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思中成长读后感
1、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是婴幼儿园教师的第一要务
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去理解孩子,领会童心,是当好婴幼儿园教师的第一要务。书中有很多案例都说明了这一点。譬如《叫你再咬我!》这则案例中的孩子由于口腔溃疡,吃饺子时嘴巴疼而对饺子生气了,说这是饺子咬了她的嘴巴,这正是孩子幼稚可爱的想法。普通的人听到这句话或许会感觉非常奇怪,甚至会感觉这是孩子不想吃饭故意捣乱,但案例中的这位老师却很细心,她可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想到孩子如此做一定是有缘由的。经过注意观察,她发现了孩子口腔溃疡的真相,从而理解了孩子的行为,防止对孩子妄加批评,不只使孩子的健康得到了保障,而且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没使孩子遭到委屈。
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不少言行在大人看来可能是非常怪异的,有时甚至会感觉是不可理喻的,但只须你把自己放在孩子的地方,从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你就会明了所有。这需要教师有耐心,当发现孩子有异常行为时,教师第一反是否应该是生气和责备,而应该是冷静察看和剖析。譬如在《种子发芽了》这则案例中,孩子“适得其反”的行为在大人看来是很荒唐的,但这种貌似“荒唐”的行为背后隐藏着孩子的好奇和探究的愿望。幸好案例中的老师可以巧妙地引导孩子,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还帮助孩子认识到了植物成长的客观规律。
书中还有很多短小精悍的案例反映出孩子们很喜欢与老师亲密接触,但他们常常会为此发生争抢。如争拉老师的手,争站离老师近期的地方,争让老师梳头等。假如老师不理解,或许会埋怨孩子在故意捣乱或叛逆。但老师假如可以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那就会是另外一种解决方法,譬如在平常的活动中增加一些与孩子身体接触的动作,摸摸孩子的头,拉拉孩子的手,或者用眼神和孩子交流,让孩子感觉到老师是关注他的,老师是喜欢他的。老师时不时地向孩子传递老师爱他的信号,会使孩子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有益于好的师幼关系的打造。
2、孩子的背后有一个家庭生态系统,家园合作是寻求问题解决的有效渠道
孩子是生活在家庭这个生态系统之中的,孩子的行为会遭到家庭生活的影响,譬如孩子为人处世的态度和举止会受爸爸妈妈教养方法的影响,孩子的情绪状况会遭到爸爸妈妈情绪的影响等。所以,不可以孤立地看待孩子的某些行为问题。对孩子出现的异常行为,教师不要随便下结论,要广泛采集信息,深入查找背后是什么原因,特别是要和父母交流,家园合作才能真的解决孩子的问题。
《不愿认错的东东》中写道,东东异常调皮捣蛋,常常恶作剧吓唬别的小朋友,对老师的批评和需要一直都是满不在乎的,可以说这是一个老师眼中的“问题儿童”。但案例中的老师很细心,她可以查找到孩子异常行为背后是什么原因,深信每个伤害其他人的孩子都隐藏了一颗受过伤的心。于是,老师对东东伸出了爱心之手,通过家访获悉孩子出现问题是什么原因家庭教养方法不同。通过不断地与父母交流,与在婴幼儿园给予孩子准时的一定和鼓励,园所和家庭的教育形成了合力,双管齐下,这个孩子慢慢发生了改变。
教育实践中,有的孩子身上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行为,老师要做好父母工作,一块探寻问题产生是什么原因。父母工作做得细致了,父母就能全方位关注孩子的进步,孩子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了。
这本书启示大家要擅长从小事情中总结和考虑,感受和领会。这里,重点是要有一双擅长发现的双眼,擅长把握事件的'意义,做一个日常的有心人。教师将我们的教育实践和身边发生的小事记录下来,在写作的过程中对事件进行梳理,引发考虑,从而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把行动的过程作为研究的过程,持之以恒,就可以从简单的事情中看出端倪,使我们的思想和认识愈加深入,增强自己的职业敏锐度。只有让考虑随着平凡的平时教育工作,随着教育行为的记录,教师才能在深思中获得专业的成长。
“在深思中成长”这篇文章,对教师的教师深思实践进行了讲解,把深思分为对教学活动的深思、对游戏活动的深思、对生活活动的深思、对个性化教育的深思四个方面。引导教师形成一种不断考虑、不断革新、不断进步的思维方法与职业生活习惯,在工作中体验生命的意义,达成个人、教学、研究的真的融合。
文章中还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教师在写教学笔记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找不到事情可写 2、找不准问题所在 3、发现“亮点”却不去写 4、对教育笔记加以“修饰” 5、为“写”而“写” 6、剖析看法有错误。确实这样,更多的时候我是感到无话可说。
教学前进行深思,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升自己的教学预测和剖析能力。在每一次活动前,我都会对前一次的活动进行深思,想想自己是不是与孩子亲近尊重了孩子的进步;是不是当令的介入活动,有效的引导婴幼儿;是不是对孩子的问题、行为做出了准时的反馈……此外,我还会对孩子在本次活动中的一些表现进行估计,孩子对这个游戏的兴趣会如何,会不会出现比较激动的场面,一旦出现该如何较好的引导;回答问题时孩子会回答那几个方面的内容,考虑各种答案的可能性等。
教学过程中进行深思,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提升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活动中我常常会对孩子的一些表现、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准时的深思、调整。
我觉得教学后的深思更为要紧,它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提升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因此每一次活动之后,我都会对活动中我们的教学语言是不是适合、与孩子的关系、眼中是不是有每个孩子、指导方案是不是正确、对孩子的表现是不是准时反馈等进行深思,总结本次活动的优势和弊端,使其成为以后活动的一个借鉴。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使我认识到,要不断加深对深思深刻含义与重要程度的认识;也让我获悉,深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考虑、检讨、探究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每个方面,如目的、内容、组织、教学方案、师幼互动等,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调整,需要深思的问题可能不是单纯的“不足”或“缺点”,也可以是在以婴幼儿言行为镜深思自己问题深刻分析其行为背后的理念支持,挖掘思想深处自己或许从未意识到的看法信念,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进而从调整改变自己教育行为做起来影响婴幼儿,达成与婴幼儿的良性互动。
为了使自己成为一名深思型的教师,要时刻关注婴幼儿,关心婴幼儿的进步;期望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深思,持续的积累,使我们的教学更机智,愈加新颖,更富有特点与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