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英语  高中  小学  化学  数学  初中 

「一位校长的忠告」想让孩子喜欢上学习,“兴趣”这个东西离谱

   日期:2024-12-11     来源:www.souhusy.com    浏览:708    
文章简介:四小学五年级是孩子不想上学的高发期,不少孩子出现不想上学状况,并且对爸爸妈妈说的“认真学习”出现非常强的逆反心理。那样,怎么样让孩子爱上学习呢?今天推荐的文章是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周彬老师的一次演讲,他来对你说,让孩子爱上学习,第一让孩子掌握承...

四小学五年级是孩子不想上学的高发期,不少孩子出现不想上学状况,并且对爸爸妈妈说的“认真学习”出现非常强的逆反心理。那样,怎么样让孩子爱上学习呢?

今天推荐的文章是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周彬老师的一次演讲,他来对你说,让孩子爱上学习,第一让孩子掌握承担责任。

文|周彬(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浙江海宁市高级中学校长)

要让一个孩子喜欢上学习,到底需要什么东西?要让学生喜欢上学习,第一得考虑如何让他们对我们的学习承担责任,没责任的学习是走不快的,更别说走得远了。

其实,要让学生想走上学习这条道路,不外乎要做到这三点:

第一,让孩子掌握对自己负责任;

第二,让孩子感到有将来,有期望;

最后,得靠榜样和班级环境,而不是孤注一掷地依赖在兴趣身上。

1

让孩子掌握对自己负责

第一琢磨一个问题,学习的责任到底是哪个的。所有学习法律的人,看到任何一件事情,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件事情的底线在什么地方。换句话说,这个事情到底应该由哪个负责任,是大家考虑这件事情的起点。

学习的责任是哪个的?有时候,大家都爱把学习的责任强加到老师身上。

在中小学,无形之中形成了两个因果关系:

第一,由于老师不好好教,所以学生就不好好学;

第二,由于老师教不好,所以学生就考不好。

这两个因果关系,说小了,害了一个孩子;说大了,害了一个民族。大伙说老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相信老师一定是一个职业,但这个职业的光辉,是否可以照耀到学生的学习,并取代学生的学习责任,我是不大相信的!我不是在替老师解脱,而是期望让学生可以真的地与学习相随。

在女儿七岁的时候,在上学的路上我陪着她一块跑步,跑着跑着,忽然她摔了一跤。等到她站起来,却惩罚性地在我屁股拍了两下。

我说,我又没摔跤,你拍我做什么。

她说,为何你不好好保护我,害得我摔跤。

这个时候,我一改平常的不严肃,非常正式地对她说:“女儿,你得记住,自己永远是自己人身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没哪个能保护你,也没哪个有保护你的义务。”

注意,你永远是自己人身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这就是责任。

还有一次,我在学校里,晚自修的时候,我办公室来了一位高中二年级的男孩,身高有一米八几,一进办公室就站在那里哭。我从来不安慰正在哭的人,由于我一直觉得哭就是他们的一种需要。

等他哭了一分多钟,他看我不睬他,就不哭了。我说你如何像个小姑娘似的,碰到问题就哭。他说校长,班主任对我不公平。我说真的?他说是真的,我说那你回去把他解决。他说校长我搞不定。我说那你搞不定,那你就只能忍受,为何班主任可以对你不公平,就是由于你搞不定他,你搞不定他,你又不忍受,你还能做什么。

他说,校长你去帮我解决,我说我助你解决更不是不能,但我得对你说结果,我助你解决是容易的,可你回去后他就可能把你“搞死”。

的确,身为校长,要把这个班主任“解决”是比较简单的,老师一定对校长说我了解了,回去将来一定对他好。但从人的本性来讲,老师回去后真的要对学生好,肯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他说那我要如何解决,我说,大家两个坐下来商量,看如何才能搞得定,但回去将来到底如何搞,还要看你一个人。

目前不少学生动不动就向老师打小报告,或者就是四处投诉,如此既解决不了问题,反而让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愈加糟糕。哪有那样多告状的东西,重点得想想你一个人,是否把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承担起来了。

2

让孩子对我们的将来负责任

大概20年前,义务教育还没普及,那个年代里,宣传得最多的是那双“大双眼”,一个放牛娃趴在教室外面朝里面看,然后大家美其名曰叫做“对常识的渴望”。由于这双“大双眼”启动了浩大的期望工程。

现在,有了义务教育,大家终于可以对那个放牛娃说,进去吧,孩子,不要钱。然后,他终于进去了,可是读了两天读,他决定我还是放牛去吧。由于他没发现念书给他带来什么他想要的东西,反倒感觉去外面放牛更自由。

所以,身为老师,大家要让孩子感到有将来,让他感觉活着有期望。不少老师说,我了解了,有期望就是让他们每一个人都有好成绩。可是,成绩是最打击人期望的东西,那怕一次没考好就是对期望的又一次打击。大家当老师就是要有个本事,让他每次考得差,但还感觉下一次可能考好,至少对下一次考试有信心,这才是大家当老师的本事。

大家的一言一行,都要可以给孩子正能量,这里面我是有领会的,高考考试第一年我没考上,就拿高考考试成绩到县中报名复习班。

在复习班里面报名的老师跟我讲了一番话,你这个成绩到大家这个学校来,好好读一年,明年考个专科,还是大概的。我倒不是说考专科不好,但他对考专科还设置了无数的首要条件条件,顿时叫人感觉生活特别暗淡。所以,我目前对这个学校也没什么好印象。

2001年,我筹备去考次托福,于是去了一家很出名的英语培训机构。由于我的英语并不好,所以看上去非常紧张。报名的老师对我说了一番话,“不要怕,到大家这个地方来学习,只须是个人,最后都过得了。”虽然你明明了解这是个骗子的说法,但你喜欢这个骗子吗?喜欢,重点是对自己有了更大的信心。

学习也好,阅读也罢,重点一点是大家学习的东西和阅读的东西必须要学以致用,通过常识的用法,让自己对学习有自信;假如你不可以把常识转换成对自己或者别人有用的东西,到最后你书读得越多也会是没用。

3

榜样和学习环境比兴趣更可靠

每人倡导,老师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对我们的职业最不有兴趣的人群中,老师应该说是其中之一。老师这个职业,年复一年日复1日地做,教书的兴趣一直比较容易被磨损掉。当老师都不没多大兴趣去教书的时候,他如何去激起其他人的兴趣呢?

除此之外,把学习打造在兴趣的基础之上靠得住吗?当刚在课堂里面放PPT,一用PPT学生就非常有兴趣,但用了这么多年,假如找不到一两张精彩的图片,哪个还有兴趣?今天你如果上公开课,假如没一个精彩的视频,上课哪个还有兴趣?等到视频看完了,再用PPT的时候,除去老师自己上来演,学生还对什么有兴趣呢?

所以,兴趣这个东西可能并离谱,把学习打造在“兴趣”之上也会是一个谎话。

兴趣靠不住的时候要靠什么呢?榜样。这个时候榜样就非常重要。让学生念书,假如他身边的人都不念书,那样他也会不念书。假如学生身边的人都在念书,那怕念书苦一点,也还是可以同意或者忍受的。

朋友的孩子今年读高中一年级。

今年寒假回到老家,我在老家面待了14天,几乎没见过他们家的孩子。我问这位朋友,这位小宝贝每天在家做什么,也不出来走走。

这位朋友说,他一天到晚打游戏,打到凌晨三四点。

有一次我终于见到他了,我问他为何要打游戏。

他说,不能不打呀。我说难道不打还要死人吗。

他说,不打虽然不死人,但也活不下去呀。

我问为何呀。

他说,同学聚在一块,都在讨论什么游戏好玩,哪一关如何才打得过,如果自己不打游戏,跟他们坐在一块,如何融入他们?假如不可以融入他们,他们就会排斥你,故意或者无意。

当和他谈到这儿的时候,忽然之间我了解了一个道理,同辈群体间的相互影响,远远超越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人不是生活在空气之中,是生活在人群之中的,而整个人群对他所产生的重压,就会成为这个人模仿别人的动力,这在社会心理学里面叫从众心理。

课上得好,未必就考得好,但哪个可以善于于打造一个班级学习环境的人,这个班级肯定是学得好和考得好的。

扫描上方微信二维码,关注阳光家教网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