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园阶段:没上辅导班,快乐教育
女儿今年小学三年级,是一个认真、内向、独立并且有着丰沛想象力的孩子。假如在另一个语境中评论的话,她又是一个胆小、散漫、固执且尚未被大人思路所束缚的孩子。
女儿出生后,我看了不少婴幼儿教育书,或许是70八零后这一代从小做惯了“乖小囡”从而对“自由”特别渴望的原故,我对女儿一直本着“理解”的态度。目前想起来,我的价值观对女儿后来的表现有着很直接的影响。
一直到上小学前,我对自己这个婴幼儿教育观念还是很自信的,小学前,面对很多“幼小衔接”的培训机构,大家一个也没去过,我也没给她教过识字、拼音、算术或英语。她有兴趣的是做实验、玩各种破玩具与所有些户外活动。
幼升小阶段:进入“快乐”的民办小学
进小学,对于我如此的爸爸妈妈来讲,只不过后面漫漫长路的开始。
因为对口学校是所谓的“菜场小学”,我和女儿开始了懵懵懂懂的幼升小征战。不要说女儿是“考试新手”(她连一堂合法的课也没上过),大家自己也是“新手爸爸妈妈”,所以也就随大流既去考了上海北区著名的“XX附小”,也去浦东与3000多大军参与了10年一贯制著名小学的考试。
记得当时看着女儿小小的圆滚滚的身体一个人挂着牌子找考试教室并且还要上机考试(她以前从未用过计算机),隐隐感觉伴随进小学后, “自由”或许是愈加奢侈的事情。在门口等她的时候,听到身边的爸爸妈妈在交流经验,越听越汗,普通的拼音学习、英语学习根本不算什么,思维练习正正经经学了3年的大有人在。“不然考什么考,考了也是白考。”有些父母说。
在面试环节,学校老师甚至和父母明说:“假如爸爸妈妈之间没一个能‘全职’伴随孩子学习,建议还是不要来读大家学校,吃不消的。”幼升小考了4所学校,最后双向选择了徐汇一所以艺术教育和快乐教育著称的私校,小学生活就如此开始了。
小一新生阶段:成绩中游,仍在坚持
小学一年级一开学,立马就给颜色看了,因为不识字,考卷上的题目都看不明白,语文考试只考了六十几分。英语背诵也像是背天书一样,一字一字,光靠学校里天天一节课,回来自己根本完不成作业。
我大致知道了一下,目前入小学的默认识字量500-800字之间(1000字以上绝不是少数),数学、英语程度因人而异,但像大家如此的“素人”,全班大概只有2、3个。
无奈之下,决定语文由我一个人来补课,英语请家教来教自然拼读。大约过了2个月,孩子渐渐适应了,全家人大松一口气。大家不求孩子对分数“锱铢必较”,排名前列,不是不少书上都说,“中游的孩子最幸福”嘛……
照理说,我和他父亲脑筋都不算糟,当年也都是名牌大学的所谓“高材生”,从来没为学习发过愁,想着女儿本来也就是学前学得少,填平了差距应该就没问题了。但哪个知世道早就变了,大家小时候那种回到家半个钟头完成作业书本一扔到弄堂里找小伙伴玩的年代早就过去啦。
父母群里兜一圈,再淡定的爸爸妈妈,也都在暗暗地拼,搞得我后来都不想看群了。但除去小学一年级学了一阵自然拼读,我到今天还没让女儿补课,由于她的课余时间已经够少了,而我坚持觉得必须要保证孩子足够的“玩乐”时间。
小学三年级阶段:理念被颠覆,彻底迷茫
因为坚持“自由”的念头作祟,一小学二年级除去刚开始为了拉平入学差距而补了一阵以外,女儿的功课基本是自己解决。我也一度引以为豪,虽然她的成绩不如何,但好在书包自己理,书皮自己包,功课自己做,实验自己做,仍然维持着幼童的单纯之心。虽然天天拖拖拉拉磕磕碰碰乱糟糟,但也维持着小小的进步。
一直到小学三年级来了。都说小学时期小学三年级最重要,学校里还专门开设了三年级父母讲坛,老师再三关照:小学三年级不努力,小升初徒伤悲。
恰在女儿二升三之际,家的小外甥刚刚历程了惨烈的中考。外甥初中就读于徐汇区数二数三的私校,成绩拔尖,竞赛成绩突出,一模考试考到全区三十多名,中考发挥一般,考了603分,因为之前守旧签约,忍痛抛弃上中,进了交大附中。
以前我一直对我姐姐“压榨”外甥念书不以为然,整天题海战,孩子太可怜。但经过此次中考一役,才了解现实这样艰难!不少人听到这个话题,都不屑一顾,会说目前考大学不要太容易,还怕考不进大学?但其实假如你家真有考生,你就了解这当中的比率到底是如何一回事:
第一,请看一下这组数据:四大名校中,上中大学一本率一直维持在98%以上,交大附中、复旦附中、华师大二附中,也多在96%以上;剩下的第二档高中里,像复兴或进才高中如此的,一本率也在80%以上;再往下,向明、市三都只能在70%左右;而像一般区重点中学,一本率只有30%都不到!
可以说,进四校,双眼闭着都能考一本;而假如进了普通的高中,从统计学上来讲,不要说复旦、交大,就算是财大、同济,都是非常渺茫的事。
再来看看中考。为何华育中学挤破头?由于中考环节上,华育进四校光是预录取一年就有140个,肯定是第一梯队;兰生一年预录取100个,第二梯队;第三梯队中,从西位到市北大约数十所初中,还颇有规模;除此以外进四校的也就只能以个位数来计算。至于普通初中,能考进四校基本就像中奖了。
所以真的的现实问题就来了,那就是如何才能进一所好初中,从而让我们的孩子不至于早在12岁的时候,就几乎失去了受更好教育的可能。
我这才了解,为何当大家在公园的草坪上放风筝的时候,其他人家的孩子坐在学而思上奥数课;为何大家家的孩子在家忙进忙出做“无用的”实验时,其他人家的孩子在拼命练琴掐按时间小学毕业前考出10级——由于除去压榨孩子的玩乐时间以外,还有哪些好方法呢?
稍稍计算一下,从孩子出生到上初中总共只有12年,第一年还要吃奶,此后11年,有些人好好学习(即使人家是适得其反),你却“全方位进步”,等到12岁“一考定终身”拼证书拼常识拼成熟度的时候,其他人家的孩子拔着拔着至少看着“长了”,而你进步着进步着却总还没有来得及“全方位”,那该找哪个去就找哪个哭去吧!
我了解,有人会说,适得其反无异于饮鸩止渴,人的一生那样长,考不上大学如何了,考个破大学生活就没指望了吗?再说,那些从小念书脑袋读傻的人见得多了。这话说的太对了,我原来就是如此想的。以前我也不屑于随大流,让孩子“全方位进步”了8、9年,然后只剩3年了,忽然发现还是期望能找到一条既不让孩子读傻又尽可能不去费时读破大学的路。
抉择阶段:理想非常前凸后翘,现实非常骨感
看了解了这条残酷的道路将来,差不多有3周时间,我都处于极度焦虑和重压中。
女儿的成绩虽然在班上也不是最差的,但在综合实力上显然没什么竞争优势:奥数还没有开始,拉琴仅限于业余喜好,英语还是婴幼儿园级,加上一向散养惯了,缺少好学生争当班干部的“上进心”。我家的娃到底如何才能在小升初的道路上找到一席之地呢?
第一想到的是转国际班。身边不少朋友的孩子早的在小学三年级,晚的则在初中转了国际班,据了解都是从地狱到天堂的历程。其中一个孩子的历程特别值得写出来。
他小学是在长宁区最好的公办小学读的,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屋,母亲五年全职陪读,儿子也算听话努力,补课、奥数、竞赛、英语、钢琴五步曲按部就班,到小学五年级毕业时,获得奥数奖状若干,如愿进入华育,算是在小升初打赢一场硬仗。全家搬到中海瀛盘,儿子在华育继续埋头苦读,成绩中上,若不出意料之外,继续努力,考到上中不算意料之外。
直到有一天,他母亲告诉大家,儿子从华育转学了,众人愕然。各种疑问扑面而来。这样千辛万苦考进来,如何又撤了呢?
他母亲告诉我,他们进了华育将来,天天作业做到10点钟,孩子没一点点空余的时间,虽然成绩一直在中上,但可以看得出来,儿子的状况不好。她经过痛苦的考虑,经过对孩子的资质、专长与状况的全方位考量,全家人做出了好像是“匪夷所思”的决定,转学到协和国际学校去了。
“所有人听了都会感觉非常可惜,可是我的感受最真实,我儿子现在的成绩,不是他真实的状况和潜力,我不期望他在初中就被掏空了。所以忽然有一天我想了解了这个问题,我决定让孩子转学。目前他的状况好极了。”他母亲的话叫人百感交集。
而国际学校也并非如大伙觉得的“不需要学习整天玩就能了”,特别是到了高中将来,因为同样面临考学重压,学生也都需要寒窗苦读。但他们的教育体系、资源配比和目的都和国内不同,所以在小学到初中阶段,教育的侧重点不同,学生需要强化的部分自然也就不同了。
但在仔细知道了国际班的条件和成本将来,我无奈地发现,我家的经济状况不足以让大家能负担她从小学开始的国际课程教育。所以“国际班道路”就此打住。
下面就是“拼”的道路。我算了如此一笔时间账,奥数课一周6个小时,英语课一周3个小时,两门课家庭作业一周如何也得3小时。就如此,一周一共168个小时,睡觉70小时,飞快吃饭7小时,上下学7.5小时,上学40小时,做校内作业12小时,练琴7小时,目前再加上课外补习12小时,路上来回如何也得累计3小时吧。然后发现,孩子每周剩下的可供自己分配的“空闲”时间连10个小时都不到,其中还要不包含上卫生间洗澡刷牙起床的时间。
有一天,我发现女儿边做作业边默默地流泪,我问她,你是不会做,还是不喜欢做。她摇头说,都不是,只不过想想完成作业练完琴立即就要睡觉了,一分钟想做我们的事的时间都没了,心里有点难过。我听了都要哭了。我感觉不论是天才也好,傻瓜也罢,有哪个见过地球上哪一种生物假如连呼吸都要计算时间的话,还能健康成长的吗?
哎,这条路看来也走不通,我不是虎妈,或许是我一个人懒,或许是我不够狠,但我仔细问自己,重点是压根不信!孩子或许不懂,可是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大家自己在历程了那样多精神的磨很难后,真的还会相信靠如此练习出来的人,成年将来获得幸福的概率会比中大奖更高吗?相信稍微有点理智的人都会得出答案。
在找不到出路,看不到前途的状况下,我不能不停止了向前考虑,而转回头重新看看女儿成长的这类年,大家一家到底重视的是什么?信奉自由是没错,快乐成长也没错,但我真的都做到了吗?或者说真的尽力了吗?还是在为自己在孩子教育上的“偷懒”找借口呢?
总结阶段:痛定思痛,推荐技巧
现实的状况摆在那里,一来我没雄心壮志改造社会,也没实力挑战教育体系,二来我不忍心过分压榨孩子,违背知识适得其反;那样剩下的,只有怎么样加大家庭教育,自我加倍努力。
我仔细地读了女儿小学三年级语文、数学、英语课本,看了他们的周末卷与各类考试试题,做出了以下的“计划”,和广大伙长交流与推荐:
1、抓速度非常重要。
和不少孩子一样,我女儿动作慢。在一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忽略了这一点,一直认为孩子长大就会好了。但现实告诉我,等不及啊!小学三年级一到,功课量明显提升,假如能1.5个小时做完的作业,她做2.5小时,就是活生生少了1个小时,要了解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讲,1个小时的自由是多么宝贵啊!
因此我强烈建议不论何种状况,在孩子一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正确率都可以不管,需要把速度抓上去。而且,速度并不和“自由”相违背,速度也并不意味着所有些事都要匆匆忙忙。速度是自由下的规则,有了速度就有了时间,有了时间,才有所有的可能。
再以我外甥举例,我外甥做作业速度特别快。读到初中三年级的时候,全班绝大部分同学都要做到晚上10:00将来,但他天天放学后目前学校做作业,抓紧时间一般在7:00左右就飞速做完,然后回家吃饭,晚上还有足够的时间看课外书或下楼打篮球。
2、智慧态度看刷题。
应该说,虽然不少题目(答案)一如既往的僵化(特别是语文),但我决定一不抱怨规范,二不抱怨老师,而是通过仔细地梳理和理解,引导孩子更全方位及触类旁通地理解“正确答案”,决不轻视孩子的任何“幼稚”的疑问。
这样一来,一道题目就不止是为了求一个正确答案,而是通过一道题,事半功倍地尽量地学出常识面,学出兴趣,学出探索精神。
比如大家做到关于黄山的阅读题时,大家不只查阅了她所有兴趣的各种地质资料,还一块观看黄山风景片,甚至在假期安排去黄山旅游;做到数学的“方便计算”时,引导女儿把各种方便计算的办法归类,把自己容易出错是什么原因归类,这不只让她能更快地做完作业,最重要的是同时也真的地在做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的意义;再比如在她拉琴的时候,大家不只训练技术,还一块阅读作曲家的各种小故事等等。
回首我们的学习历程,我感觉“知其所以然”是最能激起学习兴趣的,不只这样,日积月累会叫你有意料之外的收成。
3、自由是自己给的。
通过对孩子学习的考虑,我也深思了自己思想中对于“自由”一词的偏狭认知。
任何一个年代,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种规范,都有其“不自由”的一面。假如大家没能力改变大环境,那样怎么样在小环境中真的帮助孩子去认识“自由”,是爸爸妈妈非常重要的功课。
我目前觉得的“自由”是,第一是“理解”,这理解,既是对历史目前的理解,也是对自己及外面的理解;第二是“勤劳”,再自由的国度,也不可能躺着吃脖子里的馅饼;最后是“接纳”,所谓接纳就是,我从我的智商、能力、心力方面都考虑过了,尽力了,并真心地相信,那样不论目前如何,将来如何,都维持“接纳”的心态。
不能不说,通过这一个多月的实践,作为父母,我真的感觉非常累。不止是身体累,最主要的还是自己需要不断学习和检讨的那种重压。社会环境大家不可以改变,学校环境大家也不可以改变,假如大家还不改变自己,那还能抱怨哪个呢?非常重要的是,不论结果怎么样,我感觉我没在费时;不论我女儿将来到底能上什么学校,至少在能力范围之内我已经尽力了。
我没仅仅用“小升初”的目的来“压榨”孩子,而是以一个完整的健康的人的规范第一来需要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我更多地去检讨自己,克服我们的懒惰、虚伪和负面情绪。所以我写下了这篇文章,期望和各位爸爸妈妈共勉!
扫描上方微信二维码,关注阳光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