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英语  高中  小学  化学  数学  初中 

老想让娃早上学是病,得治!

   日期:2024-12-11     来源:www.qianlia.com    浏览:795    
文章简介:文章内容源自英华兰DrBing一年级的时候,大家班有几个8岁和6岁的,大多数是7岁的。后来8岁的,一个去了复旦,一个去了乔治城,一个去了同济,一个去了东大,6岁的几个老幺早已失联,听说去了职高和大专。

文章内容源自英华兰DrBing

一年级的时候,大家班有几个8岁和6岁的,

大多数是7岁的。

后来8岁的,一个去了复旦,一个去了乔治城,

一个去了同济,一个去了东大,

6岁的几个老幺早已失联,

听说去了职高和大专。

1、        

以前,有一种教育叫做:耐心一点,让孩子慢慢长大。

然并卵,在不争不抢连狗屎都吃不上热乎的今天,

这种模式并!不!吃!香!

无论娃做什么,四个字——越早越好。

很多父母为了早一点入学想尽方法,走后门、改户口。

甚至还有把问题从根源解决的——剖腹产,

831前死也要死出一个能踩着点儿上学的娃。

虽说今年2月,教育部新政有意改变831一刀切政策,

但具体实行,状况各地依然扑朔迷离。

9/10/11生的娃妈内心之崩溃,其实也可以理解。

就像银行办业务排队。

NND排你前面那个刚办完,你前脚刚踏上去

嘿!银行到点关门了,

不生气技巧有多大?

2、

依然,老想让娃早上学是病。得治。

早一两个月,问题可能不大,

但早半年甚至一年上学,对娃非常可能是灾难。

老大三岁就上了婴幼儿园,6岁上了小学一年级。他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年龄不够,我居然还为此找了关系,由于当时大家本身的觉悟不够,不知道早上掌握有什么弊病。

由于儿子年龄比其他人小1岁,上婴幼儿园的时候,自理能力就比大孩子差一些,年龄越小这种差异就越明显。

学一年,他承受了与他的年龄不相称的重压,回家常常情绪崩溃。学习困难程度超出了他理解能力范畴——其他人能了解题的时候,他常常读不懂。另外,自控力差,注意力差,问题多多。

老师常常找父母,我也非常崩溃的啊!

后来才了解,过早上学违背了孩子成长的进步规律,使他在不该遭到约束的年龄遭到了过多的约束,等大家意识将来,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纠正当初的决策失误。

由于大儿子的教训,所以我不会再让我家小宝早早上学。

假如你察看到新生婴儿和半岁婴儿的巨大不同的话,

也就不难理解 5 岁半和 6 岁的孩子不同。

一个5 岁半娃打死都不知道的简单问题,

6 岁时就已经是小儿科了。

3、

举个栗子。

假设有如此一段描述:

“爱丽丝的头发比苏珊的淡,但比莉莎黑些,三个人哪个的头发最黑?”

问一个6岁以下的娃,娃一定回答不出。

但假如拿出三个头发颜色不一样的洋娃娃给娃看,将娃娃收起来,

再问娃这个问题,娃就能毫无困难地回答问题。

假如你家有三个洋娃娃娃,可以叫娃来做做这个实验。

娃这个年龄段的认知特征就是如此,

没具体的实物支撑,即使想破脑袋也想不出答案来。

这就是Piaget所谓的“具体运算阶段”

就是说,在这个阶段,娃的思维,需要有具体的事物支持。

大多数国家儿童入学年龄都是6/7岁,

就是根据Piaget的儿童认知阶段理论

(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 Stages)

拟定的。

和敏锐期差不多,

认知进步是一个伴随时间自然而然进步的东西,

跟先天IQ,后天努力啊什么都无关。

时间到了,水到渠成,不可以强求,不然没幸福的。

4、

由于”入学“这种一刀切的政策,致使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孩子差几个月出生,

由于一些机缘巧合,长大可能有天壤之别!

牛逼哄哄的格拉德威尔(《引燃点》《决断两秒间》《异类》 《大卫和格里亚特》)就在《异类》(一万小时理论就是这本书提出的,请看今天次条)中,把这种现象总结成:

马太效应

但凡有些,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的,连他所有些,也要夺过来。

他举了这个著名的栗子:

加拿大职业冰球队有很多球员的过生日集中在年初(1~3月)。由于加拿大冰球练习体系的年龄划分以1月1日为分界线,教练们会从9-10岁的孩子中选拨表现优秀者进行重点培养。

而刚好在这个年龄中,几个月的年龄差,就会让年长的孩子具备非常大的角逐优势。

而正是这一点优势,致使年初生的孩子具备更大概率崭露头角,同意到更出色教练的指导,更好更高强度的练习。这类优势一点点累积,等他们到13岁或者14岁时,他们就「真的」变得”更好“了。

上小学,和冰球运动员筛选,性质也是一样的。

既然不少人相信:读了好小学-->读好初中-->读好高中-->读很大学=生活赢家;(概率上的确是如此)

那样同理不就是:娃入学崩溃-->娃小学崩溃-->娃初中崩溃-->娃高中学弱学渣-->娃进不了很大学=Game Over。

PS:“ -->”不代表势必,但有更大的发生几率。

5、

anyway,目前愈加多的父母赞成不要急着上学,

说明观念在进步。

晚一年上学,或许才是给娃最好的礼物。

当然也没绝对,具体娃是该等还是不等,还是应该看娃的具体发育情况。

一,看娃的认知能力对比婴幼儿园童鞋们是不是滞后,比如算术、识字、记忆力、思维能力等。

2、看娃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上小学后,教师讲课一个要点一般在10分钟左右,那样也就需要上学的孩子注意力能至少坚持10分钟左右;

第三,看娃是不是心智足够成熟,有足够的自控能力(特别是男生)。小学课堂和婴幼儿园不同,是正儿八经的地方。娃皮猴啊,坐不住啊,走神啊,都会干扰同桌和课堂(后果是老师就会常常找上门,你懂的);

第四,娃的体质怎么样。婴幼儿都是作啊,特容易生病,婴幼儿园里请假没事,上小学后常常请假就呵呵哒了。 

假如实在难做决定,墙裂建议:

千万别着急这一时半刻,

不要让娃匆匆忙忙地成长!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