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父母对各种好习惯如数家珍:主动学习的习惯、预习的习惯、认真听课的习惯、主动举手的习惯、敢于质疑的习惯、发散思维的习惯……
了解的太多,反而陷入了很难抉择的迷茫中!每一种习惯都想培养,但一学期下来哪一种都不见效果。
但在高中老师眼中,他们最期望我们的学生从小就培养起哪种好习惯呢?
1、用好课堂笔记
笔记为何要紧?
认真做笔记、整理笔记的过程,就是对课堂内容细细梳理的过程。老师课上讲的常识是连贯的,但孩子会遗忘,于是一天的课结束后,孩子脑袋里的常识成了一块一块的碎片。假如这个时候能整理一下笔记,碎片就又能连贯起来了,常识自然更结实,更难遗忘。
记什么?
1.老师在黑板上列出的课文图形解析、提纲
这项非常重要,由于一个条理明确的课文提纲,能让一堂课所学要素一清二楚。具体、琐碎的课文内容是比较容易被遗忘的,但孩子若能记住课文提纲,再回忆也就更容易了。
2.老师补充并强调的要素
需要孩子记录的地方,老师总是习惯性地用粉笔敲打不少次,或者干脆强调一下:“下面这几个方面非常重要” “这几个方面课文上没但或许会考”……
如何记?
1. 先记在课本或者学案上
孩子一般写字慢,指望课上把笔记记得整洁调理根本不现实,而且课上的主要任务是听课,浪费过多时间在记笔记上会耽误听课。
所以必须要在听课过程中,随手把老师讲的要素写在课本相应空白处,字迹不需要太工整,但自己要能了解。
别怕把课本弄脏,成绩搞不好课本再干净有哪些用?
2. 课后整理
筹备一个厚实耐磨的笔记本,在课间或放学后,把随手记在课本上的内容认真整理到笔记本上。如此就等于把当天所学又复习了一遍,而且工整条理的笔记对考试前的复习很有帮助。
孩子不了解晚上该复习什么?整理一下一天的笔记吧!孩子刚开始或许会感觉整理笔记挺浪费时间间的,但只须坚持下去,培养习惯,整理笔记花费的时间会愈加少,等到了初高中就会发现,好的记笔记的习惯让学习效率变得超高!
2、疑问不过夜
难道每次考试都恰好考到我不会的?
有教育家研究过,一个中等水平的学生,天天会有1个疑问,假如不解决,一周后就会累积7个疑问,一个月后累积到28个疑问,到了期中考试时已经累积了80多个疑问。
考试时,只须考到这80个疑问里的任何一个,这个学生就会丢分。通常情况下会考到10个左右,按每一个3分计算,那就是说:期中考试还没有考,这个学生就已经丢了30分!
有些学生常常抱怨说:“这次考试碰巧考到了我不会的!”然而事实是,他不会的太多了,如何考他都会注定考不好。
考试前把这80个疑问解决了不就好了?
想法非常不错,但问题是,孩子根本不了解这80个疑问是什么。假如你问孩子今天学了什么,他立刻就能答出来;假如你问孩子三天前学了什么,他要想一会才能讲出;假如你问孩子三周前学了什么,他几乎就说不上来了。
疑问也是这样,今天晚上孩子了解有个题不会,假如放着不解决,一周后,他根本记不起来还有这么一个不会的题。连自己有什么题不会都不了解,还谈什么解决?
最好当天解决
一旦孩子有疑问,无论是问父母、问老师,都必须要争取当天解决。假如父母解决不了,也要记在便签上,提醒孩子第二天尽快解决。问题一旦累积起来,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
3、用好错题本
什么叫学习效率低?就是之前不会的问题费很大劲解决了,过了一段时间又不会了,还要重新解说、重新学习,这就是费时,就是效率低。
所以孩子需要一个错题本,把出错的问题分门别类地记录下来,以供平常翻看和考试前复习
错题本需要记录的内容
1.摘抄出错题目
把自己出错的题目工整地抄写在错题本上。
2.正确答案
依据老师对该题目的解说,再做一遍题,把步骤写全。
3.错因剖析
要具体找到自己是什么要点没学会好,每个出错的题目,一定对应着一个没学会熟练的要点。
4.给我们的小提醒
结合老师解说,回忆一下自己在做题时没想到的地方,写一两句提醒的话。
错题本错误使用方法
1.光抄题,没剖析
有些孩子或许会说:“我抄一遍最起码能加深印象,也是好的呀!”对,暂时是有成效的,但老师的解题思路孩子会非常快忘记,等过去两三个星期再翻开错题本,孩子根本想不起来当初为何会做错这道题。
2.错题本越积越多
有些孩子见错题就抄,半学期下来光错题本就攒了厚厚一摞……
第一,抄在错题本上的题目需要是经过筛选的,相同种类型的题只抄一个就好了。
第二,错题本整理完肯定记得常翻常看,要不然错题本发挥不了丁点用途!最好的频率是每周翻看一次之前收拾的错题,只有对之前的错题滚瓜烂熟,下次碰见才能保证零失误。
这是三个要紧的习惯,却不是三条捷径。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讲,无论是记笔记还是整理错题本,刚开始都会占用不少时间,都有一个令孩子想舍弃的瓶颈期。那些坚持下来的孩子,到了初、高中倍感轻松,后劲十足;那些中途舍弃的,到了高中才想起弄个错题本,然而还有哪些用?
扫描上方微信二维码,关注阳光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