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推出的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播出后,不少父母都表示感触非常深。日前,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节目中的这段话刷屏了: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赚钱,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大了,你辛辛苦苦挣一辈子的钱不够他败家一年!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管教,伴随,等孩子大了,你一辈子没挣到的钱孩子一年就挣到了!
你在哪一点付出,就会在哪一点收成,孩子的教育时效性太短,错过了就再也没了!孩子出色了,你留钱干什么?孩子不成器了,你又留钱干什么!
——致爸爸妈妈!
一位穿着流行的年轻母亲开着豪车送女儿到贵族学校上学,母亲对孩子说:母亲为了赚更多的钱,以后能送你去更好的学校,没时间陪你了,你会恨母亲吗?女儿说:“不恨,等我长大了,也要赚不少的钱,送你去最好的养老院。”
母亲听后放声痛哭。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位母亲,以为给孩子赚来更多钱,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生活,就是对孩子最大的爱!却唯独忽视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伴随!
伴随才是最长情的表白!孩子已经习惯了没母亲的伴随,以为钱就是万能,可以买来所有。换位考虑下,等你老了,孩子也告诉你要忙着赚钱,赚到钱了也送你去最好的养老院,你一个人心里是何种滋味?
大家总在说忙忙忙,但孩子的教育根本不可能等着大家来弥补,只须稍微有点忽视,孩子的成长变化会非常明显。有的问题一旦培养,会花费不少精力来改正,甚至根本没办法纠正。
因此,不管挣了多少钱,事业进步有多顺利,假如孩子的教育不能当,以后老了会后悔。
虽然无需大家一门心思扑在孩子身上,但也绝对不可以拿事业繁忙来牺牲孩子。生下他就得负责任啊!
孩子在年幼时具备最强的可塑性。他们就像河水的源泉,活泼而无拘无束,一旦被导向某一方向,就能转变它的流向。在社会的大环境中,为何有些人有用,有些人有所作为,在这里起决定用途的是教育。
人与人之所以不同,主如果由于在后天遭到的教育方法不同。在幼年的意识中留下的印象,就算是微不足道的,都会在将来漫长的一生中发挥要紧的影响。
每个人都不是他一个人要生的,爸爸妈妈使他们偶然来到这个世界,来到一个他们自己没办法选择的家庭,有了一对永远不可以变换的爸爸妈妈。
一个孩子以后能成为何样的人,这在非常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的爸爸妈妈是何种层次的人,取决于孩子在早期成长过程中遭到何种层次的家庭教育。
在英国有一个爱德华家庭,是真的的书香门第。老爱德华是个博学多才的哲学家,为人严谨勤勉。他的子孙有13位当大学校长,100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60多位大夫,1人当过大使,20多人当过议员。
同样在英国,另一个珠克家族,与之相比则大相径庭。老珠克是远近闻名的酒鬼和赌徒,浑浑噩噩,什么事都不干。这个家族到今天已传下八代,其子孙后代中有300多人当过乞丐和流浪汉,400多人酗酒致残或死亡,60多人犯过诈骗或偷窃罪,7个杀人犯,整个家族没一个人有出息。
孩子是爸爸妈妈的影子,孩子是爸爸妈妈的翻版。为了培养孩子的品德,做爸爸妈妈亲的行为要自慎,应该处处做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为,坏的行为都是爸爸妈妈教育影响的结果。
假如妈妈爱打扮,其女儿也势必是爱打扮的。若妈妈是多舌的,女儿也不例外。同样爸爸好喝酒,儿子也会喝酒;爸爸说脏话、粗话,则孩子也是这样。这已成为家庭教育的定律。
作为父母,不要和孩子讲太多的道理,而应用实质行动去影响他们,给他们做好榜样,让他们在实践中感知那些道理,如此他们才能真的地理解,并运用到我们的一言一行中。
朱熹曾说:俗语所谓将心比心,这样则各得其平矣。
孩子,是大家生的没错,但他们也是独立的个体,大家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孩子同样这样。
期望孩子体格健壮,自己就不该美味懒动;期望孩子知书达理,自己就不该野蛮粗鄙;期望孩子出色,自己就应该努力。
爸爸妈妈是孩子的镜子,哪种爸爸妈妈,照出来的就是哪种孩子。
大家总在说:道理听了千千万,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光听道理没用,光讲道理也没用。什么才有用?行动。只有实实在在去做,才会开花结果。
教育孩子,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作为爸爸妈妈,仅需做好榜样,当一面无比光亮美好的镜子,孩子自然能从中找到自己该有些样子。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没办法弥补孩子教育的失败!
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榜样!
给孩子食物只能让孩子成为大人;给孩子观念会让孩子成为伟人!
人在年轻的时候,千万不要借口工作忙而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在年老的时候,所有荣华富贵都是过眼烟云,而一个不成器的孩子,足以叫你晚景惨淡,但一个成功孝顺的孩子足可以叫你生活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