回赠,一时找不到适合的礼品,就毫不迟疑地把我们的皮手套、衣服、皮鞋回赠出去,或者把我们的作品送上,还要签名。两倍地甚至十倍地报答他们的好意。

他爱给儿童写信,在信中常用幽默的话彼此开玩笑。甚至俏俏地向儿童宣布我们的写作计划。“四世同堂”第三部的写作大纲便是在给冰心的大女儿——一位初中生的信中初次披露的。在他面前,孩子可以自由说话,他觉得孩子有权这样,并期望普天下的爸爸妈妈都有如此的态度和胸怀。

6、“崇尚大自然”

老舍先生曾领着小学生们去中央公园向花鞠躬。他说,花儿、植物都要遭到尊重,要以一种真诚的态度对待它们。他不让孩子子用笼子养鸟,说应该让它们自由地飞。他爱把矿物标本送给孩子们,以为这既有趣又有益,是极有价值的礼品。

老舍先生更喜欢乡下孩子。虽然,他们穷,甚至脏,可是他们纯朴、忠诚、讲义气,人格高尚,而且常识广博。了解大自然的很多奥妙。他期望孩子们尽可能贴近大自然。

7、“鼓励创造”

老舍先生喜欢看儿童写大字,以为是一大乐趣。“倒画逆推,信意创作,兴之所至,加减笔画,前无古人,自成一家,至指黑眉重,墨点满身,亦且淋漓之致。”这是他对孩子们的描述,推崇孩子们的这种创造性。

8、“只有两件快活事:用自己常识和得常识。”

老舍先生早年在《赵子曰》和《二马》两部长篇小说里猛烈地批判了当时的一些大学生,觉得他们一是脑子里没国家观念,只想自己作官,二是虚度年华,不好好使功,没真本事。

他说:“好歹活着的态度是最贱,最没出息的态度,是人类的羞耻!”还说:“新年轻人最高的目的是为国家社会做点事。为国家死是在中国史上加上极光明的一页!”

老舍先生反对年轻人人好高鹜远,倡导由小事做起,踏踏实实,干文静的要从写好一首快板做起,任何事物只须钻进来,都会出成绩,都会出真学问,反对“难得糊涂”,他说:“难得糊涂最为不通,要精明而诚直,斯可贵矣!对啥事都应细细地研究,得常识,用常识,为了国家。”

人类应该把自己最好看的好的东西——人类的智慧——献给儿童。老舍先生用我们的实践再一次说明了这一点。这件事本身,便是一份遗产。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