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试的脚步近了,怎么样在最后关头维持乐观、积极的应考态度,成为不少考生和父母想学会的方法。记者近日采访了3位曾迎难而上的高考考试过来人聊心路经历,期望对今年的高考考试生有的启发。
案例:无奈复读型
重拾信心非常重要
“7次腰穿手术、1次抽脑积液手术,住院半年花了4万多元,在病床上捧着教程自学。”目前已是大二学生的筱雨回忆起首次高考考试前的状况,已是一脸平静。据介绍,高中二年级的第三个月,筱雨患上脑膜炎,住院后期甚至感染成为肺炎、胸膜炎和胸腔积水。个性好强的她不但没休学还捧着高中二年级的立体几何教程自学。并未痊愈的她进入高中三年级将来,记忆力开始衰退,一考虑数学题头就疼,甚至抱着中药边喝边答卷。她就如此拖着病体一直拼到高考考试,考完后,她二话不说开始复读。
经过一个暑假的休整,筱雨的身体和心态都有了较大的恢复。她不回忆不快乐的往事,重拾信心。天天规划学习任务、认真听每一节课,最后考入云大。“虽然病痛叫人煎熬,两次高考考试的复习阶段也非常辛苦,但我挺过来后才发现这类都是宝贵的生活经验。信心和努力是非常重要的。”筱雨说。
案例:较有把握型
按自定计划攻“弱项”
刚刚结束了大学毕业论文答辩的小小,是在山东读的高中,直到高中三年级下学期才回昆明一所重点高中筹备高考考试。因为山东的教学水平较高,而且进度飞快,小小在高中二年级下学期就完成了高考考试前的第一轮复习。回到昆明后,胸有成竹的小小在考试前制定了宽松的复习计划,并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自己喜欢的文综科目上。不过,母亲却严格需要她天天拿出大多数时间学习英语。而且言辞激烈地问她考不上如何解决。每次父母会后,还喜欢当着女儿的面到处打电话找人哭诉,说自己把女儿拉扯大却眼看着考不上大学。
小小没办法忍受母亲频繁干预复习计划,母女之间爆发的一次次争吵一度破坏了备考心情。终于,小小在考试前20多天“离家出走”,住进了奶奶家。没了和母亲的正面“交锋”,小小的心情渐渐恢复了平静,专心地根据原定计划按部就班地复习,最后顺利进入四川音乐学院。小小感觉,在重大考试前期,孩子非常需要父母的鼓励和安慰。
案例:易受干扰型
“自闭症”半年好好复习
目前省外某高校读大四的男孩小李,形容自己是非常情绪化的人。容易被外面的事物干扰的他稍微分心成绩就跌得厉害,高考考试前使成绩稳步提高的方法只有一个——让自己心如止水。
高中三年级的第二学期,小李继续苦读,但一时间班上的学习氛围很浮躁:有些同学熬得双眼通红却说自己晚上看电视看的,还有些同学散播着自己要舍弃高考考试直奔高四的言论。为了杜绝这种氛围的影响,他决定把所有无关学习的事情都抛到脑后一心备战,他开始了独来独往的生活,除去讨论学习几乎不和其他同学过多交流:早上最后一个到学校,从来不上体育课,下午打铃立刻回家,一到家就拔掉电话线,停用手机,报停了宽带,把所有些cd都锁起来,除去报纸不接触任何媒体,甚至限制爸爸妈妈看电视的音量。
在“自闭症”的近半年期间,心情一直维持在平静而紧张的状况中,考试成绩回到了应有些水平,高考考试成绩自然也在乎料之中。
“必须要在身处的环境中吸收好的信息,抗拒不好的的干扰。”小李觉得,考试前的环境和氛围的确非常重要,当自己没办法改变环境的时候,就认清我们的目的努力奋斗。
■同题问答
问:临考试前,你最抗拒什么?
筱雨:没什么特别抗拒的,整个环境都非常保护我。
小李:外在的消极氛围,就像苍蝇飞在周围。
小小:最烦我妈的唠叨和无理取闹。
问:假如没考上大学计划如何解决?
筱雨:第一年没考上是正常,第二年努力了还没有考上就出国,不可以太勉强自己。
小李:我想我会选择复读一年,弥补高中前两年的不努力。
小小:一定可以考上。
问:考完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筱雨:记得第二年考完后非常开心地去烫头发。
小李:一门心思想着学习,别的没想。
小小:学习电脑,网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