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马上到来,不少学校都提前举办圣诞节晚会。老师们的目的也非常简单,丰富孩子们的校园生活,顺便训练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某校小学三年级1班也计划参加全校的圣诞节晚会表演,排练时有父母到现场观看。当看到我们的孩子饰演的是圣诞节礼物(饰演场景的背景),一个30多岁的父亲表示不满,排练结束后携带孩子找老师,说:“孩子饰演圣诞节礼物不公平,能否让孩子换其他‘体面’一点的角色。”老师面露难色,说孩子们已经排练了差不多一周,并且已经熟知了我们的角色和方位,见老师没变换的意思,父母急了:“老师真偏心,让富豪当主角,让没钱人当绿叶。”
年轻的老师气得说了一句:“是根据孩子的表演天分来定的。”
没想到孩子的父亲更生气了,暴躁地质问女老师:“那你表示我家孩子没天分?”
站在旁边的孩子刚开始也没感觉自己扮圣诞节礼物有多么不好,听父母如此说,也义愤填膺替自己感到不平,“XX蠢去世了,笨手笨脚,哪儿配当主角?只是她家有钱……”
父母跟老师的争辩最后不了了之。叫人感觉很难想象的是,孩子第二天直接跟表演的主角,一个同班的小姑娘说他们是给了老师好处才被选上的主角,小姑娘感觉遭到了伤害,随即跟老师请辞说不演了。
老师被父母这么一折腾也感觉身心疲惫,最后申请取消了全班圣诞节晚会的参演。
有多少爸爸妈妈过去为孩子感觉到不公平的?
有如此心态的爸爸妈妈其实不少,只是有的爸爸妈妈将想法深藏心里没表露。婴幼儿说,每一个爸爸妈妈都期望我们的孩子是最好的那个,有这种想法的爸爸妈妈无可厚非,社会也不会绝对的公平,但假如因此而抱怨就是大大的不对了,不只给孩子树立了不好的榜样,还会把孩子置身于愤世嫉俗中。久而久之,孩子眼里看到的净是不公平,而不是将精力放在怎么样提升自己当中。
有句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只想当元帅的士兵更不是好士兵”,不饰演好绿叶也不可以饰演好主角。无论绿叶还是主角,只须孩子玩得高兴、认真为我们的角色努力就是最大的收成。这个世界非常大,有无数的场景,而大家的孩子也并不一直当主角,孩子只须做好自己生命舞台的主角,就是最大的成功。
作为爸爸妈妈,怎么样在这个海量佼佼者的世界中引导大家的孩子呢?
让孩子天天维持上进心,以万般的冲劲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当机会出现时,鼓励孩子们要尽最大的努力争取,相信自己不比其他人差,当付出最大的努力仍旧失败,引导孩子自省是不是那几个方面不如别的人,找到缺点和不足后努力提升自己。
教会孩子们放宽心态,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如鱼得水的舞台,他们可能在某些方面表现一般,但可能在其他方面表现卓越,只有遇见能真的发挥他们天分的舞台,他们就能像金子般发光。
假如想孩子活得快乐,不要将太多“功利”传染给孩子
譬如大人上培训机构是为了学会常识多赚钱、交朋友是为了有更多的人脉、做慈善是为了让自己更出名……无声无息中就将这种功利发挥在孩子身上,孩子参加表演要叫人看见不然就白演了,孩子训练钢琴要考级不然就体现不了价值,孩子学英语是为了考试争取好成绩……一个个功利性的目的让孩子追逐,孩子也习惯了用大人认同的规范来体现我们的价值,孩子不只领会不到过程中应有些乐趣,还会被重压抹杀掉自己的天分。