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英语  数学  初中  小学  高中  化学 

2019年人教版初二历史上册第4单元测试题

   日期:2025-01-25     来源:www.waajw.com    浏览:696    
文章简介:部编版初二上学期《第四单元 新年代的希望》2019年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新文化运动的阵地是() A.《每周评论》 B.《中外纪闻》 C.《新年轻人》 D.《民报》 2.1915年,一场高举“民主”“科学”大旗的思想解放...

部编版初二上学期《第四单元 新年代的希望》2019年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新文化运动的阵地是()

A.《每周评论》 B.《中外纪闻》 C.《新年轻人》 D.《民报》

2.1915年,一场高举“民主”“科学”大旗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大地上兴起。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A.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B.陈独秀创办《年轻人杂志》

C.严复发表《天演论》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3.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年轻人,遂同意世界的革命思想,由空想而实质行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材料中所说的“世界的革命思想”指的是()

A.马克思主义 B.三民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4.在中国,第一个比较全方位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人是()

A.李大钊 B.陈独秀 C.毛泽东 D.鲁迅

5.新民主主义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不同是()

A.任务不同 B.对象不同

C.领导阶级不同 D.斗争方法不同

6.对下面新民主主义革命大事简图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

B.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过程

C.中共领导中国革命获得胜利的过程

D.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

7.下列口号中,最可以反映出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的是()

A.“废除二十一条” 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D.“还我山东”

8.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这场运动的发起者和学生主力军就是北京大学的学生。下面的一组漫画与此事件有关的是()

A. B.

C. D.

9.小陈想实地考察中共诞生的地方,他应该到()

A.北京 B.上海 C.南京 D.武汉

10.把握历史阶段特点能够帮助学好历史。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阶段特点的对应不准确的是()

A.1919﹣1927年﹣﹣开天辟地,达成共和

B.1927﹣1937年﹣﹣星火燎原,北上抗日

C.1937﹣1945年﹣﹣统一战线,团结抗战

D.1945﹣1949年﹣﹣国共对峙,策略决战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中国近代史上开启思想解放闸门的运动是__________。

12.新文化运动中高举的两面大旗是__________。

13.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

14.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最能体现这次运动性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__________(判断对错)

15.中共首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中央局书记是__________。

三.辨析题(共1小题)

16.“爱国却不喜欢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这句话反应新文化运动存在着肯定的局限性。__________。(判断对错)

四.材料题(共2小题)

17.材料1、新文化运动前期和后期迥然不同,后期中国的民族运动自从五四运动才日渐变成近代的民族运动﹣﹣有组织的群众的反帝国主义与军阀的运动。

﹣﹣﹣﹣《张太雷文集》

材料2、五四运动倡导新生活成为当时进步年轻人的倡导。当时妇女的面貌(服装、发型等)变化较大,倡导个性解放,倡导男女平等和妇女参政。新式常识分子对传统家庭进行了批判,家庭婚姻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五四运动研究综述》

材料3、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国将来的期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

(1)新文化运动前期高举什么旗帜?

(2)据材料一回答,五四运动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3)材料二反映的是五四运动时期哪一方面的变化?这一变化是哪种思想直接影响的结果?

(4)结合所学内容剖析“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国将来的期望打下了什么“最为坚实的基础”?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

材料2、“中国的土地不可征服,也不可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能低头!”

材料3、“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第一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1)材料一中的口号源于哪一次运动?这场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2)材料一中的“国贼”主如果指什么人?

(3)材料二中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断送”是指啥事?

(4)从材料三看上述运动在6月将来出了什么事变化?

(5)作为年轻人学生,应该学习上述运动初中生、工人的什么精神?

五.解答卷(共2小题)

19.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关于文学的形式问题,新文化运动时期主如果白话文与文言文之争。用白话文写作品由来已久,清末还出版过一批白话文报纸。但,白话文成为一种运动,则是《新年轻人》发动的。《新年轻人》从第四卷第1号(1918年1月)起改用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符号,开始刊登一些新诗,这对革命思想的传播,文学创作的进步,与国民教育的推广有着积极意义。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后涂“B”;是以上材料没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涂“C”。

(1)文学形式问题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主如果白话文与文言文之争。__________

(2)用白话文写作是《新年轻人》开始出现并发动的。__________

(3)鲁迅陆续在《新年轻人》上发表小说和杂文,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__________

(4)胡适和陈独秀都是文学革命的积极推进者。__________

(5)《新年轻人》改用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符号等有益于革命思想的传播与国民教育的推广。__________

2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北京大学和某杂志成为它的主要阵地。五四运动后,宣传某革命理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这就为中共的诞生做了思想筹备。

材料二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十几所学校的学生3000多人,在天安门前会集,举行示威游行,五四运动爆发。

﹣﹣《中国历史》初二上册(有改动)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杂志”和“革命理论”分别指什么?

(2)材料一所提的“中共的诞生”是在哪年?

(3)材料二的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此运动是哪一革命的开端?

部编版初二上学期《第四单元 新年代的希望》2019年单元测试题

参考答案与考试试题分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新文化运动的阵地是()

A.《每周评论》 B.《中外纪闻》 C.《新年轻人》 D.《民报》

【剖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有关常识的识记。

【解答】大家通过学过的常识了解:新文化运动是由陈独秀、李大钊等常识分子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它以《新年轻人》为主阵地,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促进了大家的思想解放。

故选:C。

【点评】本题学会新文化运动有关常识的识记。

2.1915年,一场高举“民主”“科学”大旗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大地上兴起。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A.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B.陈独秀创办《年轻人杂志》

C.严复发表《天演论》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剖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新文化运动是国内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大家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解答】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年轻人杂志》(从第二卷起改称《新年轻人》),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与剖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有关史实。

3.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年轻人,遂同意世界的革命思想,由空想而实质行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材料中所说的“世界的革命思想”指的是()

A.马克思主义 B.三民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剖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了解10月革命将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解答】据题干“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年轻人,遂同意世界的革命思想,由空想而实质行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并结合所学常识可知,10月革命将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故材料中所说的“世界的革命思想”指的是马克思主义。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重点是熟练学会入门知识。

4.在中国,第一个比较全方位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人是()

A.李大钊 B.陈独秀 C.毛泽东 D.鲁迅

【剖析】本题主要考查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后期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内容。

【解答】1917年,俄国10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一流的常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希望”。1918年,李大钊在《新年轻人》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10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是第一个比较全方位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人。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入门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后期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内容。

5.新民主主义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不同是()

A.任务不同 B.对象不同

C.领导阶级不同 D.斗争方法不同

【剖析】本题考查的是新民主主义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不同.

【解答】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有什么区别主要不同是领导阶级由资产阶级变成了无产阶级。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入门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新民主主义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不同是领导阶级不同.

6.对下面新民主主义革命大事简图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

B.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过程

C.中共领导中国革命获得胜利的过程

D.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

【剖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事。

【解答】依据图示本大事年表讲述的是从1921年中共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因此可以最准确描述该大事年表的是中共领导中国革命获得胜利的过程。

故选:C。

【点评】本题以新民主主义革命大事简图为依托,考查学生剖析历史常识的能力,注意学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历史事件。

7.下列口号中,最可以反映出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的是()

A.“废除二十一条” 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D.“还我山东”

【剖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五四运动的有关内容,要在学会课本有关常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外争主权”体现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内除国贼”体现了中国人民反封建统治。故符合性质的口号是C。

故选:C。

【点评】本题略有困难程度,主要考查学生的剖析能力.注意扎实学会五四运动的时间、缘由、内容及意义.

8.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这场运动的发起者和学生主力军就是北京大学的学生。下面的一组漫画与此事件有关的是()

A. B.

C. D.

【剖析】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学会五四运动发生是什么原因及获得的初步成就与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解答】依据所学,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的5月4日,是一场发生于中国北京、以年轻人学生为主的学生运动,与包含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的反帝爱国运动。五四运动迫使北洋军阀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了曹汝林、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国贼的职务,中国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获得了初步的胜利。为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据图C中的文字可知,图C反映的是五四运动。

故选:C。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的认知,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剖析理解和综合概括能力。

9.小陈想实地考察中共诞生的地方,他应该到()

A.北京 B.上海 C.南京 D.武汉

【剖析】本题考查中共首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地址。1921年7月23日,中共首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解答】1921年7月23日,中共首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共的诞生,中共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共,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共首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要点的识记状况。另外让学生了解因有法国搜查职员介入,会议被迫终止,转至嘉兴南湖一艘船上进行,最后圆满落幕。

10.把握历史阶段特点能够帮助学好历史。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阶段特点的对应不准确的是()

A.1919﹣1927年﹣﹣开天辟地,达成共和

B.1927﹣1937年﹣﹣星火燎原,北上抗日

C.1937﹣1945年﹣﹣统一战线,团结抗战

D.1945﹣1949年﹣﹣国共对峙,策略决战

【剖析】本题以不同时期有不一样的阶段特点为切入点,主要考查1919〜1927年的年代特点。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1927~1937年正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也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前期以“工农武装割据”为指导,后期因为长征和日军侵华的步步紧逼中国革命力量开始北上转移,所以这一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题应该是“星火燎原,北上抗日”,B项正确。1937﹣1945年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统一战线,团结抗战。C正确。1945年﹣1949年是国共两党内战的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对峙,策略决战。D正确。1919年﹣1927年开天辟地,达成共和。A不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信息的有效获得能力和识记历史常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的有关史实。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中国近代史上开启思想解放闸门的运动是__________。

【剖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

【解答】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和启蒙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故答案为:

新文化运动。

【点评】了解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12.新文化运动中高举的两面大旗是__________。

【剖析】本题考查了新文化运动的两面大旗。

【解答】为挽救民族危亡,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先进常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年轻人》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故答案为:

民主、科学。

【点评】需要准确识记新文化运动的两面大旗。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13.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

【剖析】本题主要考查五四爱国运动及其伟大意义。

【解答】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在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发挥了巨大用途,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故答案为:五四运动。

【点评】熟记五四运动历史意义。

14.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最能体现这次运动性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__________(判断对错)

【剖析】本小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及其伟大意义.

【解答】解题时要考虑问题的两个方面“反帝”和“反封建”,“外争主权”是反帝,“内除国贼”是反封建,1919年的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包括着反帝和反封建的任务,在运动中提出的“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合约”上签字”等口号中,“外争主权”蕴含着反帝,“内惩国贼”蕴含着反封建,这个口号最能体现该运动的性质.

故答案为:√

【点评】学会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重点知道五四运动的口号.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15.中共首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中央局书记是__________。

【剖析】本题考查中共首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内容。

【解答】1921年7月23日,中共首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确定党的名字为中共,党的奋斗目的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在目前的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拓展工人运动,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故答案为:

陈独秀。

【点评】本题困难程度较小,都是课本中最基本的应该学会的常识,可以结合课本作答。

三.辨析题(共1小题)

16.“爱国却不喜欢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这句话反应新文化运动存在着肯定的局限性。__________。(判断对错)

【剖析】本题考查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解答】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具备片面性,存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绝对否定和对西方文化的绝对一定。所以题干描述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以历史评价为背景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考核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知记能力,解题重点是熟练学会课本常识,解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局限性。

四.材料题(共2小题)

17.材料1、新文化运动前期和后期迥然不同,后期中国的民族运动自从五四运动才日渐变成近代的民族运动﹣﹣有组织的群众的反帝国主义与军阀的运动。

﹣﹣﹣﹣《张太雷文集》

材料2、五四运动倡导新生活成为当时进步年轻人的倡导。当时妇女的面貌(服装、发型等)变化较大,倡导个性解放,倡导男女平等和妇女参政。新式常识分子对传统家庭进行了批判,家庭婚姻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五四运动研究综述》

材料3、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国将来的期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

(1)新文化运动前期高举什么旗帜?

(2)据材料一回答,五四运动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3)材料二反映的是五四运动时期哪一方面的变化?这一变化是哪种思想直接影响的结果?

(4)结合所学内容剖析“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国将来的期望打下了什么“最为坚实的基础”?

【剖析】(1)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前期高举的旗帜。

(2)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性质。

(3)本题考查五四运动时期的变化。

(4)本题考查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理解。

【解答】(1)1915年陈独秀创办《年轻人杂志》,举起“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2)据材料一“新文化运动前期和后期迥然不同,后期中国的民族运动自从五四运动才日渐变成近代的民族运动﹣﹣有组织的群众的反帝国主义与军阀的运动”可知,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3)据材料二“五四运动倡导新生活成为当时进步年轻人的倡导。当时妇女的面貌(服装、发型等)变化较大,倡导个性解放,倡导男女平等和妇女参政。新式常识分子对传统家庭进行了批判,家庭婚姻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五四运动时期社会风俗的变化;这一变化是反封建、反传统、反旧道德等思想直接影响的结果。

(4)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五四新文化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工人阶级广泛参与,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基础,使部分先进常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渠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广泛传播;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一批一流的常识分子深入到工人中间,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故答案为:

(1)民主、科学。

(2)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3)社会风俗的变化;反封建、反传统、反旧道德等。

(4)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工人阶级广泛参与,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或者:使部分先进常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渠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广泛传播;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一批一流的常识分子深入到工人中间,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剖析历史常识的能力,熟练学会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内容、性质与意义。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

材料2、“中国的土地不可征服,也不可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能低头!”

材料3、“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第一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1)材料一中的口号源于哪一次运动?这场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2)材料一中的“国贼”主如果指什么人?

(3)材料二中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断送”是指啥事?

(4)从材料三看上述运动在6月将来出了什么事变化?

(5)作为年轻人学生,应该学习上述运动初中生、工人的什么精神?

【剖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解答】(1)“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是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5月4日,北京的年轻人学生走上街头,举行集会、抗议等活动,五四运动爆发。

(2)五四运动中需要惩办的卖国贼是曹汝林、陆宗舆、章宗祥。

(3)1919年,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巴黎和会,巴黎和会上,西方列强决定将大战前德国强占山东的特权交给日本。

(4)由“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第一罢工”依据所学,五四运动的中心第一是在北京,主力是学生,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声援学生运动,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主力由学生转变为工人。

(5)本题为开放性考试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大家应该学习五四运动初中生、工人的爱国主义、勇于探索、敢于革新、追求真理等精神。

故答案为:

(1)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上中海外交的失败。

(2)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3)巴黎和会决定将大战前德国强占山东的特权交给日本。

(4)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运动的主力由年轻人学生变成了工人阶级。

(5)爱国主义、勇于探索、敢于革新、追求真理等精神。

【点评】本题以五四运动为背景,考查学生剖析史料和识记历史常识能力。

五.解答卷(共2小题)

19.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关于文学的形式问题,新文化运动时期主如果白话文与文言文之争。用白话文写作品由来已久,清末还出版过一批白话文报纸。但,白话文成为一种运动,则是《新年轻人》发动的。《新年轻人》从第四卷第1号(1918年1月)起改用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符号,开始刊登一些新诗,这对革命思想的传播,文学创作的进步,与国民教育的推广有着积极意义。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后涂“B”;是以上材料没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涂“C”。

(1)文学形式问题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主如果白话文与文言文之争。__________

(2)用白话文写作是《新年轻人》开始出现并发动的。__________

(3)鲁迅陆续在《新年轻人》上发表小说和杂文,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__________

(4)胡适和陈独秀都是文学革命的积极推进者。__________

(5)《新年轻人》改用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符号等有益于革命思想的传播与国民教育的推广。__________

【剖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运动的有关史实。学会有关常识进行判断。

【解答】(1)据“关于文学的形式问题,新文化运动时期主如果白话文与文言文之争。”可知,“文学形式问题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主如果白话文与文言文之争。”这一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可以得出的,故涂A。

(2)据“用白话文写作品由来已久,清末还出版过一批白话文报纸。但,白话文成为一种运动,则是《新年轻人》发动的。”可知,“用白话文写作是《新年轻人》开始出现并发动的。”这一表述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故涂B。

(3)据题干材料可知,“鲁迅陆续在《新年轻人》上发表小说和杂文,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这一表述是以上材料没涉及的,故涂C。

(4)据题干材料可知,“胡适和陈独秀都是文学革命的积极推进者。”这一表述是以上材料没涉及的,故涂C。

(5)据“《新年轻人》从第四卷第1号(1918年1月)起改用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符号,开始刊登一些新诗,这对革命思想的传播,文学创作的进步,与国民教育的推广有着积极意义。”可知,“《新年轻人》改用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符号等有益于革命思想的传播与国民教育的推广。”这一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可以得出的,故涂A。

故答案为:

(1)A。

(2)B。

(3)C。

(4)C。

(5)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常识进行判断剖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运动的有关史实。

2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北京大学和某杂志成为它的主要阵地。五四运动后,宣传某革命理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这就为中共的诞生做了思想筹备。

材料二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十几所学校的学生3000多人,在天安门前会集,举行示威游行,五四运动爆发。

﹣﹣《中国历史》初二上册(有改动)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杂志”和“革命理论”分别指什么?

(2)材料一所提的“中共的诞生”是在哪年?

(3)材料二的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此运动是哪一革命的开端?

【剖析】(1)本题考查《新年轻人》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本题考查中共的诞生。

(3)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有关常识。

【解答】(1)据材料一“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北京大学和某杂志成为它的主要阵地”可知“杂志”是《新年轻人》,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新年轻人》.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后期,1917年俄国10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成为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主流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共的诞生作了思想筹备。

(2)依据所学常识可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共的诞生,中共的诞生是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共,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3)首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即中国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引发了1919年5月4日的五四爱国运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故答案为:

(1)《新年轻人》;马克思主义。

(2)1921年。

(3)巴黎和会中海外交的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

【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中共诞生和五四运动的有关常识。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常识的能力。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