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材《中国文字》
活动目的:
1、提升婴幼儿对中国文字的兴趣。
2、培养婴幼儿的想象能力。
3、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4、通过教师大声读,婴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婴幼儿感知故事。
5、通过察看图片,引导婴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筹备:
1、口、头、手、脚、腿、臂都可以活动的木偶,
2、若干根长棍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1、 出示婴幼儿熟知的象形文字图片,让婴幼儿自由讨论后说出与其对应的中国汉字来导入课题
2、 师:中国的文字除去这类很多象形文字以外,有些还可以用大家的形体来表现呢。今天我为你们带来一个木偶朋友,它就能表演很多形体文字呢
2、基本部分
1、出示木偶,让其表演“贝”字和“安”字老师为其解说
2、依据解说,让婴幼儿发挥想象用身体各部位来自主表演“巾”、“于”、“平”、“员”……字,老师巡回指导,对表演独特的婴幼儿给予鼓励。
3、让婴幼儿想象自己认识的那些简单的字可以用形体来表演
4、木偶借用一根长棍表演“天”字后引导婴幼儿自由自在地借用外物来表演更多的文字
如:借用一两根棍表演“中”“才”“士”“土”“女”“米”“工”…….
两人合伙表演“从”“坝”“林”“扛”……
3、结束部分
游戏:
1、看哪个猜得对
两人一组,一人用形体表演文字一人猜字
2、 看哪个做的快
几人一组,一人说字,其它人用形体表演。
活动深思:
下课铃声乍响,看着孩子们那快乐的样子及意犹未尽的表情,我了解,这节课非常圆满!孩子们个个学有所得了。想想自己刚开始的想法,真是太可笑了。初读第五单元《有趣的'汉字》时,我翻阅着文本及教参,感觉这单元太简单了,学生一定易懂,也易同意,没什么内容可讲的。但细读细品之后,才发现假如要上好如此的课,有效拓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好这看上去平淡枯燥的文字,还真是困难。
怎么样让“死”的文字变得鲜活、灵动起来呢?我颇费了一番脑筋。
于是,我把课堂拓展到了课外,让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方法搜集有关资料,自己也上网查阅很多有关材料。最认可的是在课间我借助字例说明,准时渗透了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等构字入门知识。当然,孩子们最喜欢的莫过于猜字了。那些象形字一写上黑板,立刻犹如跳跃的小精灵般“活”了起来,孩子们猜得不亦乐乎,居然连下课铃声也拒绝同意,一直缠着我再猜几个呢!于是,当听到我讲汉字历史时,原本门可罗雀的“历史”居然也变得热点起来。
另外,在“错别字”教学时,我将学生作业、作文中的实例摆上课堂,并“煽情”地说:“每次老师让同学们习作时,大伙都将改正纸、改正带放在桌子上,好像潜意识里想要有错别字出现。中华民族五千年传承的汉字,大家如何可以随便改动呢?”讲到此处,我悄悄扫视了一边全班同学,发现书桌上的改正带、改正纸不知何时已不见了踪影。我欣慰地笑了。
当然,最得意也最热闹的莫过于各学习实践小组的成就展示了。孩子们精心设计、编排搜集、誊抄的各种有关汉字常识的资料,以各种形式向全班汇报,如猜谜语、讲笑话、朗读儿歌、手抄报展示等等,各种精彩纷呈的节目经过孩子们的精心编排,不时取得阵阵热烈的掌声,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让孩子们更多地知道汉字的常识。我想: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中华汉字必然会生根、发芽!
课罢,我不禁提笔,写下这篇教学随记,姑且叫它深思吧!
小百科:文字,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wén zì,基本意思是记录思想、交流思想或承载语言的图像或符号。该词源于《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